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邏輯思維重要嗎?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但問到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應當什么時候開始培養、怎么培養?家長們則莫衷一是,十分彷徨。
英國心理學家Binet與Terman研究認為,兒童智力發展在10歲之前呈直線發展,幼兒時期是邏輯思維萌芽和初步發展的時期,如果家長不抓緊這一階段,在小學低年級時孩子就會出現智力發育的“分水嶺”。
點擊加載圖片
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邏輯思維并不是簡單的學一些數字、掌握一些運算規律,邏輯思維鍛煉的好,也并不是只有數學成績提高這一點點好處。邏輯思維其實是采用觀察、分析、研究、推理、歸納、演繹等科學手段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遇到困難時孩子是下意識地憑借直覺判斷,還是借助觀察和思考去分析,決定了很多事情的成敗。
所以,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其實是幫助孩子形成冷靜客觀看待問題、解決困難的能力,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
點擊加載圖片
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的6個方法
在幼兒時期引導孩子形成數學概念、學習用抽象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對孩子的能力提升有明顯幫助,而游戲則是傳授知識、引發興趣最好的手段,比說一千一萬的大道理都有用的多。
點擊加載圖片
1、理解數字的概念
數學被譽為“頭腦的體操”,是培養幼兒思維能力的首選。但由于孩子身心發展水平是漸進式的,一開始很難理解數字的概念,家長應借助繪本、圖畫、故事等方式,“偷偷”將數字的概念隱藏其中,讓孩子逐漸熟悉、了解,不要急于讓孩子認識阿拉伯數字,能夠領悟數字代表的含義才是最重要的。
點擊加載圖片
2、學習分類的方法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學習“分類”是對孩子能力的巨大提升。
對幼小的孩子而言,蘋果和蛋糕都是吃的,并沒有什么區別,只有逐漸學會觀察,找到事物的特征并進行歸類和匹配,孩子才能理解蘋果和蛋糕在顏色、形狀、味道、觸感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更進一步,則是能夠將具有相同特征的食物歸納成為一類。
家長可以多和孩子玩“分類”游戲,并不設定標準答案,引發孩子主動去發掘事物間的共同點和不同特征。
點擊加載圖片
3、了解順序的概念
理解數字概念后可以引導孩子建立比較和順序的含義。家長可以利用木棍、積木等道具,引導孩子比一比哪個大、哪個小,并練習按照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順序去排列。
數學學習需要由簡入難,孩子需要從兩件事物比較開始,逐步學會排列3-5個不同大小或長短的物品,從而理解順序的概念。
點擊加載圖片
4、建立時間的概念
常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馬上起床不然遲到了!”“立刻穿好衣服!”但孩子還是慢吞吞的,不是孩子刻意逆反,只是孩子的時間觀念尚未建立。
家長可以利用不同時長的沙漏、鬧鐘等道具,讓孩子認識到1分鐘、5分鐘、1小時等具體的時間長度,并制定一定的標準,例如吃飯在20分鐘內,穿衣服5分鐘等,逐漸強化孩子對時間的認知。
點擊加載圖片
5、進行訓練理解力和創造力的游戲等
游戲能夠極大避免學習的枯燥,如果想讓孩子的理解力和創造力得到鍛煉。不妨多設計一些游戲帶動孩子參與,將被動的接受轉換為主動的學習,將抽象的事物或思維過程具象化,更容易理解。
點擊加載圖片
6、鼓勵孩子提問,引發思考
不怕孩子沒問題,就怕孩子不想問。好奇心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內驅力,也是激發孩子觀察力、分析力的強大動力。平時家長應多鼓勵孩子問問題,遇到不熟悉的問題與孩子一起查資料、向他人討教、動手實驗等方式解決,向孩子示范如何思考。
點擊加載圖片
好奇心可以說是孩子探索、學習的基礎,也是培養孩子興趣的關鍵。只有讓孩子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孩子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建議家長們從小就給孩子準備一些科普書,在孩子最喜歡問為什么的階段,可以引導孩子到書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