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東安山里
每到清明前后,山上都會有一種美味
長得“歪瓜劣棗”,味道卻很棒
是很多人小時候的摯愛
你猜出是什么了嗎?
茶泡
又到摘油茶泡的時候啦
每年這個時候
山上的油茶樹都會結出
像桃子般大小的茶泡
有人叫它茶泡、油泡,也有人叫它茶油蔓~
放學的時候,約上幾個發小進茶山
爬茶樹,摘茶樹泡
這是好多東安農村娃美好的回憶~
茶泡是油茶樹果實的一種變態體。
色白,有的微紅,看起來肉呼呼的,
形狀像不規則的桃子,
果實外部光滑發亮,中空,果內側為纖維狀,
有花柱連接果實根部和頂部,
果肉特別厚,味甜,松脆,很爽口。
茶泡是樹病瘤子?
茶泡的確是油茶的一種病害,叫“油茶茶苞病”,也叫油茶茶餅病、葉腫病,是由一種真菌——細麗外擔菌造成的。如果它侵染了花芽,就會導致子房病態膨大,形成茶泡;如果侵染了葉芽,就會導致新葉膨大,變成茶片。
病害?茶苞病?真菌?
茶泡能吃嗎?
茶樹花剛屬幼齡開花階段,結出未發育好的果實容易發生異變形成茶泡,對人沒啥危害,是可以吃的。
茶泡一般呈色灰白或綠白,有的微帶紅色,形狀、大小近似桃子,所以也有“茶桃”之稱,茶泡肥胖飽滿、表皮光滑發亮,中空,小時候去山里最喜歡摘來吃了,不僅多汁爽口還頂餓~
茶泡好吃是好吃,但是大人們卻不那么待見,因為如果茶樹長滿茶泡、茶片,那些在茶樹泡里的種子就會變壞,還有茶片會減少光合作用,從而導致油茶減產,收成就不好。
如何挑選茶泡?
茶泡(茶片)形成需要條件
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長成茶泡或茶片的~
一、有新葉(或新果)
二、有充足水分
三、陽光要充足
茶樹換新葉時節雨水特別多,這時茶果還很小,一些環境刺激就會使新葉(或幼果)異常生長,開成茶泡(茶耳)。但這些“變異”的東西生命不會很長,所以一般都要在茶泡旺季時食用。
而且也不是什么樣的茶泡都好吃
一些茶泡甘甜多汁
一些卻是苦澀沾嘴
其實這跟茶泡成熟與否有直接關系
像這樣的茶泡,一看就是沒成熟,吃起來就會是苦澀苦澀的,還得再等幾天。
表面蛻一層薄皮,露出青色果肉,這樣的茶泡,個別味道也會夾帶著苦澀味,建議不要摘取食用。
像這樣紅色果皮的茶泡也不好吃,不僅苦澀還粘嘴,當然不排除會有個別味道還不錯~
如果茶泡上出現很多小黑斑,斑斑駁駁,坑坑洼洼的,也不要食用。
當茶泡表面蛻皮之后成乳白色時,苦澀味基本上就消退了,此時口感最佳,吃起來,甜甜的,尤為清爽可口。
茶片也很好吃
也有地方叫茶耳、茶耳朵
它是油茶樹葉子的病變
葉子變異時膨大、卷曲形成
白里泛綠、或者綠里泛紅、或者全紅
特別肥大飽滿的葉片
有好多小伙伴認為茶耳比茶泡好吃
不管是茶泡還是茶片,去摘取的時候,都要選擇蛻皮完全,果皮光滑飽滿的茶泡、茶片,這樣吃起來才過癮,當然再好的美食,也不要貪吃,適量而食即可。
清明采摘正當時
是不是口水滴答啦
清明時節既當季節、雨水又頻繁
茶泡茶耳長得最好
這個時候吃是最爽口最過癮的
清明假期,踏青的小伙伴們可以嘗嘗呦~
(不認識的小伙伴不要亂采摘,以免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