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帖者:哈利波大 發帖時間:2015-03-02 18:13
發貼貍貓換太子是怎么回事?貍貓換太子是真實事件嗎
貍貓換太子是一個傳說故事。傳說中的包公最輝煌的功績是審出了發生在宮中的一件大案——貍貓換太子案,替宋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宋仁宗親生母親究竟是誰?
仁宗趙禎,真宗子。大中祥符八年封壽春郡王,天禧二年(1018)封升王,立為太子。
乾興元年(1022)即位,由劉太后垂簾聽政,明道二年(1033)太后死,始親政。仁宗在位42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仁宗早年生活在養母劉太后陰影之下,作為一個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溫厚,其武功謀略不及太祖、太宗,在與西夏王朝的長期對峙中表現平平,宋王朝屢戰屢敗,軍事上處于弱勢地位
然而,仁宗知人善任,也想解決當時社會存在的諸多弊端,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對當時和后世都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因而其在位時期名臣輩出。總體而言,仁宗算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但其中也不乏悲天憫人的情懷。
關于趙禎的身世,有一種至今流傳的說法,這就是“貍貓換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傳奇經歷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清末成書的小說《三俠五義》稱劉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時懷孕,為了爭當正宮娘娘,劉妃工于心計,將李氏所生之子換成了一只剝了皮的貍貓,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將李妃打入冷宮,而將劉妃立為皇后
李氏是在臨死時才被封為宸妃的,劉太后在李妃死后,最初是想秘而不宣,準備以一般宮人禮儀舉辦喪事。
但宰相呂夷簡力勸大權在握的劉太后,要想保全劉氏一門,就必須厚葬李妃,劉后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以高規格為李宸妃發喪。生母雖然厚葬,但卻未能沖淡仁宗對李氏的無限愧疚,他一定要讓自己的母親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
經過朝廷上下一番激烈爭論,最終,將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廟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廟分別供奉劉氏、李氏的牌位。劉氏被追謚為莊獻明肅皇太后,李氏被追謚為莊懿皇太后。奉慈廟的建立,最終確立了仁宗生母的地位,同時也意味著年輕的仁宗在政治上的日益成熟,逐漸擺脫了劉太后的陰影。
貍貓換太子原型揭秘.故事背景發生在宋朝是作者虛構的,其實是取材于明朝成化年間。
明憲宗的妃子萬貴妃大明憲宗17歲,卻深受明憲宗的寵愛,成化二年 (1466年),萬貴妃生下一個兒子。母由子貴,可第二年,這個兒子就夭折了,萬貴妃已經38歲了,已經不可能再生孩子了。
明憲宗雖對萬貴妃情有獨鐘,但他畢竟要有子子嗣,所以也會寵幸其他的妃子和宮女。
可是無論是哪個妃子或宮女,只要是懷上龍種,都會被萬貴妃暗下毒手,或者是強迫她們墮胎,或者干脆害死。所以明憲宗一直都沒有兒子。
偶然的一次機會,憲宗到內庫,見到了一個姓紀的女史,他見紀女史談吐不俗,十分喜歡,當晚就臨幸了她。
臨幸歸臨幸,明憲宗過幾天就忘了這個女人,可紀女史卻懷了身孕。
紀女史的肚子漸漸大起來,終于被萬貴妃得知,她立馬就命宮婢拿烈性墮胎藥去給紀氏吃。
可是那個宮婢卻下不了手,冒著殺頭的危險,保住了紀氏肚中的孩子,并向萬貴妃謊報說,紀氏并未懷孕,只是肚子上有“病痞”,所以肚子腫脹。
萬貴妃聽說后,也沒有再追究,只是把紀氏打發到安樂堂居住,安樂堂是收容老病宮女的地方,紀氏要想再見到憲宗就難了。
于是在安樂堂中,紀氏生下了一個瘦弱的男嬰,也就是后來的明孝宗朱佑樘。
太監張敏對明憲宗忠心耿耿,有心要保住皇帝唯一的兒子,但萬貴妃勢力太大,弄不好自己和皇子的性命全都難保,所以他和紀氏把皇子交給了廢后吳氏秘密撫養。
轉眼六年過去了,皇子艱難地長大了。有一天,憲宗讓太監張敏為自己梳理頭發。他一邊打量鏡中的自己,一邊嘆息道:“我已年滿三十,老之將至,卻至今也沒有一個兒子。”張敏見皇帝如此憂傷,終于按捺不住,立即伏地叩頭,說:“老奴死罪,萬歲您已經有兒子了。”
張敏將來龍去脈一一告訴了憲宗,憲宗一聽,大喜過望,馬上親自前去,召見皇子。
然后父子相認,皆大歡喜,憲宗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佑樘”。可是不久,紀氏便突然去世了,很可能是萬貴妃下的毒手。
而后萬貴妃幾次謀害朱佑樘不成,被活活氣死。不多久,明憲宗也追隨他的愛妃而去,朱佑樘登基稱帝。
貍貓換太子的故事中,有許多人物可以從上面找到原型,萬貴妃和劉妃一樣嫉妒心太重,陰險毒辣,而保全了朱佑樘的是一個不知名的宮婢和一個太監張敏,與貍貓換太子中的宮女寇珠和太監陳琳也只是大同小異罷了,當然,現實生活沒那么美好,沒有包拯那樣的清官,紀氏也是默默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