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講的內(nèi)容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的影響,它不只是說兩代人之間的聯(lián)系,它可能會拓展到從你開始算起倒推往上至少三代的一個視角。比如說你父母那一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一輩……
那么,問題就來了:
要解釋以上的這些問題,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家庭治療中,經(jīng)常被提及的一個詞:代際傳承。
代際與傳承
代際傳承,這個詞我們可以分兩部分來看:“代際”與“傳承”
√代際
這個家族里面,每一代都存在的情況
√傳承
這個家族里面,代代相傳的某個“東西”
我們每個人,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也是原生家庭以及當下核心家庭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可能冥冥當中會帶有我們“原生家庭”中某個人的影子。
這也就是為什么有的人會說,你很像你姑姑,像你的爸爸,像你的奶奶,其實這就是代際傳承。
比較常見的代際傳承,一般都有這五種模式:
1)情緒模式
如孩子和媽媽情緒很像,不管遇到芝麻綠豆大的小事, 就特別容易緊張,情緒特別容易炸。
2)職業(yè)規(guī)劃習慣
如每一代都有醫(yī)生,每一代都有公務(wù)員,每一代都有老師,每一代都有警務(wù)人員等等
3)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這個話題,相對是一個比較復(fù)雜的話題,因為它還受到亞文化的影響,我們就不多作展開。
4)某種觀念
如家族代代重男輕女,要求后輩做個有錢人、做個好人……
5)婚姻和親子的相處模式
如找了一個爸爸這樣的男性結(jié)婚,家族代代“女強男弱”……
前面三種是比較好理解的,所以我們今天就著重來講一下代際傳承中的“某種觀念”和“婚姻親子的相處模式”
代際傳承中的“某種觀念”
在家族里面,能夠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特質(zhì),它可以是“某種觀念”。
在過去的工作經(jīng)歷中,我遇到過這樣的一個案例。
她們家族代代相傳下來的觀念:我們家的人可以窮,但是你做的工作一定要對社會有貢獻、有價值,能夠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如果家庭治療里邊的派遣理論來講,這種家族就屬于是典型的超我的道德層面?zhèn)鬟f派遣,這就是這個家族傳遞子孫后代的一個典型模式。
在那個家族里面,有一個女生,正好在大三接近大四的那一年,準備要畢業(yè)的時候,她就生病了——焦慮加強迫。
癥狀嚴重到?jīng)]辦法繼續(xù)去學校,沒辦法獨立走上工作崗位。
我跟她在展開咨詢工作的時候,就聊到他們家族的派遣的傳承下來的觀念。
最開始她不承認家族有這種派遣的觀念。
但后來,她想了想說:
爸爸的話像魔咒一樣,一直在影響著自己
在跟她的談話中,她告訴我,她的爸爸是這樣跟她說的:
你要對社會有價值。
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共同體,榮辱共同體,我們的情緒也是相連的。
你看上去雖然很渺小, 但是你一點都不渺小,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對社會產(chǎn)生蝴蝶效應(yīng),都會對每一個人產(chǎn)生影響。
你要記住,你要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你要與人為善,不要輕易的去傷害別人。
那個女孩每次和別人吵架,或者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他爸的那些教誨,就會在她的腦子里浮現(xiàn) 。
每一次浮現(xiàn)這些畫面的時候,她就特別糾結(jié),憤怒、無奈、委屈,但是又覺得像中了魔咒一樣,她沒有辦法不去執(zhí)行。
她回憶說,考高中考大學的時候,她抑郁過一段時間,但因為當時在父母身邊,父母扶著她往前走,一切都還好。
剛上大學,她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對勁。
直到大三,她需要找實習單位,為畢業(yè)做準備的時候,問題就來了。
(當她即將成為大人的時候、當她要去實現(xiàn)她的家族傳承的時候,她病了)
后來,我給他們家約過兩次家庭咨詢。
那個女孩就有機會當著爸爸的面,把這些年來她覺得一直束縛著自己的觀念做了一個澄清。
溝通的過程中,那位爸爸覺得很意外:
我之前從來沒聽你這么講過,你為什么不早說呢?
聽到爸爸的話,女孩激動地說:
你看,你又來了,你跟我說話的時候總是說一句——為什么不怎么樣。
正是你以前經(jīng)常跟我說的,“為什么不”這句話對我來說就像一個魔咒一樣。
這位爸爸學習能力也比較強,他就換了一種表達方式去跟女兒溝通:
√我有一個提議,我說出來,你覺得怎么樣呢?
他這么說了以后,女兒就覺得好一點。
直到最后一次咨詢的時候,那個女兒就跟我說:
√現(xiàn)在我跟我爸聊天的時候,每次他跟我說“我有個看法,你怎么看”的時候,我有一種不同的體驗。
以前他說“你為什么不怎么樣”的時候,我總覺得有個東西籠罩住了我的腦袋,我聽不進去他說的話,我覺得動不了。
現(xiàn)在他換了一個說法,我就覺得好像過去蓋在我腦袋上的東西消失了。
現(xiàn)在的我,聽到他說的那些建議,我聽上去更多的是像我的參謀長一樣,給我提供一些戰(zhàn)略方面的參考,還蠻有用的。
代際傳承之“婚姻和親子的相處模式”
我們家庭治療里邊經(jīng)常用的一種工具,叫家譜圖。
這是兩個大家族。
方框代表男性,圓圈代表女性。
在家譜圖中,有兩個符號需要注意一下。
一半涂黑:這個人有物質(zhì)依賴,要么嗑藥,要么吸毒,要么就酗酒。
全部涂黑:一個高功能的家庭成員。所謂高功能,小孩的上學吃喝拉撒她管,老人她也管,老公她也管,啥都要管。
從上面這種圖,大家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在這兩個家族里面,男性基本上都是酗酒,要么酗酒, 要么就是無業(yè),沒什么社會功能。
如果用精神動力學的觀點來看,可能就會說,在這兩個家族里面,男性都是被閹割的。
當然,在家庭治療里,我們一般不這么說。
家庭治療里,有一個觀點是“循環(huán)因果”。
我們會認為一個家庭里,如果這些男性都顯得很無能的話,那在這個家族里,多半是有一些人在配合他們,讓他們有機會在這個家庭里做一個無能的人。
好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在這個家庭里面誰在配合他們。
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這兩個家庭中的女性,她們大都是高功能群體。
比方說,紅圈圈出來的,排名第一位的女性,她是家里邊的最大的女兒。
她的爸爸是個酒鬼,她的爺爺是個酒鬼 ,而她的媽媽、她的奶奶、她的曾祖母都是高功能的女性。
所以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兩個家族里,婚姻有一個固定的模式。
√一個厲害的女性,找了一個需要被她管教的、沒什么成就的、沒什么社會能力的男性。
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婚姻的魔咒”。
有的人可能會問說:
為什么這個家族里面沒有人去打破魔咒?
為什么這個家族里的女性不找能干一點的男性呢?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
如果你是家族里面的女性。
你從小看到的是,這個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女性在管,所有的男性都是沒啥本事的。
這樣耳濡目染的經(jīng)歷,可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這個家族里面的女兒們,讓她們對男性形成了一種印象——男性是不可靠的。
另一方面,女兒們可能從小就要幫助自己的媽媽、奶奶或者外婆,去照顧家里的大小事物,相當于她們從小就被訓練成了這樣去生活。
就像一個足球運動員,他平時踢慣了球,哪天他走到街上,看到有個球過來,他本能性的也想去踢一腳。
這其實,就是自動的行為模式。
這樣的女性長大以后,可能更容易被那種“一看就很弱,需要被照顧的男性”所吸引 。跟這樣的男性相處,可能對這樣家族的女性來說,既讓她厭惡,但又讓她熟悉,但是熟悉的感覺會比厭惡的推動力更強。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女性會說的一句話:
我年輕的時候就發(fā)誓,我一定要找一個和我老爸不一樣的男人,但是我也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偏偏找了一個像我老爸那樣的男性。
談到這里,大家應(yīng)該就知道了,一個家族的代際傳承之所以會出現(xiàn),是因為這個家族里所有的人都去配合,才會導(dǎo)致這樣的一個結(jié)果。
關(guān)于文章:公開課文字稿,節(jié)選自2022年公開課《劉亮:中國式家庭常見問題與沖突》,公開課老師劉亮博士,由咨詢師之家編輯明月、李霜整理。
本文作者
劉亮
醫(yī)學博士
同濟大學臨床心理科主任
精神科副主任醫(yī)師
注冊督導(dǎo)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