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是一種可怕的病癥,一般從發病到死亡約8~10年。由于老年性癡呆發病過程比較長,早期表現隱蔽,癥狀不明顯,家人特別容易忽視老人的一些早期癥狀,或錯誤地認為這些癥狀是老年人正常生理衰退現象,直到癥狀明顯了才去就醫,這時往往已經錯過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的好時機。
記憶力如何下降算異常
正常老年人的記憶力減退一般不會影響到以下兩方面:一、不會影響正常社會活動和生活。譬如,一位在職老年人,他可能有時燒開水時忘了,但是,工作上的重要事情不會忘;相反,如果一位退休老人,承擔著接送小孩上幼兒園的任務,但是經常忘記,就不正常了。二、可以學習一些新的知識。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判斷其記憶力下降的標準不完全相同。老百姓判斷記憶力下降速度時,最好根據個體縱向情況,也就是自己跟自己比,自己的現狀與過去比,同時還要參考同年齡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群的認知功能水平。
從正常到癡呆不是一天形成的。輕度認知功能損害患者表現為與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不符的記憶力減退,超過了同年齡、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記憶水平,但又達不到癡呆的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其他認知功能相對正常。
一個正常的中年或老年人,不經意間偶爾出現丟三落四是難免的,但是事后或經人提醒一般能夠回憶起來。而癡呆患者常常不能回憶,即便提醒也不能回憶,甚至不承認自己記憶力下降。此外,如果癥狀越來越明顯,或同時還出現了其他不正常的表現,家屬一定要留意。
輕度認知功能損害是癡呆的高危人群,這種人群每年有10%~15%的病人會逐漸轉變成癡呆。通過前瞻性研究發現,輕度認知功能損害患者轉化為老年性癡呆的可能性明顯高于正常老年人群。有研究認為,由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發展為老年性癡呆的年轉歸率約占10%~15%,即3~4年后約50%,6年后約80%。而正常老年人的年轉歸率僅為1%~2%。
患老年癡呆的幾率有多大
根據宣武醫院的調查,北京地區老年人癡呆患病率60歲以上的為5.1%,隨著年齡的增加,患病率逐漸增加;有報道表明到了80歲發病率會增加到40%左右。
老年期癡呆包括幾十種疾病。老年期癡呆最常見的為老年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癡呆,這兩種占老年期癡呆的70%~80%,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癡呆。
老年性癡呆的確切致病原因還不清楚。從病理上看,表現為大腦萎縮,神經細胞數量減少,細胞內有神經纖維纏結形成,細胞外有淀粉樣物質沉積,這些變化影響了腦的功能,導致智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
血管性癡呆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腦血管病變如多發性腦梗塞引起的腦功能損害,導致認知功能的下降。
老年癡呆有十個危險信號
1、記憶力顯著減退經常忘記最普通的事情,事后也不能記起。有時他們會反復問同一個問題,但總也記不住答案,甚至會忘記自己曾問過這個問題。
2、完成日常家務變得困難常常忘記原本會做的飯菜的做法,即使能做飯,也常常會忘了剛才已經做好飯了。
3、語言障礙常常忘記一些字詞,或是將不連貫的字詞不合理地組合在一起,會用的詞越來越少,令他們的講話很難聽懂。
4、地點定向能力喪失會在家門口迷路或是在熟悉的街道里走失,同時也不會記得他們現在身在何處,是如何到這里的,又該如何回到原來的地方,有時會不認自己的家門,而走到鄰居家。
5、判斷力明顯減退比如看電視劇時辨別不出正面人物及反面人物。分不清金屬與塑料的差別,把塑料盆放在爐火上當鐵鍋加熱。
6、思考歸納能力極度下降稍微復雜的問題就不能理解或茫然不知所措。對事情的描述不清,不能用簡短的語言對事情進行總結概括。
7、不合情理地放置東西比如將電熨斗放在冰箱里,把手表放在糖罐里,把冰激淋放在床上。
8、情緒和行為的異常改變 會在沒有任何合理原因的情況下出現情緒的快速變化。可能在幾分鐘內從喜悅到大哭,之后生氣發怒,最后又恢復平靜,也可能在本應是悲傷的時候卻表現出欣喜的情緒。
9、個性的顯著改變如原來性格溫和開朗,現在卻變得十分易怒、疑心重或者莫名地恐懼。
10、主動性的喪失對什么事情都沒有興趣,沒有欲望,消極被動。需要旁人的提示和推動才會參加正常的社會活動。
當然,僅僅根據以上情形“對號入座”并不可取。醫師會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癥狀的發生和發展情況,進行神經系統檢查、神經心理測驗,還會進行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必要的時候還要做頭顱CT或核磁共振檢查,對病人的總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明確有沒有認知功能損害,如果有的話,到了什么程度,尋找引起疾病的原因。
哪些人容易患癡呆
1、老年人 老年性癡呆通常發生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年齡越大,患病的可能性也越大。65歲以上的人群中,每百人中大約有5~6人患此病;而8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百人中大約有30~40人患此病。
2、有家族史的人 特別是發病年齡輕者,更容易有遺傳傾向。在有家族史的癡呆病人中,患者的兄弟姐妹、子女患上此病的危險性比沒有家族史的人要大幾倍。
3、女性 這可能和女性生存年齡比較長有關。
4、其他 教育水平低;有腦外傷病史;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情況也可增加發病的危險。
老年癡呆的預防和治療
大部分的老年癡呆不是遺傳性的而是散發性的,也就是說遺傳因素不是絕對的,但是對于家族中有老年癡呆的人來說還是要提高警惕。
家庭中如果有老年癡呆患者,其他成員年輕的時候要勤動腦、勤用手,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多接受外界信息,經常學習新知識等。在中年時應該注意有無癡呆的早期癥狀,比如出現健忘的表現,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進行早期治療、早期干預。
有研究認為,年輕時多學習,可以促進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系,使得神經突觸增多,為老年的突觸減少做好儲備。也就是說隨著年齡增大,神經突觸減少時,由于年輕時神經突觸的儲備多,對腦的功能影響就相應減少。而對于年輕時學習少的老年人來說,由于年輕時的神經突觸儲備少,一旦神經突觸減少,就會影響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傳遞,進而影響腦的功能,出現記憶減退等癡呆的癥狀。根據這種神經元儲備學說,勤用腦,經常學習新知識,接受外界新的信息,肯定對大腦會有好處。腦子只會越用越聰明。所以,建議老年人多參與社會活動,而不要看電視打發日子,因為看電視只是被動觀看,沒有主動參與。
早期發現治療效果會比較好,在輕度癡呆甚至輕度認知功能損害階段及時進行治療與干預,能夠延緩癡呆的發生及發展速度。
老年癡呆在中晚期治療效果比較差,因此我們有必要把老年癡呆的治療時機往前提。在癡呆的早期特別是輕度認知功能損害這一階段,對病人進行藥物干預,是目前防止癡呆發生、延緩癡呆進展的有力措施。
盡管老年性癡呆的病因不能肯定,還沒有完全根治該病的藥物,但是就像糖尿病需要長期控制血糖、減少并發癥一樣,老年性癡呆也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予以防治和延緩它的進程。對于早期病情比較輕的病人,往往在服用適當的藥物后,記憶力能夠得到部分恢復,精神行為紊亂得到糾正。即便病人癡呆程度較嚴重時,藥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病人的精神行為異常癥狀。老年期癡呆的很多危險因素是和生活方式有關的,特別是血管性癡呆。除了控制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生活方式也很重要。不良的生活方式,會增加患癡呆的概率
(責任編輯: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