欄目主持/吳城華
【事件】
貝兒今年13歲,在厚街鎮一家私立中學讀初二,父母都是做生意的。春節過后,貝兒得到了2000多元壓歲錢。“我一直想要一臺iPad,現在有了錢就想買。”在她再三要求下,貝兒的媽媽朱女士雖然不大贊同,但最終還是給她買了一臺。
春節過后,小伙伴們的荷包鼓了起來,父母以及各種長輩的壓歲錢著實讓他們發了筆不小的財。如何花這筆壓歲錢于是成了近來網上熱炒的話題之一。
對此,記者隨機采訪發現,多數父母傾向于代管小孩的壓歲錢,以便幫其培養正確的理財觀。有關專家也表示,家長宜借壓歲錢怎么花幫孩子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和消費觀。
【聲音】
@暖暖小月兒:孩子小時候,爸媽可以幫著他們管錢;孩子稍大點,就可給他們自己開立個賬戶,讓他們從小就懂得借貸知識。
@在半山腰的夢:我的壓歲錢只有50元——奶奶給20元,父母給30元。吃個燒烤,買幾瓶水,花光了。
@于子恒樂悠悠:拿著自己的壓歲錢準備去血拼,結果出門前我媽對我說“我把你包里的錢拿走了”,然后很瀟灑地往桌子上拍了100元說隨便花。小伙伴們都帶七八百元,你讓我這個身上只揣100元的人如何存活?
【觀點】
春節過后,面對數以千元、萬元計的壓歲錢,小伙伴們都高興壞了。接下來就面臨如何處理這么多錢的問題,有的孩子的壓歲錢全部被家長“沒收”,有的孩子則把壓歲錢全部花在購物上,有的孩子甚至和家長展開了各種“壓歲錢爭奪戰”,還鬧出很多笑話。
近日,“孩子拿壓歲錢去超市購物炫富被打”、“花上千元壓歲錢充值Q幣”等新聞屢見報端,引人關注,提醒了家長們要幫孩子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那么,壓歲錢到底應該如何花?家長應該如何做?
首先,要讓孩子們認識壓歲錢是什么。一般意義上的壓歲錢是指由長輩用紅紙包著分給小朋友的錢,寓意把新的一年的祝福和好運帶給他們。但是,一些孩子可能會認為壓歲錢得來容易,往往不會珍惜,這樣就容易導致他們亂花錢,給他們的消費習慣也造成不良影響。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受訪者當中,半數以上孩子表示把壓歲錢交給了父母保管,初中生、高中生的壓歲錢支配權限會稍微大一點。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年齡比較小,對于金錢沒有什么概念,也不知道錢怎么花,還不如把壓歲錢全部收起來。然而,長期這樣處理不僅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也很難培養孩子良好的金錢觀和理財觀。
筆者認為,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年齡的大小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比如對于小學生,他們金錢意識薄弱,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銀行把壓歲錢存起來;對于中學生,可以留一部分錢讓他們自己存起來,剩下的可以買些書籍和學習用品;而對于大一點的高中生,可以讓他們適當拿出一部分來作投資理財,讓他們提前掌握到理財方面的知識。
此外,也可以引導孩子把一部分壓歲錢捐給公益機構,培養他們的公益意識。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們用壓歲錢給爺爺、奶奶等長輩們買一些小禮物,加強晚輩與長輩的溝通,加深雙方感情,這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壓歲錢越給越多。但是,從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富觀、健康的消費觀念出發,壓歲錢更適合象征性地點到為止。過多地給壓歲錢會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讓孩子潛意識里有種不勞而獲的心態。如果將壓歲錢的范圍擴大到壓歲書、壓歲禮物,甚至僅僅是壓歲祝福也會有一樣的意義。
這樣看來,如何花壓歲錢還真是個“技術活”,家長們應該用更為開放的觀念看待壓歲錢,也應該用疏堵結合的方式,與孩子們處理好壓歲錢的問題。教育孩子怎么對待壓歲錢是對孩子理財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一次絕佳教育機會。父母在此時循循善誘,讓孩子從小知道財富不外露和做人要低調的基本道理,這對于孩子日后的健康成長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