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樊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實現現代化,城市發展是“火車頭”。
河南城市發展狀況如何?總體向好,各項事業健康穩步發展,但城市間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較為突出。記者12月14日獲悉,省統計局最新公布的2016年河南城市發展報告得出了這一結論。
經濟財政實力“排位”,“前后桌”差距較大。
從全省城市經濟總量看,2016年,鄭州市貢獻了29.2%的城市GDP,最高的鄭州GDP是最低的周口GDP的17.7倍。GDP超1000億的城市只有鄭州和洛陽兩個省轄市,且兩者差距很大,鄭州GDP為3744億元,而洛陽GDP為1489億元;城市GDP總量處于第三位的新鄉只有720億元。統計數據顯示,城市GDP在500億元-720億元(不含720億元)的省轄市有7個,城市GDP均在500億元以下的也有7個省轄市。
從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收入看,鄭州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收入2016年達774億元,占全省城市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收入的44.0%;其次是洛陽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收入為181億元,占全省城市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收入的10.3%。其余城市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收入均在75億元以下,最少的僅有25億元,占鄭州的3.2%。由此可見,河南城市經濟財政實力發展差距較大,發展極不平衡。
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
從統計報告披露的數據分析,2016年河南城市三次產業比重為3.8:42.4:53.8,為“三二一”模式,但17個省轄市中仍有8個省轄市為“二三一”模式。全省城市第一產業比重為3.8%,有10個城市第一產業比重大于全省水平;全省城市第三產業比重為53.8%,有12個城市第三產業比重小于全省水平。由此可見,2016年河南城市總體產業結構漸趨協調,但各城市間產業結構發展差距較大,還需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升級,促進各城市間產業結構平衡發展。
居民收入差異較大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最高比最低的多了23495元
從城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看,全省城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為55169元,只有4個省轄市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個省轄市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最高為66320元,比最低的42825元多23495元。其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高于6萬元的省轄市只有鄭州。
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233元,只有3個省轄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全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的省轄市分別是鄭州市和洛陽市,其余15個省轄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3萬元,最低的只有最高的鄭州市的67.7%。
三方面尋求解決對策
適度的不平衡能給河南城市發展帶來一定積極影響,但差異較大的不平衡將制約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如何逐漸解決河南城市發展不平衡問題,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省統計局地調隊有關負責人建議,首先要加大對極度不平衡城市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二是針對各城市自身發展現狀,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逐步實現城市均衡發展;三是要依托中原城市群發展機遇,促進并實現全省均衡發展。河南全省18個省轄市均在中原城市群的范圍之內,并有12個城市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發展區,6個城市為輻射帶動區,這為河南實現城市均衡發展提供了有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