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本質,歸結到四個字:低買高賣。再拆分開,就是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以及買什么?大道至簡,投資化繁為簡后,看起來好像還挺容易的。確實,韭菜一般也都這么想。2月份以來,我們的市場先生脾氣有點反復無常,白馬龍頭重挫,中小創走俏,各板塊熱點切換的不亦樂乎,各位客官也是看的云里霧里,不知道如何是好。實話說,大道至簡再有道理,也是然并卵!不如掌握一些簡單實用的投資策略實在。
定投是很多投資者慣用的投資方式,也是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的一種投資策略。實際上,定投也并不是一蹴而就,雖然簡單易行,但不假思索就想輕松賺錢,哪有這么好的事!
愛因斯坦說:凡事應該盡可能簡潔,但不能簡略。對于定投而言,也是簡約而不簡單,每個步驟都值得探究。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以及買什么?這三個要素在定投策略中都不能忽視。
一、魚翔淺底——何時買?
華爾街流傳的一句話:“要在市場中準確地踩點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飛刀更難。”如果采取分批買入法,就克服了只選擇一個時點高點套牢的風險,分批買入,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定投。
定投的最大優勢,就是解決如何買的問題,按照分時分批買入的原則,就算踩在高點,也可以通過持續投入充分降低高點買入的投資風險,使自己在投資中立于不敗之地。這個就不再贅述了,比較容易理解。
二、守正出奇——何時賣?
“低買高賣”是我們投資的收益來源,何時賣,遠比什么時候買要復雜和重要的多。舉個例子,假如2012年開始投資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全收益指數,按月定投,不同時點的收益表現如下:
從上表顯而易見,在2015年牛市定投截止收益要大幅高于2016年一季度末收益,無非9個月,賬面收益變縮水了70%。所以說,定投絕非一蹴而就,也非定投時間越長累計收益越高。其中有兩個原因非常關鍵:
1、行情影響無法完全避免:定投雖然可以規避掉擇時風險,但是持倉成本和浮盈收益也會受市場影響,沒有適時止盈,之前賺到的“盈利”也會縮水。
2、平均成本鈍化:定投時間越長,定投攤平成本的作用就越小,到了定投中后期,我們持倉的資金量已經很大,受到市場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如每月1萬定投,1年后持倉資金為12萬,3年后持倉資金為36萬,1萬元對于36萬和12萬的影響明顯要小得多,這就導致攤薄成本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小,這就是成本鈍化。
所以說,到了定投后期,成本攤薄作用會越來越小,受行情影響的作用會越來越大,這時我們的重心就要更多的放在如何止盈,兌現收益上。核心是,我們對于投資的預期收益是多少?何時退出?這個問題沒考慮好,投資都是走一步算一步,同樣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如整體收益超過100%,或者年化收益超過30%,暫時停止定投,同時兌現部分收益,也是明智的選擇。當收益已經達到或者明顯高于預期收益的時候,兌現收益,獲得真金白銀才是目的。
總結以上兩點,就是如何買和何時賣,牛市止盈,弱市堅持。但是投資的終極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該買什么標的?我們接著往下看。
三、終極問題——買什么?
除了如何買、何時賣定投時點的核心要點素,我們比較容易理解和吸收,但是買什么?這是市場永恒的話題。散戶如何篩選優質定投標的?首先,對于想要獲得一定收益又不想承擔較大風險,且沒有投資經驗的散戶,大多沒有專業機構投資者研究上市公司的能力和時間,實際上多數情況下充當的是韭菜的角色。所以,首先可以剔除的是個股。首選還是基金,那么哪些基金最適合定投,是我們今天著重介紹的干貨。
1、“穩健”標的——被動型指數(或者ETF)基金
對于定投而言,不推薦大家選擇主動型基金,再優秀的基金經理,也會面臨擇時的風險。定投的初衷首先是規避擇時風險,如果在市場低位定投基金時,本身是低位吸取籌碼的時候,如果此時基金經理主觀降低倉位,就會和我們的初衷矛盾。此外,基金還有基金經理更換,風格單一等風險,本身受市場波動就很大,所以并不適合作為定投標的。
定投基金,還是首選指被動數型或者ETF基金,如滬深300、中證500等寬基指數。這類基金所有成份股和倉位都嚴格按指數公司編制規則和要求配置,如滬深300ETF第一大成份股為中國平安,權重為6.34%,如果基金規模1個億,就會配置約634萬的中國平安,如果基金規模10個億,就會配置約6340萬的中國平安,不會存在擇時踏空的風險。
選擇被動指數基金,已經將范圍進一步縮小,對于指數基金的篩選,也進入最后階段。我們接著看~
2、全能”指數——市值、行業兼顧的高成長性指數 ?
2.1 市值均衡——大中小盤個股均衡配置
市場風格的切換無法預測,2015年牛市中小創一飛沖天,2016年以來大市值龍頭白馬強勢崛起,2018年2月來龍頭白馬重挫,中小創再次嶄露頭角。市值風格的轉換根本無法預測,就算是專業的分析師,對此也往往是事后諸葛亮,不然早發財去了。所以,長期投資而言市值均衡很重要,單一的配置大市值或者中小市值,不可避免的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所以盡可能選擇市值均衡配置的指數,能夠大中小盤一把抓。?
2.2 行業均衡——行業分布廣,避免單一行業比重過大
同市值風格轉換一樣,行業均衡也是一樣的道理,自2017年以來,食品飲料、家用電器、白酒板塊大放異彩,軍工、券商板塊持續弱勢,2018年以來房地產、銀行、休閑服務、電子板塊相繼大漲。單一行業比重過大,也面臨較大的行業風險。道理同上,盡可能選擇行業均衡配置的指數。?
2.3 高成長性——持續穩定的高收益表現
這個是最核心的指標,當然也是最難把握的指標。實際上高成長性是過去表現,并不能夠預測未來,市場熱點總有吹到自己頭上的時候,但沒有熱點和板塊可以保證過去、現在和將來一如既往的好。所以最優的定投標的,就是同時滿足市值、行業均衡,并且長期高成長性的被動指數基金。
敲黑板!劃重點!A股定投第一基,為什么是紅利基金(501029)
紅利基金是標準的指數基金,符合第一條“穩健”標的——被動型指數(或者ETF)基金;落到第二條,“全能”指數——市值、行業兼顧的高成長性指數,下面我們一一參照進行比對,從紅利基金(501029)標的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指數說起。
【行業均衡】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指數設置個股權重上限(3%)和行業權重上限(33%),保證指數覆蓋的個股和行業的分散度,盡量避免因某一時期內某一行業的集中分紅行為導致行業權重過高。根據標普截至2018年2月最新的月報數據,目前占比最大的行業(非日常消費品)不超過25%,行業分布均衡。滿分!
【市值兼顧】標普A股紅利機會指數成份股流通市值分布于100億以下至500億以上的市值區間,在覆蓋藍籌股的同時也包含中小盤股票,最大限度規避市場市值風格轉換。滿分!
【股質一流】目前國內已有的其他紅利指數基金,其成份股選擇標準基本均是僅依據年股息率排名,這很難規避一些品質不好但通過財務運作來實現分紅的個股。標普A股紅利機會指數成份股在考慮股息率排名的同時,還加入個股基本面質量穩定性篩選標準,即所有成份股過去3年的盈利增長必須為正,且過去12個月的凈利潤必須為正,這就在成份股選擇階段充分保證了優選基本面質量一流的個股,回避弄虛作假的地雷股。滿分!
【高成長性】從歷史數據來看,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指數的長期表現顯著優于主流大中市值寬基指數,并且大多數年度均有不俗的收益表現。在2007年以來截至2018年2月28日,指數區間漲幅高達711.17%,長期成長性非常高。滿分!(數據來源:Wind)
定投第一基,僅僅滿足以上幾個條件當然不夠,雖然條件也算苛刻,但是對于定投而言,紅利基金的最大優勢還不止于此。
【天賦異稟,紅利當頭】
這里推薦大家重點關注一個指標——指數分位數。如果一個指數的月度分位數為0.8,則說明當月點位超過之前80%的月份,從定投角度看,按月定投我們就有80%的月份可以獲得正收益。所以說,分位數是一個衡量定投標的收益的關鍵指標。篤定紅利基金作為定投第一基,這個指標便是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以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指數每月開盤點位來觀察,截至2018年2月1日,歷史上只有2015年6月一個月的點位高于該月。相當于如果每月開盤投資一筆投資紅利,歷史上只有一個月份是虧損的,其余任何時候投資都能夠賺錢。
反映到定投上的效果,我們看表四:
很明顯,一個具有高成長性的指數,有迷人的分位數表現,定投的勝算要大得多,即便我們從2015年6月的最高點開始按月定投,截至2018年2月也有18.52%的收益率。該說的就這么多,不贅述了。
A股第一定投神基,我選紅利基金(501029)。
投基有時候就像談戀愛,尤其是像向定投這樣的持久戰,還是專一一點好。弱水三千,取一瓢足矣,也許并不需要多復雜專業的操作,也能獲得不平凡的收益!
注:中證500指數測算僅供大家參考對比,不做評價,中證500過去也有很好的投資價值,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代表性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