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歷程
從2010年底,我就已經陷入抑郁。焦慮程度非常高,心情非常沉重,經常性進入空虛無聊狀態。之后的三年里,我與人合伙創業中壓力和焦慮增加,創業最終宣告失敗,那段時間猶如行尸走肉一般,我突然明白自己已經陷入抑郁癥。當時我測試是中度抑郁,期間一直陸陸續續看關于抑郁方面的書,但是工作無法靜下心來。
之后我覺得自己應該徹底休息,靜心讀書。對我個人而言,我是在真正領悟金錢及成功與幸福并沒有太大關系之后,才算是開始走出抑郁癥的泥潭。其后又學習了增加幸福的技巧和方法,學習了認知療法去更正扭曲思維和對付消極情緒,才算真正地走出抑郁。
康復經驗
治療抑郁癥的方法,因人而異。而且只要對你有幫助的,都是好方法。其次,中國的治療非常落后,我可以非常肯定這么說。在美國,目前主要是認知療法(CBT),正念認知療法(MBCT),而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法)已經比較少見了,另外美國抗抑郁用藥非常普遍。
恢復是很困難的,需要時間、耐心等,很多人都需要醫生的幫助和干預。我個人而言,我中度抑郁的癥狀大約只持續了1-2個月,但是后面花了我3個月時間緩解,然后我特地請假2個月,用來讀書和自己做認知治療。
康復心得
第一,體會你的感受。感受情緒和表達情緒是不同的概念,我們能夠而且應該控制如果來表達情緒。在某種意義上,這是成長的全部內涵。但是我們卻不能控制如果感受情緒,這種認為我們不該有這樣的感覺的想法是一種危險的謬論,會侵吞我們的自尊。
第二,事出皆有因。走向康復的第一步是弄清楚我們為什么感覺糟糕。清楚了痛苦的原因之后,我們只有三種選擇:改變、回避和接受。首先試著改變情境,試著回避情境;如果都無法長期做到,那么就努力接受。
第三,正念練習。有規律、專注的冥想練習能重塑你的大腦,這樣你就可以停止強迫性的焦慮和自我關注。它還能調整你的心境狀態,讓你體驗到比以前更多的快樂。 愿上帝賜予我平靜的心,讓我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情;愿上帝賜予我勇氣,讓我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愿上帝賜予我智慧,讓我明辨兩者的區別。
我們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控制不可控的東西,正念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己是否又原地踏步了。當我們處在壓力情境中感到沮喪時,我們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對我的生活而言,這到底有多重要?我實際能做些什么呢?
我們會發現許多讓人擔憂的事情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只是我們深陷情緒的泥潭,迷失了方向;或者是嘗試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讓我們變得傷感。
第四,堅持練習。僅僅是想著變好并不能起作用,知道使我們變成這個樣子的原因也不起作用;僅僅獲得正念還不夠,還要用心去實踐正念。只有通過不斷地重復練習新的行為方式——包括內在的行為,如克服強迫性思維或有意識地調整我們的觀點。即使看起來毫無成效也要堅持,這樣才能塑造一個健康的大腦。
第五,改變歪曲思維。記住,疾病讓你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影響了你對于自身和生活的基本設想。這些思維方式只是一些可以改變的壞習慣,但是改變任何習慣都不容易。用類似于功能失調思維日常記錄的輔助方法,可以幫助你識別自身特殊的抑郁性思維習慣,發現內在的批評者,然后擺脫它。每次聽到那個聲音時,你就提醒自己;那是我大腦中的消極聯結,不是我本身,也不是我的實際情況。
第六:關愛自己。讓自己習慣于過得愉快的方法之一就是培養自豪感,另一種方法就是關注小樂趣。堅持多次低強度的運動,培養1-2個興趣愛好,做公益活動,多接觸大自然等等都是非常滋養和關愛自己的方法。
第七:直接溝通。我們必須放棄這種想法:因為我愛的人愛我,他就應該懂我。如果我們不告訴別人我們想要什么,就別指望會得到;如果我們不告訴別人我們的感受,就別指望會被理解。我們要學會用直接的、明確的語言來講話,而且要學會讓說話的內容與說話的形式保持一致。同時,我們也要認真聽別人的談話,如果我們不懂,就應該請求解釋。
第八,尋求幫助。在你需要的時候,請不要害怕尋求幫助。求助是對自己負責,不丟人,反而是很有勇氣的一件事。
改變認知
我相信的幸福構成:50%基因決定,40%心理成熟度決定,10%由環境(包括金錢,成就,地位等)決定。實際上,我認為物質的作用是消除痛苦,如果基本生活沒有保障,顯然很難幸福。除此之外,物質對一個人的幸福增加影響并不大。
這意味著你必須有意識的練習新技巧以取代造成抑郁癥的舊習慣。學習新的技巧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仍是可以實現的,要有耐心。我對抑郁癥患者的了解越多,越讓我堅信他們沒有病理性或者的抵抗力的問題,他們的問題在于不知道其他選擇。
我要強調的是練習帶來了改變。藥物和心理治療有助于我們做好改變的準備,但是徹底的改變需要專注的練習。而練習這步沒有人能夠幫我們去做,只有自己去堅持。
走出抑郁,就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這不僅僅需要自己的努力和痛苦,同樣也會收獲快樂和成就感,讀書的過程,也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所以我們不應當過度畏懼抑郁癥。
健心家園
陪你走出抑郁焦慮
配套:健心家園App
微信ID:iask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