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本書的開頭,給我們展示一幅農村風俗圖,為我們營造了詼諧的環境氛圍。福貴出場,卻給了我們許多的新奇。“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只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幾句話調動了偷懶老黃牛的積極性;“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莫名其妙的話語,激發了“我”的好奇。當老人微笑的解釋個中奧妙時,我們怎么也想不到這個老人的桑傷過去,悲慘人生。
就是這個老人,曾經被稱為孽子、二流子,鉆妓院、進賭場、罵老婆、賣家產、氣死老爹;后來在打架時被拿去當壯丁,在部隊里,他面臨生存的困境,吃飯成了大問題,他就去搶人家的膠鞋來煮著吃,這是多么的滑稽;憑著“老子死也要活著。只要想著自己不死,就死不了”的信念,他挺過了許多的苦難。后來在解放軍的俘虜下,他回到已經離開兩年的家,回家就聽說了母親的故去,后來他又經歷了有慶 抽血過多的死亡,鳳霞搶救不及的死亡,家珍安然的死亡,二喜飛來橫禍的死亡,苦根的吃豆死亡,這么多的悲慘“死亡”,全部集中在這樣一個老人的身上,我們讀到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無奈,這樣的老人,這樣的人生,讓我們看到了苦痛,感到了窒息。
作者用近乎冷漠的筆觸,采用“第一人稱”的敘事策略,讓我們感受他的內心,感受他的溫情,也去感受“我”的苦難,作者用第一人稱,拉開了敘事的時空距離,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午后,我們感受了福貴的“死亡”無奈,也感受了福貴的人生哲學,堅韌,“死人的已死去,活著的人繼續好好的活著。”
在聽了《老黑奴》后,余華有了創作的沖動,他原來想寫一個人與他的生命的關系,在一個醒來的早晨,他想到了兩個字:活著,這引發了他的重新思考,他打算寫一個人在一生中與他的生命, 這就構想出了福貴“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的一生。福貴的一生,是一個悲劇,悲劇的力量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悲劇的價值,他只是說“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我們也許可以思索,我們活著的意義,我們活著過程的設計,當我們思索出了活著的價值,我們在為福貴的一生悲嘆過后,也就真正讀懂了《活著》的應有意義。
福貴他喜歡回想過去,講述自己,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當我們在心中一遍遍的告訴自己,思索活著的價值,理解活著的意義,我們就會獲得無悔的人生。
——讀余華的《活著》
尼采通過一個叫查拉圖斯特拉的哲人如是說:“人類是一根系在獸與超人之間的軟索——一根懸在深谷上的軟索”。余華的軟索系于超人一端的是活結,經不住輕輕一拽,旋即散開,系于獸一端的卻是牢牢的死結。
人類生存的可怖景觀在余華眼中是生活的凡態常景。他體驗的苦難是一種本原性質的苦難,超越歷史,超越社會的政治層面,因此,這種苦難就是無法拯救的永恒的痛苦。《活著》的電影版本與余華原著的小說版本的區別就在于拯救與無可拯救,撫慰與無從撫慰。余華用作品展示,蒼茫天地,蕓蕓眾生,活著就要面對無盡苦難。明知苦海無邊,出路只有一條,撲騰掙扎活著而已。余華讓福貴家人一個個悲慘死去,唯留下一頭老牛——一頭衰老了仍得無休無止耕田的也取名叫福貴的老牛—— 與孑然一身的福貴形影相吊。嘗盡了大苦大難的人叫福貴,頗有些反諷意味。福貴的外孫叫苦根,喻示人生苦難還得一代代延續下去。福貴、龍二、春生都是經歷人生大起大落者,祖傳的富貴,爭來的風光,終究如過眼煙云,要么“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要么活著受難。
余華的苦難人生沒有救贖者,唯有死亡才是解脫,死亡是絕望生命的透氣孔。大如希臘神話中酒神的伴護西勒諾斯對人類的恐嚇:對人來說,最好最妙的東西是不要降生,次好的東西——立刻就死。我驚異余華的筆能如此殘忍又如此冷靜地敘述死亡。
《活著》是余華的第二部長篇,在這一文本中,余華過去的絕望感與殘酷性開始漸漸地被一種人間溫情、依戀和對生命的熱愛取而代之。小說的結尾是一段內蘊很深的文字: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土地的召喚很容易讓人想到死亡的召喚,因為雖然名為“活著”,整個文本卻是一部死亡記錄,而福貴是一個不幸的幸存者,他周圍的親人一個接一個死去: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女兒、女婿、外孫……這種召喚雖不免令人感傷,卻并不令人恐懼,因為它“就像女人召喚著她的兒女”。于是,在這里,死亡成為一種回歸,一種較自然、較溫馨的回歸。
關于悲劇,余華是把自己逼進了一個極端的空間,在懸崖上觀看人類生命痛苦的掙扎。似乎這不僅僅是余華,他們執著于存在而疏離于超越;執著于現實的有限性、無奈性、被動承受性,疏離了有限之中的無限,無奈之中的能動選擇。人面對著不可能擺脫的客觀現實,并不是完全軟弱無力,每一個個別的人都能夠通過他自己的行為、生活和思維,走向一個較好的世界。人的存在不僅意味著活在世上,還意味著存在的超越與自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