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茫茫書海中,為你尋找更適合自己成長的有效資源和那些鍥入心靈的文字。與高人交心,輕松學習,把時間留給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
嗨,親愛的老師們,還記得上一學期好教師必備為大家送出的課件教案嗎?收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好教師必備也很高興,所以這個學期帶領團隊馬不停蹄的整理出了這個學期的課件。
趕緊領取吧,以備不時之需。再者,還可以節省老師大量的課件制作的時間。一舉兩得,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這次為大家免費贈送的資源為:2019秋 最新部編版本小學語文1-6年級上下冊教案課件(以下簡稱資源包),實用性爆表,每個老師可領取一個年級課件和配套教案。
PS:1-6年級為剛修改新增加的部編版!全國已統一版本。目前4-6年級只有半冊左右課件,后續會陸續更新。
1-3年級資源包包括
全冊精選課件(每課有多個PPT可供選擇)
全冊精選配套教案(word版,可修改)
各地精選真卷(附答案解析)
精選積累拓展資源(作為指導/美文拓展/美文閱讀)
配套課文朗讀音頻(MP3)
配套課文朗讀視頻(MP4)
其他資源免費更新,敬請關注
4-6年級資源包包括
同步課件資源包
同步教案資源包
精品課視頻資源
教學輔助資源包
其他資源免費更新,敬請關注
免費領取方式
長按掃描以下二維碼
關注 好教師必備
然后在公眾號回復“小學語文”
掃描二維碼關注
部分資源介紹
(想要的都在這里)
歷時兩個月,高標準、高要求研發資源內容
全同步、全版本、全免費
教學課件、同步教案、同步試題、視頻課程
教學輔助資源包
(包含最新最全的部編版教學資源)
現已隆重上線!
老師們教學需要的一切,都已經幫您準備好了!
↓↓↓
部分資源圖片展示
部編一年級語文上冊
部編二年級語文上冊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
部編4-6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1 觀 潮
【教學目標】
1.學會認“鹽、屹、昂、頓、鼎、沸”等12個生字,正確書寫“潮、據、堤、闊、籠”等15個字。正確讀寫“籠罩、屹立、若隱若現、山崩地裂、齊頭并進、漫天卷地、橫貫”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欣賞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學會認“鹽、屹、昂、頓、鼎、沸”等12個生字,正確書寫“潮、據、堤、闊、籠”等15個字。正確讀寫“籠罩、屹立、若隱若現、山崩地裂、齊頭并進、漫天卷地、橫貫”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
1.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2.欣賞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一、吟誦古詩,引入情境
1.同學們,宋代潘閬寫的 《酒泉子.長憶觀潮》中,這樣寫道: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今天我們和作者一起去錢塘江觀潮。
2.課件出示:錢塘江大潮,并引導學生體會“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讀文識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和新詞,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
2.小組之間交流自學生字的情況,做到把字音讀準確。
3.課件出示會認生字,指名讀。
“鹽、屹、昂、頓、鼎、沸、貫、浩、崩、震、霎、余”
字音難點:“崩”在本課讀(bēng),避免讀成(pēng),“震”“霎”為翹舌音,注意讀準確。
(2)書寫“潮、據、堤、闊、籠、罩、盼、滾、頓、逐、漸、猶、崩、震、余”
易錯字指導: “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錯寫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錯寫成“日”。
4.理解詞義。
天下奇觀:奇觀、奇異、少見而又壯觀景象。本課是指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見的壯觀的景象。
橫臥:橫躺著。原是表示人的動作的詞語,課文里用來描述錢塘江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樣子,這里把錢塘江比作人。
人聲鼎沸:形容許多人在一起大聲講話,聲音喧鬧,像開了鍋一樣。
若隱若現:若,好像,仿佛。隱:藏起來,看不見。現,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見。本課指幾座小山在云霧中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又看不清。
余波:本課指潮頭過去后,剩下的波浪。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廣闊。
橫貫:橫著通過去。課文里是說大潮滾滾而來,橫著漫過整個江面。
浩浩蕩蕩:課文里是講大潮滾滾而來,水勢很大的樣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開。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發生在強烈地震的時候,用來形容很響時,便帶有夸張的意味。
漫天卷地:本課指遠遠看去,潮水像連著天地卷滾過來。形容聲勢大,來勢猛。
風號浪吼:狂風在號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風浪大,叫聲響。
5.朗讀全文,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自主默讀,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學生用鉛筆做批注。
四、展示資料,理清順序
1.同學們在課前都搜集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各個小組展示交流,想想錢塘江大潮為什么被稱作天下奇觀?
2.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搜集有關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詩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詞語:橫貫江面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滿天卷地
2.播放課件中潮來時的聲音
教師:聽!這是什么聲音?你聽到了什么?
二、理解課文。
學習第1自然段。
1.齊讀第1自然段。
2.說說這一段說了什么意思。
生: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也是這篇文章的總起段。
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讀這一段。
2.思考:觀潮的時間是什么時候?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農歷八月十八是觀察的日子。
生:觀潮的人人山人海,人們昂首東王,等著,盼著。
學習第3~5自然段。
1.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3~5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寫具體的?可以邊讀邊畫出喜歡的、感受深的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做批注。
2.學生邊默讀,邊做批注。
3.小組內交流,邊讀邊想象,把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4.全班匯報交流。
5.課件出示,并體會以下的內容:
①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在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重點體會:人聲鼎沸 風平浪靜
②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重點體會: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描寫了浪潮的形態。引入范仲淹的詩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
③比較體會句子。
A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B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教師引導:體會潮來時聲音之大,形態之壯觀。
小結:是啊,不論是誰,當看到了錢江潮的壯觀景象后,無不發出贊嘆。正像詩人蘇軾所說的: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學習第5自然段。
指名讀。
思考:大潮過后還能成為奇觀嗎?
生:當然得成為奇觀,因為潮過后,還是漫天涓滴、封號狼吼,還是很壯觀。
二、扮演導游,拓展延伸
教師:為讓更多的天下人領略錢江潮的“天下奇觀”,請大家做一次小導游,把錢塘江大潮介紹給更多的人。
小組討論介紹的順序、要點、組織語言的方法。組長匯報,教師相機點撥,適時評價學生。
小結:剛才介紹太精彩了,相信定會有更多的人去觀潮。希望同學們下課以后,繼續關注更多的天下奇觀,認識大千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觀潮》是一篇寫景記敘文。作者通過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由于課堂容量較大,本節課缺少課堂練筆的機會,語文應該是習得的,這樣的機會在課堂不應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