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咨詢機構策劃案
重要性
1、重要意義 。
教育是人類區別于其他非我族類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傳承、發展人類文明的重要途徑。教育對于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人生有著鮮明的指導作用。人生應該首先解決人本身的問題,教育是關于人的學問。是培養人、塑造人、教人認識宇宙人生真相的科學。
2、認識的歪曲與不足。
現代人對教育有了太多的歪曲,把謀取功名當成了教育的唯一目的,升官發財、高人一等、光宗耀祖等對教育目的的片面認識,使教育的大多數至關重要的作用遭到抹殺,教育成了世人達到自己功利性目的的工具。
3、環境的變化。
隨著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變得日益緊密,社會變得更為多元,更加開放。同時也使現代人面臨更多的誘惑和迷茫。教育的重要性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得以凸顯。
4、現有教育的缺位。
在長達 16年的被教育過程申,我對中國教育的優勢與弊端略有了解。縱向看來,他在進步在成長,在開放,在學習。橫向看來,他變得更為多元甚至有些混亂(轉型期的教育跟轉型期的中國一樣,混亂中難免會有陣痛,同時也在孕育著一場大的變革,有先見之明的人才能引領改革潮流,才能搶占先機)。如果把中國的教育以現在的時間作為一條線,切割出一個平面的話,展示給我們的應該是,國家教育、基礎教育為主體 (但卻不盡如人意),社會多元教育為輔助的局面。這是我們看得到的剛性的現狀,我們看不到的柔性的現狀是需要總結和思考才能得出結論的。中國教育充滿著功利色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目的的單一和低俗,使得教學的過程變得機械,使得學習的快樂化為烏有,使得考試科目占據了學習的全部。而忽視了真正的教與學應該有更多考試以外的東西,甚至自然科學以外的東西。畢竟做人做事都是需要學習的。畢竟對于年輕人來說前人的人生經驗是彌足珍貴的。
我們的教育始終是教者主動學者被動,無論學生喜歡學什么、擅長學什么、能學好什么、會學什么,無論學生在什么時間都必須被動的接受統一的灌輸。
我倡導主動地學習。被動地學習語言文字、基本的數學運算等認識世界的基本工具,就足夠了。至于生活、生存、發展的其他知識則由學生自己選擇。想學什么就學什么。時間地點由學生自選,甚至可以自學,有疑問隨時詢問,通過電話網絡或當面詢問。老師始終應是一個引導者、點撥者。
基于以上理由,當今社會對教育特別是正確的教育有著非常大的需求。
我有這樣兩個想法:
一、成立一個教育咨詢機構。(家庭教育咨詢、為學校提供改革咨詢策劃培訓)
現在的家長對教育有太多的誤解,對學校教育有太多地依賴。落后的學校教育難當重任,無論從出發點還是落腳點如今的中國學校教育都不合格,即便能當重任,教育也不只是學校的事、老師的事。又有一些家長想教育孩子可是總顯得力不從心。我們成立一個專門機構,以專業的精神和水平,為廣大家長排憂解難。
二、成立"苦衷處理辦公室"。
這個機構是為成人而設,現代社會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人們有太多的不如意無法排解,有太多的壓力需要釋放,我們就要做所有人的知心朋友,幫你出主意,戰勝困難和挫折,
傾聽你的困苦和不易,緩解工作和生活帶給你的壓力。我們不是心理醫生,只是你的一群敢于向困難挑戰,善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充分的關懷別人理解別人的朋友。實際上這也可以理解為教育的衍生產品。(在時間上包括了人的一生,在空間上涵蓋了一切人、一切事、一切領域)
教育咨詢機構服務范圍(幾個模塊)
1、教育咨詢
A、提高分數、應對考試、在當前教育體制下取得成功的方法。考試培訓 (各種資格認證考試、高考、中考、學歷學位考試、職業培訓、應試技巧)。(可以短期受益的)
B、l)教育是什么?怎樣教育人?接受怎樣的教育?個性化的教育方案設計。
教育在人生中的意義?教育的目的、目標?當今教育的
弊端?如何趨利避害選擇好的教育?如何教育培養孩子?
2)如何看待職業,看待人生?在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惑?
(可以長期甚至一生受益的)
2、生活顧問(品位設計、方向設計)。
3、智力評價、潛能發掘 (多元智力理論)。
對學生進行長期的調查了解、觀察(可以運用攝像、照相等多種手段記錄下孩子的成長,分析孩子的智力強項,形成智力檔案,提出具體的個性化教育方案)得出結論,與家長、老師進行必要的交流,提出最佳教育方向。
4、為朋輩教育提供平臺,創造條件。
(給那些在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提供宣講自己經驗幫助別人,同時深入發掘認識自己的機會)。
5、教育調查。
對教育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為國家制定政策、進行教育改革提供依據。
服務對象由孩子到成人由學生到社會人。
服務項目由教育到生活到人生。
背景分析
a、行業背景
國家重視教育,教育是國家的希望是未來的發展動力;
家長重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學生自己重視,每個人都必須通過教育認識世界。
我國多年的教育改革每年都在改,可收效甚微,隨著經濟高速發展,物質文明空前發達,社會上的誘惑成倍增加,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競爭激烈。人們開始面對種種困惑,特別是青少年,而這種困惑又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抉(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學校只提供知識教育,德育幾乎缺失,做人做事沒人教,家長無力解決)蓄積下來形成了諸多社會問
題,給社會家庭學校都帶來了很大麻煩。
這種現象的存在是體制的弊端,是長期形成的評價機制的問題。固有體制的巨大慣性和社會各領域的緊密聯系,都決定了政府從官方角度在短期內單獨解決教育問題是不現實的。這就為我們自下而上的民間探索式的教育服務提供了空間。
全國的教育部門,官方學校也好私立學校各種輔助教育機構也罷,無一例外地都在做著同一件事——幫孩子拿高分,幫所有想拿文憑的人拿文憑。至于德育,至于能力,至于作人作事,就被輪空了。過去評價機制 (以分為衡量學生是否成人成才的唯一標準)的巨大慣性,加上現代教育部門教育者的急功近利的心態,必然導致不斷強化過去錯誤評價機制的惡性循環(因為每個人在面對龐大的舊體制時都不愿把自己當成革故鼎新戰役中的犧牲品,于是毫不顧及歷史潮流和教育發展的必然規律,尋求短期利益)。
我們要做的是在大家都以分為命根的時候發出不同的聲音,教會人真正的生活。
目前市場上的各類培訓班、培訓學校都是單一的以提高學生成績為目的,而且他們的單一目標實現得并不理想。一方面因為他們對教育本質的認識不夠,導致方式方法、路徑的選擇錯誤。另一方面大量的應試教育流毒對他們的巨大危害,太多的退休教師走進了社會培訓教育者的行列,他們只是換了個工作環境,別的什么都沒有改變。第三、大多數人對應試教育的弊端認識不清。所謂當局者迷,很多老師都是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他們都是中國教育工廠流水線生產出來的考試機器。對學習動力、動機、樂趣毫無體會。或從未做過深度思考,所以它們不可能做得更好,做得更大。
應試教育的弊端注定成功者只能是少數(因為人的智力是
多元的在單一的評價標準下成功的只能是少數)
這就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我們的服務對象就是那些在應試教育中痛不欲生的孩子,以及那些僅會考試不會生活的孩子。
有兩點:一、這個群體是龐大的。二、他們必然樂于接受我們的服務,因為人最大的痛苦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困惑。
全社會對教育的關注程度決定我們解決教育難題者的知名度。黑暗中為迷茫困惑者指引方向,所能給他帶來的巨大喜悅是他最好的宣傳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