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邊說教育
2019-12-23 13:31
不少經典文本的細節具有全息性,對它的細讀往往能窺見原著的整體。部編九年級上冊課文《劉姥姥進大觀園》就是這樣的經典。本文嘗試細讀課文第七段。
賈母這邊說聲" 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說完,卻鼓著腮幫子,兩眼直視,一聲不語。眾人先是發怔,后來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齊哈哈大笑起來。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噴了出來。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只叫“噯喲!”寶玉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的摟著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卻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座位, 拉著他奶母,叫“揉揉腸子”。地下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姐妹換衣裳的。 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掌著,還只管讓劉姥姥。
這大概是我國古典小說中描寫笑的場面最為經典的片段了。文獻研究表明,多數研究者和讀者對此的解讀主要集中在曹公描寫手法的高妙上。筆者以為,我們可能忽視了本段的全息性——對本段的細讀,可以窺見《紅樓夢》整體風貌。
第七段的全息性可以讓我們窺見《紅樓夢》的整體風貌
一、賈寶玉為何“滾到賈母的懷里”?
一般情況下,與祖父、祖母相比,我們和父母更親近。那么狂歡中的賈寶玉為什么無視身邊的母親王夫人,而滾到祖母的懷里呢?從常理而言,賈母摟著賈寶玉叫“心肝”的行為應該屬于作為母親的王夫人。
心理學研究表明,極端情緒狀態下的行為最能暴露人的內心世界。顯然,劉姥姥制造的空前絕后的狂歡使賈寶玉卸下了平日的“情感偽裝”,暴露了內心世界的感情傾向性:和母親王夫人相比,賈寶玉跟祖母賈母更親近。為什么會如此呢?聯系《紅樓夢》前八十回來看,賈寶玉和王夫人有深刻的矛盾。賈寶玉要娶林黛玉,實現“木石前盟”;而王夫人卻讓他娶薛寶釵,實現“金玉良姻”。兩種婚配方案的斗爭、王夫人與賈寶玉的矛盾差不多就是《紅樓夢》前八十回的敘事線索。一些學者認為曹雪芹寫的前八十回有兩個高潮:金釧兒之死和晴雯之死。這兩個人物的死亡都是王夫人造成的。王夫人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掃清“金玉良姻”的障礙。曹雪芹沒來及寫的林黛玉之死應該是《紅樓夢》的最后一次高潮。有一點可以確認,王夫人是林黛玉之死的主要責任人。林黛玉是賈寶玉的最愛,晴雯在賈寶玉心中的地位僅次于林黛玉,金釧兒也是賈寶玉喜歡親近的女性。
從《紅樓夢》的多數情節來看,在一般情況下,知書達禮、乖巧無比的賈寶玉同時面對賈母和王夫人時,會隱藏其情感傾向,不會表現出如此大的“區別對待”。然而劉姥姥帶來的狂歡使他的情緒處于極端狀態,其真實內心顯露無疑。
多數學者認為賈母支持“木石前盟”。但是賈母看似高高在上,實際上卻是“太上皇”的地位。賈府的管家大權,賈寶玉婚姻的決定權取決于賈府女皇王夫人。賈寶玉往賈母懷里“滾”的行為暗示了他的愛情悲劇。最疼愛他、將其視作“心肝”的賈母不能為 “木石前盟”保駕護航。
賈寶玉向賈母懷里滾的細節折射出《紅樓夢》前八十回的敘事線索、主要矛盾和主人公賈寶玉的愛情悲劇。顯然,這個細節是全息的。
二、為何薛姨媽“也”掌不住了?
眾人面對劉姥姥的搞笑表演,笑態各異。但作者在描寫時都是直接描繪,唯有寫薛姨媽時多了一個“也”: 薛姨媽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書面語言講究簡潔,曹雪芹為什么要加一個“也”?薛姨媽是薛寶釵的母親,他們以親戚的身份常住賈府,做客言行自然會克制一些。“也”字說明,面對劉姥姥的搞笑,作為客人的薛姨媽試圖撐住,但也沒有成功。這同時也說明薛姨媽雖然常住賈府,但平日的言行還是有作為客人的矜持的。另外,薛姨媽和薛寶釵常住賈府就是為了實現“金玉良姻”。要達到這個目的,勢必要時時留心。這樣的心態也使薛姨媽難免矜持。小說明寫了林黛玉進賈府時的“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其實薛姨媽和薛寶釵在賈府同樣也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同的是薛姨媽母女堅持下來了,而林黛玉在賈寶玉愛情的鼓勵下變得直率放曠,率性而為。這也決定了林黛玉在婚姻競爭中必然輸給薛寶釵。
一個“也”字,讓我們窺見了小說主要人物林黛玉婚姻競爭對手薛姨媽母女在賈府的身心狀態以及林黛玉必然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也”字也是全息的。
三、薛寶釵為何不笑?
課文第五段寫道“賈寶玉帶著寶玉、湘云、黛玉、寶釵一桌,王夫人帶著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劉姥姥挨著賈母一桌。”這說明劉姥姥的搞笑表演,薛寶釵是全程在場的。和他同桌的賈母、湘云、寶玉都笑得失態了。作者為什么不寫薛寶釵的表情?小說在此處沒有寫,但卻在第四十二回寫了她對劉姥姥所引發的笑話的態度:“所以昨兒那些笑話兒雖然可笑,回想是沒味的。”因此,我們可以推測,薛寶釵當時的表情要么是被滑稽表演所逗的本能的微笑,要么是干脆不笑。
薛寶釵為什么“與眾不同”?
從小說整體來看,薛寶釵精明過人,喜怒不形于色,是著名的“冷美人”。 薛寶釵的情感深藏不露,有時甚至冷酷。當王夫人為金釧兒之死難過時,她連“死者為大”的傳統都不顧,認為金釧兒“是個糊涂人”,死了“也不為可惜”。還勸王夫人不必難過,“不過多賞幾兩銀子發送他,也就盡了主仆之情了。”以薛寶釵之精明,她一眼就能看穿了劉姥姥的表演不過是為了哄賈母開心,以便于撈點好處。她從內心就瞧不起窮人,更瞧不起劉姥姥這種以出丑逗樂換取好處的窮人。“所以昨兒那些笑話兒雖然可笑,回想是沒味的。”薛寶釵的自白就是明證。所以她不會大笑。
周圍的人笑翻了天,在這種狂歡的氛圍中薛寶釵卻微笑或者干脆不笑。這說明“冷美人”薛寶釵是一個冷得近乎無情的人。”以大觀園女兒之聰慧,能看穿劉姥姥言行實質的不只薛寶釵一人,但大家卻都能為之開懷大笑。顯然劉姥姥的“表演”打動了他們,使他們處于審美狀態。然而,對于冷美人薛寶釵,無論是生命之花的過早凋零,還是杰出的喜劇表演——死之悲慘和生之歡樂都不能使之動情。薛寶釵無情至此!
我們知道賈寶玉是個性情中人,為人特別熱情。所以他笑得很放肆:滾到賈母懷里。面對劉姥姥制造的狂歡,薛寶釵和賈寶玉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金玉良姻”最終戰勝了“木石前盟”,他們結成夫妻。薛寶釵的無情與賈寶玉的多情注定了兩人精神世界的毫無交集,也注定了“金玉良姻”的荒唐與悲哀。王夫人、薛姨媽、薛寶釵等煞費苦心終于讓“金玉良姻”成了現實。可是精神上毫無交集的人在一起怎么可能有幸福呢?王夫人等想過這些嗎?我想,他們一定想過,但他們想的更多的是家族的利益。賈府有權缺錢,薛家有錢缺權。賈寶玉和薛寶釵的結合是家族利益的需要,是權力與金錢的媾和。在封建社會,甚至于今天的一些豪門,婚姻的基礎不是愛情,而是家族利益。面對家族利益,愛情不值得一提。但是賈寶玉林黛玉都是視愛情如生命的人,他們不會像他們的父輩母輩們那樣在家族利益面前,犧牲愛情。因此林黛玉淚盡而亡,賈寶玉看破紅塵。
對第七段的細讀引出了《紅樓夢》的主要情節;引出了對小說主要人物薛寶釵、賈寶玉性格的感受;引出了寶黛的愛情悲劇;也引出了薛寶釵的悲劇;還引出了這些悲劇的社會基礎。小小的一段“笑”差不多隱藏著整部《紅樓夢》的密碼。
短短的第七段讓我們窺見《紅樓夢》的整體風貌,這一段以全息的方式存在于《紅樓夢》這部長篇巨著中。與我國其它古典小說相比,《紅樓夢》情節更富有全息性。小說的前五回就是以全息的方式展現了小說的主要情節和主要人物,小說中類似課文第七段的細節遍布整個前八十回。細心的讀者應該不難發現。這也是《紅樓夢》成為我國古典小說藝術頂峰的一大原因。
全息性的細節也存在于我國其它古典小說中。以《三國演義》為例。小說第三十七回劉備欲請孔明出山,司馬微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第三十八回孔明出山時作者引用的詩歌: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叮嚀后,星落秋風五丈原。《三國演義》中的這些細節和《紅樓夢》第五回的“人物判詞”類似,是顯性的全息性情節,而課文第七段則屬于需要讀者細細品味才能琢磨出的隱性的全息情節。
我們在教學中適度引導學生重點關注這些全息性的細節,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小說的內容,從而有利于實現深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