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尋找愛情的時候,或者在兩個異性之間苦苦選擇的時候,再或者清楚地意識到身邊的人并不是真正屬于你的時候……你也許會問自己:“是不是有一個人,一個上天安排給我的人,他(她)才是屬于我的真愛?當我在茫茫人海中遇見他(她)時,會心動,會和他(她)心心相印,會了解他(她)如同了解我自己,會和他(她)融為一體,會毫不猶豫地與他(她)終生相守?”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每個男人的靈魂中都有一個女性的成分;每個女人的靈魂中也都有一個男性的成分。你靈魂中的那個人是什么樣子是固有的。它就是你心中對未來愛人的活生生的畫像。
假如你有幸遇上了一個和你靈魂中的人完全一樣的異性,就會出現那種被稱之為“一見鐘情”的表現:如同被電擊或被一種強大的力量擊中,你不會思想了。你的心會告訴你:“不錯,就是他(她),這就是我的愛。”你不需要去了解他(她)了,如同了解你自己一樣。你靈魂中的畫像已和他(她)相吻合。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妻子告訴我.她的丈夫總不能全心全意地愛她,因為他愛著另一個女人,雖然只見過這個女人一次,而且是在夢里。他告訴妻子,這次夢中相會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這位丈夫夢到的,就是他靈魂中的異性。
生活中有幸遇到自己的真愛的人極為稀少。那種天作之合、天生和諧的婚姻如風毛麟角。
多數人找不到自己真愛的原因是他們心靈的眼睛被污染了,因而錯把不是真愛的當作真愛。,他們的心靈不夠純凈。所以得到的愛也不純凈。
最常見的情況是:男性把母親的形象(女性把父親的形象)當成了自己愛人的樣本,找了一個像母親(父親)的人做愛人。因為男人在小時候最愛的人是母親;女孩則往往愛著父親。心理學家稱之為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越是依戀性強、不夠成熟獨立的人,戀母或戀父情結對其影響則越大。當他(她)戀愛時,會對不僅外貌像,而且性格像父母的人“一見鐘情”。但是這種“一見鐘情”是錯誤的,因為你所愛的不過是她(他)像你母親(父親)的地方而已,并不是其本身。
有時,你對父母不滿,會找一個看起來和父(母)完全相反的人做戀人。但是這還是戀父或戀母情結。你是希望通過這個戀人,實現你改造父母的愿望。似乎你的丈夫(妻子)是個經過你改造的,更理想的父親(母親)的化身.
有時我們會行到,一個女人的丈夫盡管有很嚴重的缺點.但她還是決不離開他,而且努力改造他。“這是愛。,”她會說。但是這往往不是真正的愛情。如果細加詢問.你往往會發現她的父親也有同樣的缺點。她不是在愛丈犬.而是在愛父親,是在努力想改掉父親的缺點。真實的父親老了,改變已不那么容易了,而這個父親的化身還年輕,改造他還來得及。
但是這種改造往往會失敗。因為,丈夫畢竟不是父親。
對男人來說也一樣。
小時候對父母的愛越不完善,長大后就越難于擺脫對父母的依戀而獨立。在戀愛時,也就越容易受到戀父或戀母情結的影響。于是你找到的人只是父親或母親的化身而不是你的所愛。你會覺得你愛得很強烈、很狂熱,但是你的愛沒有那種巨大的幸福。當然也有一些幸福時刻,但是和真正愛情的那種巨大幸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種種世俗之見也會污染心靈。
例如,世俗告訴我們要計算利害得失,但這種計算將污染心靈的“眼睛”。你將會考慮對方的條件:他(她)的地位、財富、名望、權勢……或者他(她)的相貌、年齡、風度等等。你會計算和他(她)結婚是不是吃虧了?他有沒有前途?她是不是善理家務?這樣,當你以一顆被利害污染的心靈去接觸人時,就算遇見了那“天賜給你的愛人”.也不一定能認出他(她)來,也不一定會震撼,因為他(她)也許不符合你的“檉偶標準”。
以利害之心去擇偶,只能成為一個交易、一個婚姻合作社、一個合伙公司,卻不可能得到真愛。
不幸福的婚姻之所以如此之多,正是因為人們往往用利害之心去擇偶。這可以滿足你物質的需要,滿足你虛榮心的需要,滿足你性的需要,滿足你到了年齡就結婚不被人家稱之為老姑娘或老童子的需要……但是滿足不了你對真正愛情的渴求。
很多已婚者追求(或者至少暗暗期待著)婚外戀,有的已實踐著婚外戀,其中許多人是因為渴求愛(特別是女性)。但是心理學家卻并不認為他們能在婚外得到真愛。個別的也許有,但是絕大多數卻只是徒勞無功。原因很簡單,當你沒有清除戀父或戀母情結時,你的情人仍舊是父母的化身而已。你和丈夫(妻子)之間的矛盾都必將在情人身上重現。當你利害之心很強時.特別是有些男人出于好色貪婪之心而去尋求婚外性行為時,只能得到不純凈的愛和性滿足。心不會打開,你就無法認出誰是你的真愛.用不了多久,你就會厭倦。
找到真愛不容易,許多人早已灰心,只求有個還好的婚姻,但是還有不少人在渴求著它。一個心理學家對他們所能說的最好的話就是:要讓自己獨立而不再依賴父母,不是說不再愛父母,而是說作為一個成熟的人、獨立的人去愛,不要太依戀。要讓自己純潔,不要總考慮利害、考慮世俗的種種得失.勇敢地開放自己的心靈。
這樣,你就可能遇見你的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