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給小孩子定規矩這時很多家長都想問的一個問題,答案也顯而易見,當然要立規矩,而且一定要從小立規矩,因為小時候養成的好習慣、好品格將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那么什么時候立規矩,又該怎樣立規矩都成了家長們的難題,其實太小的孩子還不能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好是壞,理解能力和控制能力也不夠,所以給孩子立規矩最佳時機就是在孩子有自主意識之后。
孩子從2歲之后就會進入自主意識的探索期,而孩子3歲時已經初步具備了判斷能力,已經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媽媽要求我做什么”,所以此時正是家長給孩子立規矩的最佳時機,不要等到孩子五六歲才想起立規矩這些事。
那么應該怎樣給孩子立規矩呢?這6個方法,讓你立好規矩,幫助孩子培養好品格
1、先學會表揚,再去立規矩
給孩子立規矩之前首先要學會表揚孩子,不過也有很多家長疑問表揚還用學嗎?當然,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不會一帆風順,不是家長說什么孩子就聽什么,所以這時就需要表揚來讓孩子有滿足感,這樣又能為其“完成目標”增加信心。
表揚孩子時需要注意的是,要表揚具體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個行為,不要泛泛地夸孩子“你真棒”,有效的表揚對給孩子立規矩有著很大的幫助。
2、大聲呵斥孩子是不科學的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總是會忍不住對孩子大喊,有一些暴力的家長甚至會動手打孩子,但其實這樣做不僅不能幫助孩子立規矩,還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
人類在形成某種行為習慣或者建立某種規則時,其實就是大腦突觸構建的一個過程。
一個成年人想要改變一種生活方式或者形成某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一般來說都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穩定,而孩子的大腦發育此時正處于黃金期所以要比成人速度更快。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指望對孩子大吼一聲就能改變孩子的習慣。
3、孩子哭時,不要再訓斥他
孩子一旦哭了或者生氣,耳朵就會選擇性的關閉,這個時候家長說什么孩子也完全聽不進去,所以當孩子生氣時,家長千萬不要再訓斥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的哭鬧更加嚴重。
4、寧可溫柔地說上20遍,也不要大聲訓斥1遍
家長在給孩子立規矩時,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溫柔地說20遍要比你訓斥孩子無數遍有用得多。
在孩子情緒好的時候,才能更好地去執行你所立的規矩,這個時候規矩一旦立起來,孩子就會堅持一輩子,從“你想讓孩子做”,變成“孩子自己想做”。
5、不要簡單以“對錯”定義孩子的行為
很多家長總會以自己的感受來定義孩子的對錯,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家長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會錯呢?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以自己的行為準則來約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氣”行為統統歸為“犯錯誤”,學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行為,不要一味地對孩子說“你做錯了”。
6、懂得留白,適當“示弱”
很多家長給孩子立好規矩之后,一旦孩子犯了錯,就會立馬給孩子嚴厲的懲罰,這樣做很容易導致孩子和家長站到對立面。規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給孩子立下規矩后,還要懂得靈活運用。
在家與過程中適當的留白,有時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當孩子提出要求后只要不違背原則,可以適當地進行調整,例如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想出去玩,其實這是可以的,畢竟需要勞逸結合,但是孩子出去玩的話必須先定好什么時候寫完作業,跟孩子講好,如果沒有遵守約定就要受到懲罰,因為這樣就失去了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