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媽如果和你們一起過,她年紀大了,很是嘮叨,一件事情要翻來覆去地講五遍,到現在了,還把你當小孩子看,你有什么問題或舉動,她一定指出,而且開始不停地嘮叨,你的感受如何?是不是很無奈,自己的媽媽,又能怎么樣呢?于是下定決定,努力工作,爭取多掙點錢,好另外買個附近的房子,可以互相照顧,但在生活上,又互相不影響。
好。現在把你想象成你家孩子,把你媽媽想象成你自己。你有無發現,無論你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有這個習慣呢?見到孩子在做事,只要發現有問題,就可能插嘴幫助孩子解決。或者是孩子正在玩什么玩具,或看什么東西,我們不管不顧地,直接打斷,告訴他結論,或那是什么,或為什么那樣,我們把這種行為叫關心孩子,或升華一點叫愛孩子。比如他在正在打開一個餅干盒的蓋子,可怎么也打不開,正是這種打不開的行為,會促進他思考,他會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怎么辦呢?即便你要幫助他,也是在他確實想了很多辦法,就是打不開,找你求援時,你才提供你的幫助。而不是一看到他拿起餅干盒,就馬上幫他打開。
其實主動幫助孩子,主動插嘴,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也是阻礙孩子發展的障礙,我們代替孩子在探索世界,我們在代替孩子思考。以后建議你耐心些,你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孩子即便現在出了問題,但他在看,他在思考,雖然他思考得比較慢,而你的話,此時會對他造成干擾,你阻礙他成為一個勤于思考的人。你在思考問題時,希望旁邊有個人不停地跟你說話嗎?你的孩子其實也一樣。我家孩子已經在抗拒我的干擾了,他會用手把我推開,說:不要爸爸說。
一般來說,孩子長這么大了,一定對父母的聲音最敏感。他可以從復雜的噪音中,分辨出父母的聲音,這在心理學中叫過濾現象。所以無論他在做什么,只要你一說話,雖然你說的不是他做的事。但你的聲音,一定被他聽到了,被他優先處理。這樣他的腦子就容易混亂,他到底要做手上的事情,思考手上的事情,還是聽你這個家長要說的話呢?
經常被打斷的孩子,家長經常在耳邊鴰噪的孩子,可以想象他長大后,不會有專心的習慣。他以前經常被給了標準答案,于是不會主動去探索,而是等待有個熟悉的上帝一樣的天外之音,給出他答案。這樣的孩子,智力可以得到發展嗎?我表示懷疑。
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后,我以后帶孩子就很小心了,爭取自己做個沉默者,不要干擾他思考,不要干擾他觀察,讓他自己來決定。于是我家北斗在蕩秋千時,我在后面推著,嘴里不說話。我家北斗和別的小朋友在游樂時,我看著他,防止他摔倒和跌落,我不說話。當他和別的小朋友有了沖突和爭執時,我不說話。我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但我不說話。
各位家長,反思一下自己吧,很多時候,孩子都在觀察周圍的世界,閉嘴是你最好的策略。你把孩子當作你的客戶一樣服務,什么樣的服務是最好的服務呢?不需要時他不出現,當你需要時,一個動作一個眼神,服務人員就出現在你的面前。家長也是一樣,把孩子當客戶來尊敬,來對待,爭取做個最好的服務者。學會閉嘴,才能學會說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