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盡管立秋已過,天氣仍然熱情如火,8月27日,下城區1-3年級的語文老師相聚在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武林校部,開展“讀懂教材,把握要求,注重研究學生學習”的期初專項教材培訓。培訓邀請了下城區小學語文教研員曹愛衛老師、杭州市大成實驗學校教研組長丁俊超老師和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教研組長唐睿老師作專題講座。
一年級上冊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
丁俊超
首先,丁俊超老師作了統編教材一年級上冊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的講座。丁老師從統編教材的整體特色入手,引導老師們關注教材的整體架構,分版塊詳細地解讀了教材編排意圖,并給出了有效的教學建議。
對于識字寫字,丁老師特別提醒老師們注意明確統編教材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在最初的識字寫字教學時,要運用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趣味性。要做到幾下幾點:
(1)準確把握識字目標——選用恰當的識字方法。
(2)提倡在語境中學習鞏固運用——分類指導,突破難點。
(3)激勵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切實做好寫字指導。
丁老師還針對學寫漢字的不同階段提出了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在最初學習基本筆畫時可用“導→練→展→評”的策略,等學生慢慢掌握了基本筆畫的書寫技能后,可以嘗試“練→導→練→評”的策略,而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筆畫以及基本字的書寫技能后,可以嘗試“練、評、展、導”的策略來學寫復雜的合體字。
對于閱讀教學這一語文教學中常態又重要的內容,丁老師從教材“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出發進行解讀,引發老師們的思考。
在口語交際的教學上,丁老師提醒老師們注意口語交際不是看圖說話,要有真實的交流、真實的表達和真實的評價,更要強化日常學習活動中的口語交際意識,并自覺實踐學到的原則、方法和習慣,建立常規的交流機制。
“語文園地”板塊作為一個單元的總結和拓展,丁老師建議要發揮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夯實語言的基礎的作用。
丁老師的講座從整體到部分有條理地展開,更是舉了很多的實例,提出了具體的教學建議,讓老師們對一年級上冊教材有了更多的了解,便于后續開展更好更符合教材意圖的教學活動。
二年級上冊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
唐睿
唐睿老師對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進行了教材解讀,唐老師從教材整體結構和總體特點兩個角度與大家展開解讀。
解讀過后,唐睿老師還從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寫話這四個方面給出了具體的教學建議。
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是低年段的教學重點所在,教師要靈活運用集中識字和隨文識字等方法,將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遵循“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科學安排識字寫字的順序。利用拼音、漢字的構字規律、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等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提倡在語境中學習鞏固運用。在學寫生字時要開展有序的指導訓練。
閱讀
在閱讀教學方面,首先要細讀課后練習,把握語文教學的要素。
如第一單元的課文都有積累并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這一語文要素的要求,但課文之間又有遞進的關系,《小蝌蚪找媽媽》要求了解動詞意思,感受用詞準確,《我是什么》要求感受動詞運用的細微不同,《植物媽媽有辦法》則要求在情境中運用動詞。只有既從單元角度看到序列性,又從單篇課文角度看到重難點,才能真正落實語文要素。
另外,唐老師還提醒老師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對革命題材類課文的處理,需要教師從學生立場解讀文本,教學中始終不能離開語言文字本身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否則就極易發展成思想品德類的教育。
唐老師更整體地把握了課文、“我愛閱讀”欄目、“快樂讀書吧”欄目之間的聯系,鼓勵課內完成“我愛閱讀”,學生自主閱讀、交流為主,鼓勵背一背,以“快樂讀書吧”為推手,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堂上做好導讀的工作,后續要注意推進和總結,讓學生不僅收獲一些好書,更收獲好的讀書方法,最終向非功利、無壓力閱讀努力。
口語交際
二年級的口語交際相較一年級有了更明確、更規范的要求,可以把握住四點要求展開教學:
(一)具象分解,精準落實
(二)真是還原,鏈接生活
(三)營造氛圍,刺激需求
(四)適時評價,多方互動
寫話
寫話既有課文課后小練筆,更有自成體系的“寫話”欄目。唐老師建議注重搭建支架,落實寫話要求,創設多種情境 ,培養寫話興趣。營造無壓力氛圍,多種方式練寫。
唐老師的講座將二年級教材與一年級教材進行對比,指出了教材間是前牽后延、有序遞進的關系。針對不同課文提出了唐老師提出了許多教學建議,為在座老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思路。
三年級上冊新體例內容解讀及教學建議
曹愛衛
最后,曹愛衛老師作了《讀懂新體例,實現新功能——統編三年級上冊新體例內容解讀及教學建議》的講座。
曹老師指出,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與一、二年級教材及原人教版教材相比,新增內容有單元導讀頁、略讀課文、獨立的閱讀策略單元、主題習作單元(一二年級的寫話滲透在各個單元課文中)和小古文(人教版在五年級出現)。因此,老師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讀懂新體例,實現新功能:
讀懂單元導讀頁,落實核心語文要素
讓小朋友通過自主學習和觀察導讀頁,確定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單元學習前,讓小朋友讀一讀,發現導讀頁的文字究竟在描述什么。
單元學習過程中,每一課內容的學習,都需緊扣導讀頁的人文主題和單元語文要素,掌握相關語文知識。
單元學習后,借助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把單元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形成一個版塊,幫助學生建立。
把握文言教學尺度,實現語言精神共生長
在三年級上冊編排文言文,是對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一種體現。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適度強化文言文的學習,目的是促使學生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充實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品位?!?/p>
曹老師結合《司馬光》一課的教學思考,提出了教學建議,教學可以分為可分為4個板塊:
板塊一 跟讀課文,讀好停頓
版塊二 借助注釋,學講故事
板塊三 比較課文,發現特點
板塊四 分組觀察,寫好生字
學習運用閱讀策略,有效提升閱讀能力
統編教材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這是曹老師一直關注并強調的。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教材獨立設置了閱讀策略單元。本冊教材閱讀策略單元是學習預測,首先就要明確預測是什么、預測學什么、預測怎么學這三個問題。
在對本單元課文編排進行分析后,就會發現,可以按照“學習預測→練習預測→應用預測”的路徑進行學習。曹老師強調,本單元的學習,決不能定位成普通單元的閱讀課文,一定要考慮單元設計的特殊性,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充分展現交流閱讀思考的過程,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思考的樂趣。
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有效提高動筆能力
關于習作單元,曹老師還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關注習作單元,強化習作重點
2.立足課標要求,突顯教學重點
3.把握習作七點,調動已有經驗
4.開展多樣評價,保護習作興趣
在炎熱的夏季里,三位老師的講座紓解了老師們開學前的煩熱,在座老師們聽得認真,時而動筆記錄。
曹老師也對在座老師提出了期盼,希望老師們在平時工作中多實踐多反思總結。曹老師說,大家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出智慧,而智慧地相互分享才能更好促進我們成長。相信在學習的加持下,新學期的教學活動一定能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