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跌最大的指數(shù)是創(chuàng)業(yè)板,至今-18%。
創(chuàng)業(yè)板的第一大權(quán)重是寧德時代,15.6%,比茅臺在上證50當中的占比還要高。
今年下跌最多的行業(yè)板塊是光伏,至今-36%,
第二慘的是鋰電池,至今-23%。
風(fēng)電第五,至今-20%,跟第三第四跌幅基本一樣。
這是今年3月17日,我在文章《巨震》下面的留言:
實際上,到今年3月17日,光伏、鋰電池和風(fēng)電三個板塊的跌幅分別只有6%、9%和4%,一切都只是剛開始。
不要提那“三個字”的梗始自4月12日,《激情一把》文后的留言:
實際上,那條留言的后面還有10條回復(fù):
限于高度限制,我一下子只能截取部分:
有不解,有不甘,還有不滿。。
訂閱刊外的鐵騎知道,我并非是在調(diào)侃,哪怕是在公開文章里,也有斬釘截鐵的回復(fù),和直到上個月底也未曾改口的堅持:
光看10月至今,光伏下跌近9%,仍然領(lǐng)跌所有板塊!
實際上,早在今年2月18日發(fā)布的刊外一百八十二《時過境遷》當中,
騎行客就已經(jīng)用7張圖表,2200字長文提示鐵騎:
從那一刻到現(xiàn)在,光伏(多晶硅)的跌幅是37%,比今年整年的跌幅還要大。換句話說,從年初到2月18日,光伏還漲了1個點,還沒開始下跌,騎行客這篇《時過境遷》可謂是寫在了狂瀾既倒,大廈將傾的一刻。
在周三的文章里,騎行客曾把巴菲特的成功更多地歸因于避開了大坑,而非選中了牛股。同樣騎行客今年的單雙增股池尚能保持10%以上的正收益,也是因為“僥幸”避開了新能源這口大坑。這是因為,單從基本面數(shù)據(jù)上看,新能源股今年全年都完美符合單雙增的選股標準。若非人工排除,就一定會掉坑。
與之相比,2021年,騎行客曾說過“商品周期股的行情會貫穿全年”,這讓當年的單雙增股池全年上漲了60% (可以點我的公號菜單【收益曲線】查閱)。要知道2021年是核心資產(chǎn)崩塌年,上證50全年下跌10%,滬深300下跌5%,恒生科技殺跌33%!能逆勢取得60% 的收益,全靠商品周期股。
然而,對股票投資來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正所謂盈虧同源,很多在新老能源,順周期商品股上大賺特賺的人,也同樣在過去一年多里把盈利還了回去,甚至還帶上了本金。
大家可以簡單算一下,即便是2021年盈利60% ,如果今年2月18日以后沒有避開光伏這座大坑,虧了37%,到頭來,收益剛好是清零。
同樣的故事,也發(fā)生在核心資產(chǎn),發(fā)生在葛蘭和坤坤身上。甚至,因為是倒金字塔加倉,賺的時候買得少,虧的時候買得更多,加倉在了山頂,結(jié)局就是看收益凈值可能還是正的,或者能保本,但實際上卻是虧了基(股)民200億。。。
回過頭來,我們再說巴菲特。騎行客剛開始投資的時候,就聽聞巴菲特不碰科技股。但是自21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巴菲特步入耄耋之年,他同時買了也算他這個時代最有名的兩支科技股 - IBM和蘋果。IBM是60年代美股的漂亮50,當年巴菲特正值而立。蘋果公司成立于1976年,巴菲特當時的年紀也就比騎行客現(xiàn)在略大,盡管已不算科技的弄潮兒,也沒到古董老朽的地步。所以說,巴菲特可以不懂亞馬遜,不懂谷歌、臉書,但巴菲特肯定熟知IBM、蘋果,只是他80歲前堅守自己的護城河,一直沒碰科技股罷了。
在他80前后先后買了IBM和蘋果以后,沒幾年就清空了IBM這座坑,卻堅守蘋果并不斷加倉持有至今。大家看到的是他投資蘋果大賺特賺,忽略的卻是他能在IBM上及時止損避坑。
對投資來說,后者更重要。因為好的投資收益各有千秋,運氣能極大程度上左右結(jié)果,但壞的投資卻能牢牢鎖住,甚至侵蝕本金殆盡,讓好的投資全無發(fā)生的可能。
這也詮釋了一句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挘窟\氣賺的錢最終都會靠實力虧光。
擇偶同樣如此,抱金磚難,避開渣男(女)才是本,經(jīng)濟適用其實挺好。
如果今年不能避開新能源,就沒有機會買入劍橋科技。
所以,前者才是收益的根本,后者只是運氣罷了。
周三,在看到這條留言之后,我才特別有感觸,周末特別加寫了本文(今后,如果大家想看我寫什么,只要不是涉及個股的,都可以寫留言給我,我會酌情在周末加餐,當然公開文章一般只涉及復(fù)盤,前瞻性的更多還是會發(fā)在刊外里)。
在以往的訓(xùn)練營和贏家會課程中,我都反復(fù)給大家強調(diào),周期股的估值貴賤不能看PE,而要看PB(市凈率)。在我的精華文章里,也有兩篇9年前寫的公開文章,談這個話題,目錄可以從公號菜單點入,直達的話回復(fù)202、203即可。
大家今年誤入新能源股的很重要一個原因,可能就是看PE估值不貴,又跌了許多,覺得會有安全邊際。
殊不知,周期股的業(yè)績變臉,可以一下子凈利潤下滑90%,甚至一夜間變虧損,這時候低PE立馬就變成了高PE,甚至沒PE。
同理,業(yè)績增長也是一樣,到了峰頂拐點,業(yè)績從暴增到爆降,就是一夜間的事情。算成長股性價比有個常用的PEG公式,這個公式的發(fā)明者是最牛基金經(jīng)理彼得林奇。他是騎行客所推崇的股票投資界的唯二之人(另一個你們當然知道),也是單雙增股池選股的數(shù)據(jù)基礎(chǔ)。但是這個公式今年卻完全不能用來計算新能源股的性價比。相反地,2021年卻合適,就是因為對周期股而言,只有上山時的中段,才可以用成長股的方法計算,到了峰頂就完全不適用了。
盡管很多新能源股票看上去成長的屬性特別明顯,但歸根結(jié)底,它是周期股。既然是周期股,那么等到邁過山頂后,一定會露出它的獠牙,蠶食投機者的浮盈。
再者,周期股的股價走在業(yè)績的前面。股價先于業(yè)績見頂,業(yè)績有滯后性,業(yè)績還在暴增的時候,股價卻已開始拐頭向下,這比我們傳統(tǒng)上所認為的戴維斯雙殺要早。戴維斯雙殺也是成長股的理論,放到周期股上,業(yè)績還在擊,估值卻已在殺,而且殺的比擊的要多得多。
特別放在最后要強調(diào)的是,周期股的產(chǎn)業(yè)鏈條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存在上游跌價,下游吃飽的情形。從碳酸鋰,到電池材料,到模組,再到新能源汽車,是個共榮圈。只要碳酸鋰開始跌價了,下游最終也會供過于求,而且這個過程放在股票市場上幾乎沒有時滯,是通殺。反之,亦然。
事實上,從去年三四季度起,光伏和鋰電池的最上游價格就已開始鑄頂,這種此前兩年多漲了10倍的行情一旦顯露出疲態(tài),后面的事,也就已經(jīng)注定。
不要和趨勢對抗,雪崩的時候,每一次(反彈)間隙,都是逃命的機會~
(以上僅為近一年來的復(fù)盤和邏輯注腳,不代表對未來的預(yù)測)
總結(jié)一下:
1. 新能源是兼具成長屬性的周期股,周期為本,不可越跌越買
2. 周期股估值用PB
3. 周期股只有在上升趨勢中段,才可用PEG
4. 周期股股價先于業(yè)績下跌
5. 周期股產(chǎn)業(yè)鏈條上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6. 投資獲利,相比選中牛股,避坑才更重要!
吃一塹長一智,交給市場的學(xué)費雖多,看完此文,如能有所感悟,那么假以時日,定當數(shù)倍收獲!
祝好運,不是祝你撞大運,而是保佑你別掉坑。
當然,芒格也說過,最好是從別人的教訓(xùn)中成長,因為自己犯錯的代價,往往太大。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方能無往不利~
全文中的藍字下劃線鏈接全都可以點,跳轉(zhuǎn)到我的歷史文章。我是一個從不刪歷史文章的股票投資記錄者,關(guān)注騎行夜幕統(tǒng)計客,共同記錄這份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