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訓練也紅火了好幾年了,國內知名的拓展訓練比如人眾人,山外山,天外天很可能都是一個血脈所承籍的,其所設計規劃的團隊建設活動估計也是大同小異。如果幾乎所有的活動都是類似的或大同小異,估計這個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大,當然,安全系數也是需要重要考慮的一個門檻條件。那么,如何設計團隊建設活動使得它還能夠吸引員工并帶來預想的效果呢?怎樣才可以將拓展訓練的核心競爭力建立起來,而不是被越來越多的同質性所淹沒呢?
在我的以前的一些設計中,我嘗試了一些簡單的輔助工具,比如貝爾賓團隊角色測評,希望利用貝爾賓的十種團隊角色的理論來進行區分團隊成員的角色,在此基礎上,利用傳統的拓展訓練進行理論的驗證,這樣的做法是為了能夠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在使用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是貝爾賓團隊角色的理論在使用起來比較單薄,變化也比較少。參與者很容易就能夠區分出自己的團隊角色,理論的挑戰性與思考的唯獨比較狹窄。在后期,我基于貝爾賓團隊角色的測評,結合了團隊高爾夫的活動,因為高爾夫活動的新穎性帶動了參與者的興趣,在效果上有所提升。因為不同的高爾夫技能,比如開球、果嶺、沙坑、斜坡等都需要不同特長的人的被區分與風險,在整個19個洞的探索過程中,團隊成員不斷的試驗、融合、討論在最后七八個洞時,就可以慢慢形成對于團隊合作的理解。這對于理解團隊合作分工合作、長短互補非常之有幫助。因此,對于貝爾賓理論的運用,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利用MBTI理論進行團隊建設活動,是在我的理論體系上的一個不錯的突破。利用MBTI16種類型的區分,將團隊成員分布在Team Type Table上,可以很視覺化地去理解整個團隊的性格特征,而這種團隊性格特征與團隊領導性格特征的對比,可以揭示出一些關于領導風格與團隊風格的有趣的現象。但是因為MBTI理論所揭示的性格類型是個人的本性,并沒有揭示出個人基于外界環境要求而進行的行為轉變,因此,MBTI在團隊建設活動中,常常因為本性與行為的不同,造成咨詢顧問在解釋過程中的難度。因為在一個面向工作的團隊建設中,我們往往希望團隊成員能夠基于具體環境的要求主動適應環境的要求并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我曾經嘗試在團隊建設活動中使用MBTI作為活動的前奏,因為MBTI工作坊的有趣性,在調節活動氣氛,并吸引團隊成員注意力方面,MBTI還是不錯的工具。尤其當我們展示了MBTI的團隊性格圖示時,它促進了整個團隊對于多樣性的一次深入的思考。
利用DISC理論進行團隊建設活動是近期的一次創新,普通的DISC測試,只是進行簡單的四種類型的區分,同時指出不同類型之間進行互動的注意事項,并以此作為活動的基礎。而我認為DISC理論的強大之處在于它所揭示的外在行為,更加說明了自我調整適應環境的重要性。不管是工作的情景還是團隊建設的活動情景,個人在這兩種環境中都是能動的個體。因為在工作中的角色在團隊建設活動中就會進行轉換,而如果以DISC理論之處個人對于外在環境的主動適應性,可以幫助團隊成員更加明確調整與適應的重要性。DISC理論同樣可以建立起一個DISC的團隊圖示,區別于貝爾賓團隊角色的十種類型,MBTI的16種類型,DISC基于一個模型建立了二十七種類型的團隊角色,可能在理論上比較完善,但是在解釋方面卻增加了難度,在加上DISC三種圖示轉換的說明,這些對于咨詢顧問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但是掌握了DISC理論,并以此來指導團隊建設活動,我認為它將極大地促進活動的思考深度,并激發團隊成員參與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