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勒任務首度發現同時環繞兩顆恒星公轉的系外行星。
Gliese 832c:獲頒「和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第3名。
開普勒任務找到迄今公轉周期最長的凌日行星,編號開普勒421b(Kepler-421b)。
(神秘的地球報道)據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有多少恒星是像太陽一樣擁有地球這樣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持續監測15萬顆恒星的觀測資料,迄今不僅已確認的系外行星在近期超越1000顆的里程碑,而且后續還有4000多個系外行星候選者(candidate)等待確認。
而開普勒任務的新里程碑不只這一項!天文學家利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觀測資料新確認了8顆候選者的確是系外行星,另外還新增554顆候選者,其中有6個候選者不僅大小與地球相近、其母恒星與太陽類似,而且這幾顆候選者都在它們母恒星的適居區(habitable zone)中。
其中有3顆新確認的系外行星位在它們母恒星的適居區中,如果這些行星有水的話,那么水能以液態的方式存在于這些行星上,甚至還可能如地球一樣擁有海洋。而在這3顆系外行星中,又有2顆的組成成分主要為巖石,就像地球一樣!
要確認一顆系外行星是由巖石、水或氣體所組成,科學家必須先知道這顆行星的大小和質量。當行星質量無法直接測定時,科學家會退而求其次的利用行星大小來推測它的組成成分。
這兩顆備受矚目的系外行星,編號分別為開普勒438b(Kepler-438b)和開普勒442b(Kepler-442b)。其中開普勒438b距離地球約475光年,比地球大了12%左右,繞其母恒星公轉一周約35.2天。而開普勒442b約1100光年遠,比地球大了33%左右,公轉周期約112天。它們的母恒星都位在天琴座方向,兩者皆比太陽要小一些、冷一些,所以它們的適居區也比太陽的還靠近恒星本身。
本次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于2009~2013年間的觀測資料庫篩選出來的554顆新增的系外行星候選者,讓等待確定的系外行星候選者數量高達4,175顆。新增的候選者中有8顆的大小介在1至2倍地球直徑之間,而且公轉軌道也落在其母恒星的適居區中。而在這8顆中,又有6顆候選者所環繞的母恒星與我們太陽的大小和溫度都類似。
不過,這些既然稱為「候選者」,救代表必須經過進一步的觀測研究,才能確認它們到底是不是行星;而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工作時間長達4年,長得應該有機會得偵測到公轉周期約為1地球年且大小為地球級的系外行星。
因此,每一顆這類小型巖質行星的發現,都讓科學家非常興奮,因為這代表科學家能更精確地了解如地球般的行星究竟有多少。所以,這些科學家們近期的工作,轉而開始研判落在類太陽恒星適居區中的巖質行星的比例究竟有多高。
此外,他們也正在建立由開普勒觀測資料庫進行新的編目,其中包含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最后一個月利用新開發的智慧型軟體所偵測的天體,這套智慧型軟體能更靈敏的找出地球大小的小型行星所透露的微小訊息,效率遠較以往的其他軟體還高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