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學生學習中,有許多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看似整天在那埋頭苦學,但學習成績仍不理想。針對學生存在的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我認為學生的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教師的正確引導也是很重要的。教師在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中起著橋梁作用。作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如何去引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與做法。沒有高深的理論,我只是將自己平常的點滴做法和各位同事做個交流。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談:1引導學生有計劃的學習。2引導學生學會預習。3 最大限度提高課堂40分鐘教學質量。4注重自身的知識積淀。5引導學生學會傾聽。6讓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情,輕松學習。首先看第一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有計劃的學習。
對學生來說,有計劃的學習要比無計劃的學習好得多。有些學生學習毫無計劃,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根本沒有真正認識到有計劃學習的重要性。高爾基曾說過不知明天該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沒接到一個班,我總是要求學生將每天必做的事情記在一個小的記事本上。如:古詩、名言警句、國學等的背誦,生字的記憶,課文的預習,課外書的閱讀,這是每天必做的事情,自己及早計劃,合理安排每天的學習時間。要求學生這樣做:1古詩等的背誦。基本上是三天一首,根據古詩詞的長短,自己看每天背一句還是兩句不等,三天必須完成,一周兩首;周日背一句名言,其他要求背誦的內容也一樣,把一個大的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去完成,要不有的時候一首古詩詞或課文特別長,一次布置,學生就會產生畏難情緒,背誦效果就不會很好。如果分開記憶,不僅不會成為負擔,背誦的還很扎實。2生字的記憶。生字只有重點課文有,非重點課文沒有,一單元2篇重點講讀課文,大約十七八個生字,而上完一單元大約也得一周半(包括輔導完作文),在這一周半中,將本單元生字每天寫一遍,無需多,學生不成負擔,輕松完成,記憶又快,等到這單元學完時,家長先考察一遍,發現錯誤的,著重記憶,然后教師再石子量考察本上考察,基本上已經掌握了。兩單元后徹底復習一遍,我從來不要求學生5遍6遍寫生字,有些時候,這種機械性的重復,他也只是寫而寫,效果不太好。3關于課前預習,一會兒在后面談到。4課外書的閱讀。要求每學期每人必讀兩本書,每天雷打不動讀五頁,這是每天不用質疑的事情,必須完成。
學習有了計劃,就有了學習的保障,長期以往,學習效率就會提高,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會得到培養。
我常常告訴學生,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做到有條不紊、有序有章。(舉收作業本的例子)學習也是一樣,有了計劃,我們就會按計劃進行學習,就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這樣,我們的學習就不會盲目,就不會像漫步街頭不知去向休息的流浪漢一樣,極大浪費了時間,學習效率就不會低下,學習成績也就不會那么低。
二、引導學生學會預習。
三 最大限度提高課堂40分鐘教學質量。
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談:
1精心備課。
首先看第一點:精心備課。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每教學一篇新課文,我總是將教材內容至少讀三遍,自己感悟文本,解讀教材,然后拿起共案,有共鳴的地方采用,觀點不一致的地方反復研讀,探究,最終選擇一種適合本班學情的教學方法。將教學的思路,重點句段的理解,在書上標一標,記一記,我的語文書上總是密密麻麻的標記好多東西,包括流程和精彩的過渡語,標記好以后,提前反復熟悉,課堂上學生在讀課文時瀏覽一遍,為的是在講課的過程中行如流水,整個過程流暢自然。避免講課的過程中語言不流暢,結構混亂,條理模糊。這樣一節課下來,老師大費周折,學生糊里糊涂。如果我們每節課都能精心備課,提前做到心中有數: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應從哪個點上訓練、本節課的訓練點該如何落實。提前都精心準備,整節課引導得法,學生學得輕松,學生的語文能力不愁得不到提高,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
2激發興趣。
3 “授之以漁”。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點對于提高學生的成績很重要,因為學生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寬泛,只有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他才會用方法去解決形式多樣,變化多端的各種題型。
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涉及語文整體的,有涉及語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體的。關于對小學生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為字詞的學習方法,句子的學習方法,段的學習方法,篇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寫作文的方法等。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將一些基本的方法全部貫穿在平時的教學中,比如:課文中出現了較長較難理解的句子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就將長句變成短句理解,那就教給學生縮句的方法;課文中涉及到反問句,除了體會它的表達方式外,讓學生把它轉換成陳述句,后舉例將陳述句變成反問句;文本中涉及到修辭手法,教給學生涉及到什么是修辭手法,包括哪些,比喻句有什么特點,排比句什么樣,擬人句怎么和比喻句就不一樣,他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四字詞語如何理解,兩字詞語如何理解;標點符號怎么占格(看似很小的問題,其實不小,好多學生不知道標號有哪些,點號有哪些,他們各自怎么占格);還有從段到句到詞語的感悟文本的方法等等,都要交給學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學習課文過程中,一定要穿插寫作方法,因為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長久語文能力的積淀,而且我們知道,課文是提高語文能力的范例,不是每天單純的把本篇課文分析完了就了事了,一定要記住,它只是個例子,象數學當中的例題一樣,我們要在每篇課文的學習中,落實一個點,比如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寫人的文章,那你在分析文本的時候,就要引導學生看作者是怎樣安排材料突出人物特點的;單純敘事文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實例來突出中心的;以論文作者是怎樣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的;這些都要總結出方法來……語文能力的提高,需要的是方法的積淀,語言的積累,如果平時不教給習作的方法,只是遇到單元習作時才教,對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只是杯水車薪。
所有這些方法都要貫穿于平日的教學中,所教的方法必須要在這一課的作業中落實,如果通過作業發現某一方面的知識學生掌握的不夠好,那連續幾次的作業中就反復練習,直至掌握為止。
一定要記住一點:課文只是一個范例,不要每上一節課只是簡單剖析文章思想,肢解文本而忽略了學生語文基本知識的落實,能力的提高。只要我們堅持天天這樣節節如此,學生的能力與成績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4學會傾聽。
傾聽就是細心聽取。靜靜去聽老師講,記住老師上課講的一些重要細節,思路也要緊跟老師的思路,抓住知識要點,這樣聽課,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會傾聽,如:當一個學生發言還沒有結束,旁邊的學生就高高舉起手,大聲嚷到:老師,我來,我來…,那么發言的學生說些什么,叫嚷的學生肯定沒有聽清楚;當老師指名一個學生回答問題時,其余舉手的學生不是放下手傾聽,而是異口同聲地嘆起氣來,垂頭喪氣,這樣聽課肯定沒有效果;還有當老師講的津津有味時,有些學生卻旁若無人地干著自己的事,課后他肯定不知道老師講了些什么,想想這樣的聽課還有效果嗎?這些現象說明學生不會聽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明白,在活躍的課堂里光有表達能力是不夠的,只有認真地傾聽,才能有效地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開啟思維的火花,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才能培養學習能力,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更要讓學生明白,傾聽是獲得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的一把金鑰匙,掌握了這把金鑰匙,學習效率定會倍百提高,正如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說的: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
總之,合理地利用課堂40分鐘的時間,功夫下在備課上,內容講在點子上,時間用在刀刃上,著力點放在學生的能力訓練上,才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1任何一種方法教給學生后,必須要抓落實(前面已談到,不贅述了),落實很重要,只講方法不抓落實,那只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
鞏固復習,是學習的后續工作,只有經過多次的鞏固復習所學過的知識點,才能使學生牢牢掌握住并能應用自如。任何新知識的學習都必須經過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減少對知識點遺忘的次數,如果只是讓學生自己靠自覺去復習鞏固,大多數人還是不能達到所要求的次數,因為復習是一種對舊知識回顧,會使學生一掃而過,浮于表面。所以,教師就要進行引導,引導學生養成鞏固復習的好習慣。不僅提高了我們的學習能力,更是提高我們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所以孔子說:溫故而知新,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鞏固復習是很重要的。
語文科作業多而雜,有些老師整天布置的作業不是寫生字,就是抄課文,學生做起作業來感到枯躁無味,久而久之變成了應付作業,達不到提高的作用,我在布置作業堅持做到以下兩點:1作業多元化.不要只是寫生字,做練習冊寫作文,還應讓學生練練字,背背古詩,對著鏡子放聲朗讀一段美文,給爸爸媽媽講一個故事等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一味的機械的做一些書面作業,學生會乏味,為寫而寫,效率不夠高。上次聽講座,吉春亞老師說:“人的認知是四天一個盲區,類似于生字這樣的作業在四天左右重溫一遍即可,不必天天抄寫”.2注重實踐作業的布置。語文實踐作業對于提高學生的能力有很大幫助,如:春天到了,讓學生利用周六日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的影子,并記錄下自己所觀察到的一切;做一件家務寫一則日記;放一次風箏體會其中的樂趣……
這樣的實踐作業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見識,為習作提供了素材,讓學生在習作時有話可說,說有根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讀書方法已經遠遠不能適應今天的教育形勢了。
六 注重自身的知識積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試想:一個自身沒有知識積淀的老師又何談擔此重任。有知識積淀的老師,能在課堂上娓娓道來;除了講授教材,還懂得滲透與教材相關的其他內容,用幽默、詼諧的方式傳授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會不斷地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有了一定的知識積淀,在課堂上才能駕馭自如,才能讓學生喜歡你這個人,喜歡聽你的課。只有學生喜歡你,你所教的知識,學生才會樂意接受。這就要求我們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閱讀大量的書籍,上網瀏覽資料擴大自己的視野,積淀自己的知識,在我的床頭柜上經常放著一本書,每天利用中晚上休息的時候,讀十分鐘左右,天天如此。我現在已經讀過許多有關班主任知識方面的,提高業務能力方面的,教育名著,以及好些我給女兒買的適合學生讀的書,只有狩獵廣播的知識我們才能做到在課堂上妙語連珠,過渡自然,思維活躍,水到渠成。此外,我為了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經常上網瀏覽一些名家的課堂教學實錄,確實能學到許多東西,名家的風采,駕馭課堂的能力,問題的巧妙解答等等,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課堂精彩了,學生興趣濃了,學習效率高了。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平日上課說話結結巴巴,說了上句忘下句,語言貧乏,沒有感染力,講課條理不分明,層次不清,那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那只能是一句空話。
七 讓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悅的心態,輕松學習。
1不要隨意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關于這一點,我只是想說,讓屬于我們自己的課堂豐富,精彩,活潑;在屬于自己的課堂上努力提高學生的成績,不要隨意占用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其他各色課堂。我這連續三年帶畢業班,我也沒向課任老師要課來上語文。因為我知道,你占用一次,學生接受其他科目知識的機會就少一次。我總認為,小學階段,成績固然重要,但擴大學生的視野,培養各方面的興趣、愛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與語文數學一樣重要,不要隨意剝奪了孩子這樣的權利與機會。讓孩子了解了解自然,感受感受品社,音樂課上唱一唱,體育課上跳一跳,美術課上畫一畫……讓學生的一天生活在對語文數學的渴求中;自然品社的期待中;畫畫,唱歌,運動的愉悅氛圍中,他們的思維會很活躍,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不要每天除了語文就數學要么英語,學生會感到厭煩。浙江大學理科高考狀元陸文曾經說過:不是抓緊每一分鐘學習,而是抓緊學習的每一分鐘。這句話精辟地論述了學習是講求效率的,成績的提高不是通過時間的延伸實現,而是通過單位時間內獲取知識、技能的多少決定的。而學習效率與人的愉悅的情緒、良好的心態有關。
學習必須勤奮、刻苦,抓好每一分鐘;然而,學習更需要效率,抓好學習中的每一分鐘。要想高效率地學習,必須心態保持平和、安靜、愉悅。否則,欲速則不達,無法達到理想的目的地,只能走向愿望的反面。
2 課堂上少批評,多表揚。
曾經聽說這樣一句話:表揚是學習的無窮動力。可見表揚的重要性。平日的教學中,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打擊。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小學生一旦受到了賞識,無論對于眼前的學習,還是日后的長久發展,都有很大的益處。你表揚他,賞識他,他的興奮勁就上來了,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去,這樣的狀態下接受的知識自然就快,且扎實。我一般在講讀課文的課堂上不輕易批評學生,因為你一批評學生,他的情緒自然低落,一節課甚至不愿意抬頭看你一眼,接受新知識的狀態自然就不好,你想想這節課你教授的知識他能接受多少。挖苦諷刺更要不得,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的。所以平時上課時為了讓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態來接受新知,有什么問題另外抽時間來解決。
孩子們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他們有憧憬、有夢想,教師要做有心人,給他們熱情地關注,讓每個孩子都樹立起自信心,點燃他們學習的熱情,關注他們的點滴成長,使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讓每個孩子在將來的某一天回憶起和我們相伴走過的日子時,沒留下遺憾,這就是我們的成功與驕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