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末代皇帝溥儀在離開故宮時曾帶走了大量的文物,然而這些文物幾乎散盡,最后只剩下了一件祖?zhèn)鲗毼铩?/div>
后來,溥儀將這件寶物獻(xiàn)給了國家。
所謂"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在中國的歷史上,曾存在著上百個王朝,如今,這些王朝全部都隨風(fēng)消逝。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在清朝,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康乾盛世,也曾有過人間地獄的慘狀。在上個世紀(jì)初,氣數(shù)已盡的清王朝被中華民國所取代,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帝制也隨之結(jié)束。
在中華民國建立之初,以溥儀為首的清朝皇室依舊享有皇室的特權(quán),每年都可以拿到大量的錢財。然而好久不長,沒過兩年,占領(lǐng)了北京的馮玉祥將溥儀等一行人趕出了紫禁城,甚至不允許他們攜帶出了衣物之外的其他東西。
就這樣,原本出生顯貴、應(yīng)當(dāng)盡享榮華富貴的皇帝,如同一只喪家之犬,倉皇地帶著他的一位皇后和一位妃子,離開了富麗堂皇的紫禁城。
溥儀雖然運氣不好,以皇帝之尊出生在了一個王朝的末世,但是身為皇族,他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此,在清朝皇室宣布皇帝退位之后,年紀(jì)尚小的皇帝便有了極強的憂患意識。
膽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貓貓游戲現(xiàn)在開始!
他深知紫禁城并不是他能夠常住的地方,甚至敏銳地意識到:一旦他沒有了皇室尊貴的身份,他的下場將極其悲慘。因此,當(dāng)他還住在皇宮里,尚且還是名義上的皇帝的時候,他便開始為自己的今后打算了。
在溥儀的心中,他一旦失去皇帝的身份,那么最缺少的必然是錢,于是在之后的幾年中,溥儀一直想方設(shè)法為自己積累財產(chǎn)。
作為一個只能待在皇宮里、沒有行動自由的傀儡皇帝,溥儀所擁有的值錢的物件,便是紫禁城里的一切價值連城的寶物。
為了將這些死物變換成銀兩,他便假借賞賜的名義,讓溥杰將這些珍寶送出宮中變賣。其中便包括非常著名的《女史箴圖》和《清明上河圖》.
通過變賣紫禁城珍寶,溥儀獲得了大量的私人財產(chǎn),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數(shù)以千計的國寶流落民間,至今不知所蹤,有的甚至漂洋過海,落到了外國人的手中。
民國初年,各地軍閥混戰(zhàn)不斷,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自然也成為了各方勢力爭搶的對象。在權(quán)力的不斷更迭中,馮玉祥占領(lǐng)了北京。在占領(lǐng)北京之后,由于對清政府沒有一絲的好感,馮玉祥便下令將包括溥儀在內(nèi)的皇室趕出了皇宮。
雖然馮玉祥只給了溥儀一眾人三小時的收拾行李的時間,且不允許他們將紫禁城中的貴重物品帶出宮,但是聰明的溥儀卻暗暗地通過各種方式將數(shù)千件古玩珍寶運出了宮。
后來,因為覺得北京已沒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地,尚且年輕的溥儀離開了北京,去往了東北,成為了日本人手中的傀儡。在這個過程中,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好地生存,溥儀不斷地把自己帶出宮的寶物送給日本人。
從秘書起步,十年內(nèi)無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成就一段傳奇
就這樣,溥儀將他帶出宮的珍寶一點點散盡了。在新中國成立之時,溥儀的身上已經(jīng)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了。
在外人的眼中,作為曾經(jīng)的皇帝,溥儀出生于清朝最顯貴的家庭,最后卻落得個身無分文的下場,這樣的結(jié)局,著實令人唏噓。而那些流失的國寶,則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遺憾和傷疤。
在當(dāng)時的眾人的心中,溥儀這個代表著"封建"的廢帝,活的甚至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老百姓。
然而,溥儀作為一個從小接受帝王心術(shù)長大的君王,能夠在錦衣玉食的時候為自己打算,能夠在日本人的手下安然存活十?dāng)?shù)年的時間,甚至能在法庭上鎮(zhèn)定自若地指出敵人的罪行、將自己摘干凈,他的能力其實是不容小覷的。
而看似一貧如洗、身無分文的他,其實還隨身攜帶著一件極其珍貴的文物——田黃三連璽。田黃三連璽是三枚用田黃鏈串起來的印璽。
據(jù)說,這個寶物是乾隆在成為太上皇之后令工匠制造的。田黃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玉石品種之一,人們一般所能見到的田黃都是小塊小塊的,但是田黃三連璽所用的田黃,不僅質(zhì)地好,體積也不小。
另外,這個田黃三連璽的制造工藝極好,鏈條完全都是閉合的。因此,這件寶物,看似不大,卻是價值連城。
對于這個祖宗傳下來的寶貝,乾隆之后的各代皇帝和掌權(quán)者都非常喜愛,常常將此隨身攜帶,時時把玩。
因為其體積不大,所以溥儀在出宮的時候便將其放在了自己的口袋里。后來,雖然命途多舛、屢遭兇險,溥儀都將這件文物好好地保存著,甚至連貼身服侍他的人都不知道這個東西的存在。
新中國成立之后,溥儀這個前朝皇帝的身份不僅沒有為他帶來絲毫的便利,還使他窘迫不已。彼時的他,迫切地想要找到一個機會,表示他的忠心和歸順,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空間。
新中國是在炮火中建立起來的,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一片百廢待興的局面以及空空如也的國庫。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錢糧,國家的建設(shè)根本無從談起。于是為了國家的建設(shè),一大批愛國志士發(fā)起了捐款,為國家捐錢、捐糧。
而此時已經(jīng)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的一員的溥儀,為了表示自己對于新中國的認(rèn)同,捐出了這枚象征著清朝皇室的田黃三連璽。
不管是從本身的價值來看,還是從歷史價值看,田黃三連璽都是國寶級的存在。中國政府在看到了此物之后,很快便意識到了這件物品的珍貴程度,并將它保管起來。如今,田黃三連璽已經(jīng)成為了故宮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田黃三連璽是當(dāng)年溥儀帶出皇宮的寶物中為數(shù)不多的被保存在中國的文物。作為清朝歷代皇帝的藏品,它的存在,代表著一代王朝的興盛,而它的獻(xiàn)出,則象征著一個曾經(jīng)輝煌的朝代的徹底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