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做完美容,不見神清氣爽,倒見疲憊與氣憤。
問及原因,她說:“這哪是美容,簡直是受虐,還是精神虐待。”
接著,朋友忍不住敘述了整個過程。
剛進美容院,就被大姐開啟查戶口順帶逼婚模式,
“姑娘,您多大了呀?”
“30歲”,朋友答。
“哦,那應該結婚了吧,老公做什么工作的,孩子多大了?”,大姐一連串的問題讓朋友已有些煩怒。
得知朋友還沒有結婚,大姐更是來了興致。
“怎么還沒結婚啊,是不是連戀愛都沒談過啊?姑娘家的,可得抓緊啊!”
說到這里,朋友已難以忍耐,直接回敬一句:“我沒結婚,不代表沒談過戀愛。”
沒想到大姐更是不甘示弱:“小姑娘脾氣好火爆,難怪皮膚這么差!”
朋友自認倒霉,決心裝聾作啞,不再理會大姐的問話,一心想著,趕緊做完美容,離開便好。
大姐倒是不在意,自顧自地接著問下去,從身份調查變成了財力評估。
“小姑娘,你平時做什么工作呀,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啊,看你平時還能做做美容,收入一定不錯吧!”
“小姑娘,我看你身上的衣服挺好看的,是什么牌子的呀,多少錢買的呀?”
“小姑娘,你那包看著挺高檔的,多少錢啊?”
……
直到朋友忍無可忍,說:“你再問下去,我投訴你!”,大姐才意識到問題,停止盤問。
但狹小的空間里,兩人互不搭話,不尷不尬的待著,也極不舒服。
兩個小時的美容過程,原本為了愉悅放松,卻變成了蹂躪身心。朋友無奈地說:“我知道她是想套近乎,緩和氣氛,可是也太越界了,我倆初次見面,我何苦把生活狀況、經濟狀況與一個陌生人道之,太沒分寸了。說好的情商呢?”
我理解朋友的感受,我們每個人,大概都有類似的體驗:被許久不見得親戚盤問工資幾許,何時結婚;被剛認識不久,尚未建立信任的朋友伸手借錢;被初次見面的異性朋友,一個大大的擁抱所驚嚇……
當我們談論這些人、這些事,總免不了評論一句:情商太低。
其實,所謂情商,無非是對界限的把握。這個界限,包括時間的界限、包括親疏的界限、也包括場合的界限。情商高的人,往往是對這種界限的微妙之處準確拿捏、充分考慮對方感受,讓彼此舒服的人。
02
你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為表好客,親切的說一句:“別客氣,就像在自己家一樣”,越是至親閨蜜,隨意點無妨,而若是普通朋友,不知分寸,隨意呼來喝去,信守取物,便顯得情商低了。
同事穿新買的裙子秀給你看,你覺顏色款色與同事都不太相稱,若交情甚好,直言也無大礙,若只是普通朋友,禮貌的說一句:“裙子很漂亮”,讓她開心,自己也不尷尬,想必是最好的選擇。
你平日大可T-shirt,牛仔,放飛自我,尋求舒適,但若去參加一場高雅的音樂會,著裝精美雅致,是對環(huán)境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
蔡康永幾乎是娛樂圈高情商的教科書級典范。
有一次,在《奇葩說》中,談及辯論與主持的區(qū)別。蔡康永說:“辯論是在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而主持則要退到一個相對輔助的角色。”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主持《康熙來了》,他沉靜溫和,從來不搶嘉賓的風頭,甘當綠葉。
而在《奇葩說》中,表達自己觀點時,他又是那么淋漓盡致,不屈不讓。
一個人的高情商,不在乎你懂得多少,而在于能夠感應自己在環(huán)境中的角色,并扮演好這個角色。
反觀朋友在美容院遇到的這位大姐,若能體察初次見面、問題不宜太私密,也不至于弄得彼此如此尷尬。
03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邊界。所謂自我邊界,是指個人所創(chuàng)造的準則、規(guī)定或限度,并以此來分辨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許的,以及當別人越過這些接線時自己應該如何應對。
個人邊界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身體層面的,二是心理層面的。
身體層面的邊界主要是指個人空間及接觸上的考慮,可以通過衣著、住所、噪音容忍度、言語指示和身體語言等方面來表達。
心理層面的邊界,只要是在信仰、想法和觀念等方面獨立于他人。這些邊界能夠保護你的自尊核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力。
那些生活中我們羨慕不已,稱之為高情商的人,無一不是在身體和心理層面都懂得尊重對方邊界的人。小到看到你在讀書,自覺低聲說話,或在看視頻時帶好耳機,大到尊重你的信仰、不再你面前談及違背你信仰的事情,或者討論你所尊重之人的負面新聞。
而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最容易侵蝕別人邊界的,是具有“自戀型人格”的人。因為自戀型人格的特質,傾向于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獨有的,應該享受別人所沒有的待遇。
以這種特質出發(fā),常常侵犯了別人的邊界而不自知,因為在他們的世界里,自我的外延無限大,大到早已侵犯到被人的邊界而不自知。
比如自戀者事事喜歡求勝,即使在無關輕重的游戲或者對某個觀點的討論中,他好為“世界中心”的個性會引領他不顧一切地去求得勝利,滿足了自己對贏的渴求,卻很可能在無意間傷害到對方。
有讀者留言問我,情商低是不是天生的,是否沒有提升的可能?當然不是。
所謂情商高,無非是愿意放低自己,多聽,多看,多感受,以此,更加了解對方的邊界,并愿意尊重這種邊界。
如此,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高情商之人。
作者簡介:若杉,壹心理專欄作者,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北京慧心榮德心理咨詢中心,簽約咨詢師。個人公眾號:若杉生活(Rosan_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