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山大川眾多,風格迥異、各具千秋。林石相參,溪流相伴,自然皆為完美;云淡風清,笑談塵事,曲人生之解,還自然之答,無一處不精彩。
麗水龍泉鳳陽山黃茅尖
浙江第一高峰,海拔1929米
黃茅尖為浙江第一高峰,海拔1929米,位于浙江省南部龍泉市境內,與百山祖兩峰隔谷相望,距離僅20公里,為閩江和甌江的分水嶺。有一說:“不登浙江峰,枉作浙江人!”
開車至龍泉市龍南鄉麻連岱村,它位于黃茅尖南坡,村子海拔高度1131米,是一個偏僻山中小村莊。村子有農家可供住宿,亦可考慮在村中搭蓬。
村子中風光秀美,民風淳樸,村子四周群山環繞,竹林青翠,一條小溪潺潺地流經村莊,村里民房多是木結構的,天仙廟旁的4-5棵古柳杉樹都有300多年歷史了。進入麻連岱,仿佛走進了一個世外桃源。
穿過麻蓮岱村子,村尾就有小路上山。路比較好走,基本青石板路,路邊是竹林偶爾有岔路,都有路標,選擇主道都不會有錯。
走在鋪好的石階路,這讓我們登山的步伐變得格外的有節奏。時而穿過杉樹林,踩在鋪滿樹葉的小路,抬頭能看見小路消失在樹林間,非常有感覺!
路不寬,但非常的幽靜,穿梭在山林中有一種探索者的味道:茂密的樹木把登山的路遮蓋成了一條林蔭路,只能偶爾從樹縫中看到幾束陽光,陰涼當中帶些寒意。
1個多小時就抵達了鳳陽湖,也叫龍泉湖,亦稱作天池,比起吳越古道上海拔1000余米上的天池,它是小家碧玉。
據說這是浙江省內最高的湖泊了。成片的蘆葦叢,遠處的青山,在對岸滿山排列有序的綠色松樹簇擁下,還有那碧綠的鳳陽湖水,顏色如此鮮明對比。
沿塔杉林向縱深走去,是一片濕漉漉的大草甸。根據地理學家的界定,這涵養水源的濕地就是甌江的源頭之一,沿峽谷蜿蜒而來,龍泉湖的水就源于此,八百里甌江洶涌澎湃,其源頭就是由如此涓涓細流匯聚而來,徒步者若通過甌江尋源,定會生出不少哲思暇想。
在甌江源的源頭豎有一塊巖石碑,上有西冷印社大書法家呂國璋老先生書寫的“甌江源”三個大字,可供游人攝影留念。
折返走過鳳陽湖不遠,有一寫著“甌江源”的牌坊,再往前約50米,離開大路右拐,進入一條石板鋪設的小路上山,這就是通往黃茅尖的路了。
爬了一級又一級的石階,走過一段又一段的山路,海拔不斷升高,視野也越來越開闊。伴隨著一路喘息,似乎已走了很久,山路還在曲折延伸。
走在最后登頂的路段,風吹過來云霧,從眼前帶著仙氣般飄過,山頂白蒙蒙一片,若隱若現,黃茅尖隱藏于云海之中。絕峰,云海,勝利的誘惑,鼓舞著我們。
接近山頂時,已經找不到森林的痕跡,都是灌木叢、草甸,還有矮小但堅強的松樹。最后變成了低矮的灌木茅草,此時豁然明白了此山名為“黃茅尖”緣由了。
一路風聲呼嘯,霧靄流嵐,山路兩旁從繁花似錦到林海茫茫,最后只有漫山遍野的高山灌木林。腳步越來越沉重,抬頭望去,山巔已然在望。
終于抵達浙江最高峰——黃茅尖,海拔1929米,比黃山高了近50米。當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題寫的“江浙第一高峰”石碑矗立在峰頂,背面上書:“黃茅尖”三個大字。群山都在我們腳下,那種感覺無以倫比。
觀景臺上已經站滿了人,登頂的神奇就在于,一望無際的層巒疊嶂讓人片刻間忘卻所有疲憊,只剩下歡呼和興奮。
云海是山岳風景的重要景觀之一。黃山的云海的確漂亮,但是在看到江浙第一高峰的云海奇觀之后,不得不說,這里的云海之美完全不遜于黃山。
漫天的云霧和層積云,隨風飄移,時而上升,時而下墜,時而回旋,時而舒展,構成一幅奇特的千變萬化的云海大觀。每當云海涌來時,整個黃茅尖就被分成諸多云的海洋。被濃霧籠罩的山峰突然顯露出來,層層疊疊、隱隱約約,山之秀之奇在這里完美的表達出來。
站在這里觀日出賞云海,絢麗壯觀,登臨其巔,可以真切體會那種登上江浙第一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心境。
離開黃茅尖后我們到達三岔路口,因是原路返回,直到山坳處,遠遠地看見小天池那一汪天藍色,又讓人興奮起來,看來山水相依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我們沿左邊的山道一路的下插,海拔高度在下降,山路上的霧氣也越來越濃了,山的兩旁不是竹相伴,就是樹相擁,從未間斷過,山林茂密啊!跨過木橋,經過涼亭,一路的沿著山間古道往下插,快速的撤向雙溪村。
雙溪村與麻連岱一樣,村中的住宅大多是木結構的。一個美麗寧靜的小山村,黃茅尖的驢游給小村帶來了靈氣。
自虐指數:★★
景觀指數:★★★
推薦登山路線:麗水龍泉市龍南鄉麻連岱—龍泉湖—甌江源—黃茅尖峰巔—下山古道口—山路—雙溪村,全程約14公里。
麗水慶元百山祖
浙江第二高峰,海拔1856.7米
百山祖,又稱萬里林,位于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百山祖鎮境內,屬武夷山系洞宮山脈,主峰霧林山海拔1856.7米,被譽為“百山之祖”,為浙江省第二高峰。
區內群巒疊嶂,峰嶺逶迤,風光綺麗,氣象萬千,是甌江、閩江、福安江發源地,素稱“三江之源”。曾經有觀光客以“寂寞山路、江浙之巔”來形容“百山祖”之旅,覺得甚為妥帖。
車子在群山中以螺旋狀上升,兩邊的山峰以直立的態度審視司機的車技。大伙在麗水市慶元縣南溪村下車。南溪村是一個隱藏在山坳間的小村莊,只有幾戶人家。
從南溪村出發,一路上坡,穿梭在樹林里。到茶木淤的路上留的絲帶標記也少,建議找向導。
一路上基本都是窄窄的碎石路,在半山腰的林間不斷穿越,忽而一段下坡,忽而跨過一條小溪。
穿行在沿溪而上的石頭路,入眼的植物基本都叫不上名字,就算那些看上去像松與柏的樹,也與我們平時看到的不太一樣。
1小時不到前方出現了公路。一直沿大路走,這是一條景色很好的水泥路,有指示牌指往茶木淤林場的方向。
越接近茶木淤,植被越豐富,景色也越好,公路在茶木淤林場前結束,這里是百山祖的中途站。標志性建筑就是兩幢舊小屋,房子外面的樹林里是一大塊平地。
一行人走走拍拍,說說笑笑,不覺間步行三個小時輕松而過。前面到達百山祖保護站。保護站是傍山一字排開的一幢兩層樓和一排平房,前面是片開闊地,一條溪水在前面山腳下淌過。百管站原稱萬里林場接待站。百山祖景區歷史上擁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享有“萬里林”之美稱。1958年,國家在這一地區建立了萬里林場。
這里正是著名的“百山祖冷杉”所在地。百山祖出名,還在于百山祖冷杉。它是第四世紀冰川時期的孑遺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稱 ,世界只有現存的三顆。為此,管理人員在“百山祖冷杉”外面安了一道鐵籬笆,防止游人進入而破壞了“活化石”,籬笆墻外有一塊為冷杉立的石碑。
我們站在鐵籬笆墻邊,用相機遙遙地拍下那三棵寂寞的身影。孑然一身的冷杉成就了百山祖的名聲,而百山祖卻不知還能滋養這冷杉多少年!
管理站并不是最高處,想要登頂繼續向前走,繞過一扇緊鎖的大門,沿著石階路一路向上登頂。
由于氣候會隨著海拔的升高而變化,氣候的變化又導致植物的不同,所以,登山過程請各位留意一下植被的變化,自下而上分別為: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混交林、落葉林、矮曲林、灌叢、草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
行徑在山體中央穿梭,看到百山祖主峰。主峰突兀高聳,群巒簇擁,故有“百山之祖”美譽。
沿著臺階沖頂,當我們站在百山祖之巔時,頭頂的藍天仿佛觸手可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的感覺油然而生。
極目遠眺,黃柔尖、鍋冒尖、火燒巖、大天堂、都歷歷展現在眼前,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百山之祖。群山之首,與最高峰黃柔尖遙遙相望。欲與天公試比高,百山祖也。
百山祖頂峰聳立石碑,正面刻“百山祖”,石碑背面刻有原浙江省副省長李德葆先生書寫的清秀流利的“三江之源”。
山頂時常云霧繚繞,瞬息萬變。更為有趣的是清晨觀日出,蔚為壯觀,堪稱一絕。一輪紅日初升,象一團火球,與云海輝映交融,禁不住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傾倒。
此情此景可與泰山的日出相媲美,與黃山的云海比高低。著名攝影家吳品禾先生獲國際金獎的攝影作品“云龍出海”就攝于此。
遠處高臺聳立,瞭望,視野開闊,一望無垠。
一個小時不到,就到了百山祖瞭望臺,瞭望臺真是個扎營的好地方。
接著從瞭望臺邊上的原始森林下山。百山祖,不愧為百山之祖!一路風景美不勝收,觸手可及,沉浸其中,流連忘返,令人陶醉。
【活動強度】★★★★
【景觀指數】★★★
【難度指數】★★
推薦登山路線:麗水市慶元縣南溪村—茶木淤—三岔口—百山祖管理站—百山祖頂峰—瞭望臺—南溪村
杭州臨安清涼峰
浙江第三高峰,海拔1787.4米
清涼峰、海拔1787.4米,為浙西第一高峰,素有'浙西屋脊'之稱,并享有'天堂之巔'的美譽。清涼峰內峰巒聳峙、嶺曲峰險,松奇石怪,溶洞眾多,人跡罕至,生態完整,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
登清涼峰,被驢友公認為“江浙十大徒步路線”之首。人行其中,清風拂面,花香撲鼻,鳥鳴、山籟、松濤悅耳,好似倘佯在花的海洋中,恍如置身仙境。
從藍天凹到野豬塘的那段路一點也不遜色前面的幾段,體驗徒步的樂趣,征服腳下的險象環生的山路,也不斷地挑戰著自己的意志。
來到了藍天凹,眼前的大山,大坡和大草坪,綠綠的,星星點點的小黃花,映山紅熱熱鬧鬧地跳入了我們眼簾。頓時有一種艱辛后收獲這短暫的享受美景的瞬間。
從野豬堂到清涼峰行程不是很遠,約兩小時行程,上上下下的翻過三個山頭,再闖過一片蘆葦和雜草叢生的小道,最后一段難走的絕望坡出行在了眼前。
絕望坡是一段亂石遍布的極陡的路,路的中間布滿小石子,還有天然的裂縫,對于新人來說行走還是比較困難。絕望坡之所以稱之為絕望,無非是因為其地勢的陡峭和亂石堆的難行,只要掌握了踩點,還是可以很輕松的走上去的。
其實比之絕望坡更難走的,是走完絕望坡之后的那段大石堆積的路,綠樹圍繞中的小路上層層疊疊的滿是不規則的大石頭,需要仔細的尋找踩點,所以只能慢慢的一步步的走,完全無法如前面一樣輕松自如的快走了。
走完了石子路,就算正式的到達清涼峰頂了,站在這里,四面的群山,溝谷,山林,遠處的村莊都可以一覽無遺,只有在此時,你才會深刻的體會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群山小的滋味。
遠望景色,峰與云海相襯托,云霧繚繞間,一座座山巒時隱時現,如同氣象萬千的山水畫卷,獲得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云浮千島”非常合理。
絕望坡雖陡,下山說是簡單,一路小跑著下來到龍池。龍池濕地三面環山,南面陡坡,為龍池的出水口,有一股溪流靜悄悄流淌而下。從龍池到主峰,崎嶇的山路沒有任何人工痕跡,漫步穿越的是整個天山花海景區。無論怎樣,美麗是毋庸置疑的。
沿游步道到達東岙頭,一路上秋看楓葉正紅,遠眺群峰層林盡染,深秋的氣息格外濃重。
東岙頭是清涼峰保護區最大的風口,它把龐大的清涼峰山體一分為二,西部為清涼峰,長約2000米的山崗近南北向起伏延伸,北部為龍塘山,海拔1500米至1600米的山脊,在茫茫云海中勾勒出壯麗的線條。
繁雜的清涼峰路線:
線路A:徽杭古道連穿進山(西北線)從安徽績溪縣坐小面包車到伏嶺鎮魚龍川逍遙河水電站,開始正式徒步徽杭古道;魚龍川—江南第一關—黃茅培—下雪堂—綠井—上雪堂—藍天凹—野豬讜—三岔口,再翻越三條橫向山脊看到清涼峰北坡,登頂。
線路B:清涼峰保護區進山路線 (東線)昌化—夏林村—鳩甫村—龍塘山保護站——百步嶺—青松嶺—東岙頭—龍池—峰頂,因為這是條浙江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的官方路線,它是所有登山線路中強度最低、路程最近的一條。
線路C:安徽歙縣進山(南線)①歙縣嶺腳—大源工作站—小桃灣—死人坡—峰頂。
②歙縣老竹鋪—小岫村(或金石村)—大溪源—朱家舍保護點—茶園—溪谷—峰頂。
③歙縣上坦村—朱家舍保護點—大源工作站—箬竹林—山洞—峰頂。
線路D:浙江臨安市順溪鎮進山線路(南線)①順溪鎮新燕村—都林山—莊沙灣-莊沙嶺口-黃嶺后-橫路上—大溪源,進入安徽C線。
②順溪鎮新燕村—都林山—三畝田—百步嶺,進入浙江B線。
【活動強度】★★★★
【風景指數】★★★★
【難度指數】★★★
登山推存路線:杭州市臨安區清涼峰鎮浙川村—藍天凹—野豬塘—清涼峰—龍池—東岙頭—杭州市臨安區馬嘯鄉銀龍塢
麗水遂昌九龍山
浙江第四高峰,海拔1724米
九龍山位于遂昌縣西南部,主峰海拔1724米,為浙江省第4高峰,從主峰向四面伸出9條山脊,6條山谷,謂之“九脊六谷”,就像翻騰的巨龍,故有“九龍山”之稱。
海拔千米以上有近萬畝原始狀態的天然林,登高望遠,景色怡人。有'生物基因寶庫'之美稱,也被稱為“珍稀樹木之鄉”,還有神秘的'野人'之迷。
一路叢山連綿,翻山越嶺,車子在海拔1000米以上盤繞。放眼窗外秀麗的景色,使人倍感舒暢。車在龍洋鄉西坑里村停下,西坑里村只有20幾戶人家。俗話說:靠山吃山。山農的收入來源只有政府的微薄的山林補貼。
從村后農舍旁上山,進入關口便是一座幽深險峻的峽谷,兩側險峰夾峙,陡峭得令人心悸。時有石崖高坎構成了一道道瀑布深潭,或激或緩,端的壯麗非凡!
一路觀賞水景山勢,過溪坑上的衫樹木橋上山。但這剝了皮的衫樹長滿了青苔,真當滑!站上去不免讓人顫顫驚驚。
保護區建立之前,里邊曾住有人家,山上還曾駐扎過解放軍,是管航空地標的部隊。保護區建立后,農家撤出,對山路也進行過修繕,陡滑的地方,都釘了木檔橫格,形成臺階。
九龍山或許并不出名,那是由于需要保護不允許進行商業宣傳,且進入的人少之又少。但在學界,九龍山卻是中國17個具有全球性保護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區域之一,也是各種野生動物的天然避難場所,因而倍受關注;在驢界則因其神秘,因其位列浙江第四高峰的海拔高度而讓許多強驢們牽腸掛肚躍躍欲試。
山勢陡峻,數不清的樹鋪滿了山間,卻無心領略,埋頭攀登,汗水滴進眼里,澀澀的,行進的一些路上滿是枯葉,軟軟的,滑滑的,不小心,就會摔跤。
高高聳立的,這就是蔡相巖。蔡相巖之險峻,若非身臨其境是無法領略的。
山路基本就是拉海拔高度的節奏了,一階一階,如同爬樓梯,極其陡峭。這下便有隊員開始大喘氣了,那是體能急驟損耗的現象。
海拔高度的路段越來越緊湊,說明離我們向往的峰頂逾加接近。這里,已是完全的原始林區,參天大樹間,饞巖突兀,猙獰的巖壁上,密密層層扎滿了粗壯虬勁的原始云錦杜鵑樹,一望無際,連綿不絕。
這就是傳說中九龍山的十里杜鵑長廊,你或許可以用震憾來形容其壯觀!高山杜鵑歷經風雨考驗,枝椏無不穹勁挺拔,積極向上。
走過長長的亂石坡后,到達了埡口,山脊的防火道。山脊上平坦的道路掩在高大的杜鵑樹下,構筑成一條壯麗的長廊。試想,每年五月,當萬花爭艷時該是何等壯觀,何等動人心魄的場面。
經過艱難攀爬,我們終于在中午12時成功登頂,站在山巔,對面的山一覽無余。四野更為蔥綠,濃蔭密布。
在這里,大自然是多變而無常,但卻又是滋生不息、周而復始的,山川和草木沒有長幼尊卑之分,天地人道也相應而成。
下山的路是陡滑,坡度很大,沿防火帶翻過山峰,此處山崗左側有一條小路,通向黃基坪。
很快來到了一大片綠草地,兩旁是溪水流淌。這里就是黃基坪,以前曾有村落,通往外界的路還真多,山坡上的水源也多。
好景色留住了我們的腳步,大家在說著要是在這里扎營該多好啊!可亭臺再好也非久留之地,我們依依不舍的起包繼續前行。
下山了,地上堆積的樹葉依舊潮濕,小木橋依然濕滑,走在山里,從來不會飄起一絲塵埃,是或許正是有了這份清潤,才有了九龍山的蒼翠。
【活動強度】★★★★
【景觀指數】★★★
【難度指數】★★★
推薦登山路線:麗水市遂昌縣西坑里—源大坑—埡口防火道—三岔口—九龍山—岔口—黃基坪—西坑里,全程約13公里。
麗水景寧上山頭
浙江第五高峰,海拔1689.1米
上山頭(最上山),位于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城南21公里,大漈、景南兩地交界處。有二峰,俗稱馱尖和細尖。馱尖海拔1689.1米,細尖海拔1549米。兩峰巍峨高峻,為該縣境內最高峰,故名。也是浙江第五高峰。
開始向徒步起點“景寧白溪村”出發,盤旋曲折的盤山公路,遠處連綿起伏的青山依稀可見,自然風光秀麗。村子里住戶并不多,簡潔原始。
沿崎嶇的農村機耕路前行,一路欣賞沿途好景。約行百米,順利地找到了路口:沿溪谷而上的“山路”。
一直沿著湍流不息的小溪,跋山涉水,艱難行進,時而攀嶺,時而過溪,時而穿越原始次生林,往崎嶇的山地上長途負重攀登。
大家雖然緊跟隊友,奈何山高林密。一直往山上升高,整條線路,都在其山、水,林、石的組合中穿越,艱難推進。
快到上山頭山頂時我們就看見了省內罕見的千畝杜鵑林。原來這是一個次原始森林地帶的無人區,山上植被茂盛,樹木粗壯高大。
杜鵑林隨著山勢起伏,郁郁蔥蔥,生長旺盛,高度相近,排列整齊,連綿數千米。每年四五月間,千畝杜鵑竟先開放,一樹千花,極為壯觀,秀麗迷人。
千畝杜鵑花,花的顏色有紅、紫、黃、白等多種色,還有深色和淺色之分。是景寧畬鄉面積最大的天然杜鵑花林帶,也是景寧畬鄉唯一的杜鵑花森林公園。
約又爬了半個小時,終于登頂“上山頭”最高峰馱尖,海拔1689.1米,高峰不言自顯威!
清光緒潘至誠有詩云:“最上山頭著大名,周圍巒翠護崢嶸,我來測繪峰顛望,百里云煙足下生。”
到了山頂,稍微欣喜了一會兒,選擇走防火帶下山,向大漈景區進發。
一到山頂埡口,左行往西去的路,沿陡峭險峻防火道下行。
防火道下來看見一片厚樸林,注意觀察厚樸林左邊有橫向小路,隨小路一直走到機耕路,在從機耕路或石階小路徒步到大漈。
約用了兩個小時徒步下山,到達終點大漈。整個行程速度快、用時長、強度大,是一次自虐型的戶外徒步,但大家痛并快樂著。
【活動強度】★★★
【景觀指數】★★★★
【難度指數】★★★
推薦登山路線: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景南鄉白溪村—機耕路—云錦杜鵑林—上山頭—防火道—梯田機路—大漈
麗水遂昌白馬山
浙江第六高峰,海拔1621.4米
白馬山是遂昌縣之鎮山、紹婺之祖龍,屬麗水遂昌名山,白馬山主峰海拔1621.4米,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這里歷來是浙西南知名避暑養生勝地,素有“浙南廬山、南國雪山”的美譽。
行走山間小徑,看到陽光透過密密麻麻的的葉子投下斑駁的光影。常有野花吐蕊、清香飄拂。
這里全是由千年老樹生長出的森林,懷抱不過來的樹上掛著南方紅豆杉、長葉榧、鵝掌楸、香果樹、凹葉厚樸等標牌,相傳昔日有丁公騎白馬到此處升仙,白馬化為山峰,故名白馬山。
一路走來聽到的多是鳥鳴聲、風吹過時葉子的沙沙聲,就像是在“綠色氧吧”里面做了回綠色SPA。
山路時高時低,錯綜復雜。遠處層層山脊如銀龍飛舞,座座山峰如玉筍挺立。
下山一路是泉、溪、潭、瀑等諸多水景又構成了白馬山風景的主脈,使之充滿生機和活力。
【活動強度】★★★
【景觀指數】★★★
【難度指數】★★
登山推薦路線:遂昌縣三仁鄉十三都村十三都(立新化工廠)—七里源—安子坪—仰天湖—白馬山主峰—大平殿(白馬湖)—公侯寺—十三都
溫州泰順白云尖
浙江第七高峰,海拔1611.3米
白云尖,位于溫州泰順縣西北部的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洞宮山脈,在泰順與景寧的交界,主峰白云尖海拔1611.3米,是浙江第七高峰,為溫州第一高峰,有'溫州珠峰'之稱。
白云尖為飛云江的源頭,由于山體宏大,終年被飛云白霧所籠罩,很難露出自己的面目,像一朵飄蕩的白云,故得名。
常規有兩條路線可以到達,一條是從麗水地區景寧畬族自治縣的東塘上山,一條是從溫州泰順的烏巖嶺管理局上山,兩條線路在離白云尖約1400米距離的山口匯合,然后順山脊的一條防火帶直上峰頂。
從泰順到烏巖嶺管理站的路就是在各個山峰中環繞攀爬。途中可欣賞S228公路最靚麗的風景點——紅巖雙瀑。紅巖雙瀑又叫夫妻瀑,落差大概80多米。當雨量充沛時,瀑布會變的更大,響聲如雷,幾百米外都能聽到瀑布聲。
穿過紅巖雙瀑,便進入了崎嶇蜿蜒的山路。那時,車跟著路轉,路跟著山轉,人跟著車轉,不由地讓你想起一首老歌——《十八彎》來。
經過漫長的爬坡,汽車終于抵達了白云尖山下,山路口那里立了一個碑 子,上面清晰地刻寫著“飛云江源頭”五個大字,而且是當年浙江省委員會名譽主委吳又新在1987國慶節提的詞。這塊石碑經過20幾年的風吹雨打,屹立不倒,雖然看上去有些陳舊,但還是那么健在。
石牌右邊的小路,就是我們上山的起點。踏入茫茫原始森林,仿佛進入另一個世界。
白云尖,是烏巖嶺國家自然保護區的主峰,烏巖嶺國家自然保護區號稱“生物種源天然基因庫”和“綠色生態博物館”。分布著 2150 種植物和 342 種動物,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黃腹角雉等 50 多種和植物香果樹等 21 種,此地還是浙江省第三大河流飛云江的發源地。
沿著若隱若現的叢林小路開始登山,很快,我們就到了海拔1042米的界碑處,這是個三叉路口,除了一條上山的路外,另一條路就是從烏巖嶺保護區上來的路。
這里是泰順縣與景寧縣的分界線,左邊那條陡峭的防火道就是通往白云尖的通道,抬頭仰望,仿佛通向天際。
沿著防火帶的左側的石階上山 ,這里還沒有開發,路是林場工人開辟的簡易石階。繼續往上,山路越顯陡峭。
這是條新造的徒步道,上登垂直高度約300米。白云尖就在前方,但誰都不知道這一千多米到底有多長,這三百多米究竟有多高。
登上一個小山頭,舉目四望,山脊梁上的防火道猶如巨龍,蜿蜒伸展。回首山脊兩側,視野開闊,群山起伏。
好幾次都說馬上到頂,結果前面又是漫漫坡道。再登一山后,白云尖就依稀在望了。由于水氣充分,烏巖嶺的云霧上升和穿梭的速度極快,剛剛還是一座高山,霎時就變成了一個小島。
經過“八戒巡山”,來到“五月杜鵑”。攀登白云尖的最佳月份是五六月份,期間多數花卉開放,山間成了花的海洋,極目遠眺,自是另一番情趣。
在揮灑了一個多小時的汗水后,登上了1611.3米的溫州地區最高峰——白云尖頂峰。
白云尖頂上建有瞭望臺,由當地的保護區管理局修建的。瞭望臺上書有“白云瞭望臺”五個大字,歷經高山上的風霜雨雪,電閃雷鳴,已垂朽老矣!
瞭望臺前矗有一塊石碑,是白云尖作為溫州珠峰的“認證牌”,上面寫著“溫州第一高峰———白云尖”并注明了高度。
站在白云尖,遠眺群山如眾星拱月般圍繞在白云尖的四周,白云在腳底下飄浮,一種“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心曠神怡的豪情油然而生。
在山頂上補充能量、休息、拍照,決定趁天色尚早準備從泰順烏巖嶺下山。
20分鐘后沿防火道下到白云尖和烏巖嶺的分叉口。從分叉口到烏巖嶺管理處這一段路,穿越溪澗原始叢林,一路上橋、亭、路、洞、瀑別具匠心, 真正體會到原始森林景觀。
【活動強度】★★★
【景觀指數】★★★
【難度指數】★★
推薦登山路線:溫州市泰順縣司前畬族鎮飛云江源頭—上坡—白云尖岔路口—白云尖—白云尖岔路口—烏巖嶺管理處
麗水慶元香爐尖
浙江第八高峰,海拔1597米
香爐尖位于浙江慶元的安南鄉與福建政和的嶺腰鄉之間的交界處,海拔1597米,是政和縣第一高峰、浙江第八高峰,也是政和縣與浙江省慶元縣的界山。
遠眺此山,整座山峰猶如一只巨大的香爐聳立在崇山峻嶺間,香爐尖故而得名。“紅日彤云、冽冽寒風、千畝草場、峰聳云天”——是對香爐尖美景的描述。
從慶元乘車到嶺腰鄉約1.5小時行程,到達這次攀爬的起點前溪村。整個村子坐落在半山腰上,一棟棟房屋依山而建,重重疊加,錯落有致,連接房屋大門的是四通八達的石砌階梯,古樸自然。
村子出來就是一條石階路,古老久遠的青石板路平整光滑,自然隨意,走著走著就仿佛穿越了時空。
曲曲彎彎路,慢慢向上延伸,層層疊疊的梯田如詩如畫,令人心潮澎湃,平添一份喜悅之心。
沿著前人的足跡,踩著荒野草叢、穿過藤蔓繚繞的叢林,走走停停,一路前行。山中云霧繚繞林木蔥郁、待到山花爛漫、移步移景、恰似人在畫中游。
先前去過的人說山上有華南虎,讓這山增添一份神秘色彩。當年浙江電視臺為了尋找、拍攝華南虎,就曾在香爐尖上蹲守、恭候過……
山腰間延綿六千畝的草場,也是政和縣現有的最大一片天然牧場。目之所及綠意盎然,像一塊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絨毯,在瓦藍瓦藍的天空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清新亮麗賞心悅目。
草甸的美,極像武功山,無論站在哪個角度,哪個位置看草甸,都不顯得突兀,孤峰凸起,就像一位低調內斂的俏佳人,是那樣柔和,那樣美好。
這里的春天像個羞澀姑娘,總是姍姍來遲,但總能給人帶來驚喜。四、五月間,別處的杜鵑似乎已經開得軟弱無力,而香爐尖上特有的杜鵑正爭相競放。
其間又穿插著山松、柳杉、野花等相伴而生。更顯現出萬綠叢中點點紅的美景。人在花中游,仿佛置身一幅碩大無比、色彩鮮明、格調清新的畫卷中。正如著名詩人白居易寫的:“閑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人在花中,你在我的鏡框里,美與美的享受,就這么天人合一,不用刻意的擺拍,你在花叢中,隨意是幅花,無需雕塑,盡可以讓自我放肆。
爬這種草甸很耗體力,每一步都有不小阻力。然后可沿著山間起伏的防火帶前進。
翻過山坡,另一番景色出現在眼前,令人震憾,只見群山中云霧飄浮無定,變化莫測,遠方的山坡隱約露出錯落有致的民居點綴在青山綠樹之間,恍如進入仙境。
一路的坎坷,一路的汗水,一路的風景,經過4個小時終于登上香爐尖頂峰。
香爐尖山頂建有一個水泥澆筑的正方形坐標,上刻著“軍Ⅱ”“三角點”“軍委測繪局”等字樣,旁邊一個小石碑上則刻著“國家測量標志,嚴禁碰動”字樣,落款是“省公安廳、省軍區司令部、省測繪局”等。
山頂只有三四平米見寬,它雖沒有黃山的峻美,武夷的秀麗,桂林的可人,但登頂遠眺,群山逶迤,幽深秀美,心中燃燒著山高人為峰的豪邁。
這里的日出、云海景觀,絕不亞于黃山、泰山!若打算山上過夜露營凌晨觀景,需帶足保暖衣物、飲用水和食物。
凌晨5時左右,山峰開始披上霞光,青黛粉黃!白云如海浪般“翻滾”,氣勢磅礴。
慢慢的,一個紅色的火球徐徐升起,開始是一線紅色,接著變成了一把火紅的鐮刀,再一會兒,一個紅透了的火球便躍出云海,在場的人不由得歡呼起來,紛紛按下快門,搶拍下眼前壯美的景色!
初日漸漸升高,紅色逐漸褪去,在金色陽光照射下,掛著露珠的花兒、葉兒,一同形成了香爐尖最美的晨景!
云海飄在如煙如雪的白云與千峰萬壑之間,波瀾起伏、浩瀚似海,人亦有了輕飄飄飛仙般的感覺。
在山頂呆了一個小時,也該到了下山時候,時間很短記憶難忘,再見香爐尖!
回眸來時路,風光無限,四周延綿不斷的山脈,宛如龍蛇飛舞。
【活動強度】★★★
【景觀指數】★★★
【難度指數】★★
推薦登山路線:南平市政和縣嶺腰鄉前溪村—石階路—竹樹林—草場—防火帶—香爐尖山頂—前溪村
湖州安吉龍王山
浙江第九高峰,海拔1587.5米
龍王山位于安吉縣的章村鄉南境。龍王山系安吉、臨安、寧國兩省三縣的交界山,為'天目第一峰',主峰海拔1587.5米,也是浙北、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第一高峰。
在安吉縣深溪村抄小路越過盤山公路往上走,剛開始進入樹叢竹林,遠離了烈日的暴曬,感受著山里的清涼,越過石橋細流,偶爾還能看到土屋民居,感到很親切。
龍王山源自遠古傳說“龍生九子”。當年王母娘娘之女因思凡而下人間,與東海龍王三太子相愛而誕下九子;最后得王母娘娘賜予之神毯而造福凡間百姓。龍王山從此聲名遠揚。
山勢愈見陡峭,路也越來越難走,沿途還有斷枝殘竹,給大伙的攀爬造成一些阻礙,繼續在竹林樹叢中穿行。
走出樹林,地勢開始險峻,多懸崖峭壁,路開始變的很難走了。到達三岔路口,從三岔路口到龍王山頂,是坡度極陡的上坡,這里本是一條防火帶,也是通向主峰最容易走的路。
想起以往去過的高山,都不及龍王山的陡峭、艱難,難怪每個人在山頂都瘋狂的大聲呼喊,所謂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就是如此吧!
登上龍王山頂峰,一腳跨臨安、安吉和安徽、寧國三地,四面懸空,豪情勃發,直欲破天而去!看到如此仙境般美景,激動心情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拿起相機不停的記錄,剛才一路的疲憊都已忘到九霄云外了。
下山,游走在海拔一千多米高的小道上,接著沿溪流而下,遇潭邊巨石上,刻著“黃浦江源 ”五個大字,這就是黃浦江源頭。
【活動強度】★★
【風景指數】★★★
【難度指數】★★
登山推薦路線:湖州市安吉縣報福鎮深溪村-(盤山公路)-東關崗護林點-千畝田-藥王峰-四岔口-龍王山主峰-四岔口-西天目山盤山公路
麗水慶元巾子峰
浙江第十高峰,海拔1563.2米
巾子峰位于“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的慶元縣境內,是巾子峰森林公園主峰,海拔1563.2米,是慶元縣城附近最高的山峰,為浙江第十高峰。
巾子峰似并肩聳立的兩姐妹峰,形如利戟,直插云天,因此以巾幗英雄為意將此取名巾子峰。
車子沿著盤山公里一路上行,到了巾子峰森林管理站后,打聽上山路線,告知要返回到車行路的最高處下車即可攀登。
來到攀登起點,碎石鋪成的山道在森林中蜿蜒開來,兩旁或粗或細的樹木,翠綠挺拔,華蓋濃蔭。
一路攀援而上,山路明顯且較好行走,并無岔路。山風偶爾吹過,和著樹葉沙沙的響聲,讓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優美旋律中無法自拔。
晨曦中的巾子峰極其靜謚,霞光撥開云層穿過樹林,山間云霧升騰,突然眼前云霧退去,眼睛所到之處,是各色杜鵑花自由綻放,宛如仙鏡。
清晨登頂,運氣好,還能看到佛光顯現。七彩虹橋架于天際間,有著虛無的美麗,有著詩般的朦朧,有著詩般的惆悵。
巾子峰東南面奇險異常,乳白的霧,在山谷中一團一團地溢出,緩緩地漫上山頭,散成一片輕柔的薄紗,飄飄忽忽地籠罩著整個山谷。
巾子峰山中奇峰疊起,萬木蔥籠,奇花異草遍布,怪石林立,令人嘆為觀止。視線劃過層疊山川脊背的線條,或蜿蜒,或剛直,匯聚在一起。
我們到達山頂,山頂建有些通訊轉播裝置,在這里近可俯視整個森林公園以及慶元縣城,遠可觀浙、閩兩省三縣,大有一覽眾山小之勢。
然而,巾子峰的云是獨一無二的。巾子祥云作為濛洲八景之一,恰恰就是巾子峰貨真價實的一道景致。
每當晴朗的晨昏,常有片片云霞飄浮在山巔之下,徘徊在雙峰之間,虛實隱現變幻,就像一襲美麗的絲巾飄逸在美女的胸前。
上云霧四季不同,四時各異,登臨峰頂,只見茫茫霧海,似霧似煙,時聚時散,時而龍騰虎躍,又似水銀瀉地,時而波濤洶涌,又似百獸鬧春,變幻無窮,樂趣亦無窮。
若在山頂露營,看著滿天星辰,晨起東觀日出,更是快事。
前方,東方欲曉一線紅;身后,長夜未央萬盞燈。路上已有兩位攝影師早已擺好了相機,在靜靜地等待日出。
東方的彤紅由一條線不知不覺轉變成一大片,日光穿過云層照向天空,變成霞光萬丈。
“霧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多么詩意的形容,如今就展現在眼前。層層疊疊的山巒盡在眼下,它們的背景是逐漸明亮的天空。
天地正氣迎面而來,直涌胸膛。九點的陽光已有些炎熱,陸續到來的驢友令整個山頭熱鬧了起來,我們決定下山。
在半山腰沿著石頭砌成的山間小道一步一步的往山下走去,漸漸進入巾子峰森林公園景區。但見各種各樣的古樹林立遮天蔽日,山澗小溪流水潺潺,形成一個又一個,一組又一組瀑布群。
山高水長,溪澗縱橫,巾子峰分布了大量的碧潭、淺灘和泉瀑。有淑女瀑的恬靜柔美,也有龍須瀑的雪濺珠璣,有五龍瀑的連貫流暢,更有九龍瀑的氣貫長虹,或如虬龍翻滾,或似噴云吐霧,或似水晶玉石,迭瀉成趣,參差錯落,形狀各異,引人入勝,蔚為大觀。
巾山峰正以其“野、幽、秀、奇”而著稱,吸引著八方來客。盡管如小家碧玉雪藏深山,盡管似野花野草鮮聞其名,盡管建設仍方興未艾,但不可否認的是巾子峰正漸漸掀開她神秘的面紗,向人們展示著她獨特的魅力!
【活動強度】★★★
【景觀指數】★★★
【難度指數】★★
推薦登山路線:麗水市慶元縣竹口鎮陳龍溪村—騰龍島—淑女潭—景區山莊—山頂—陳龍溪村
您登了幾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