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用料計算
一、服裝面料單耗的計算方法:
在實際加工生產中,分為針織和梭織服裝用料計算。
1、梭織物常用到服裝面料單耗量的計算方法:
⑴、經驗性判定。
主要用于個體經營業戶,根據經驗給出服裝單件的大體需用量。
⑵、公式計算。
服裝單件加工,用長度公式加上一個調節量獲得,例如:90cm門幅的面料,襯衣的單耗量為:身長+袖長+調節系數。
⑶、根據成衣尺寸計算。
又稱“面積計算法”,在外貿服裝加工企業或公司,客戶提供成品樣衣給生產商,讓您計算出服裝的面料單耗量,我們可以估算出中間規格服裝毛片的面積,把每片相加后得出一件服裝總的平方厘米數,除以面料門幅寬度,得出服裝的單耗量,注意追加一定數量的額外損耗。
⑷、規格計算法
顧名思義,根據成品規格表中的中間號或大小號均碼的規格尺寸,加上成品需用縫份量,計算出單件服裝的面積,再除以門幅得出單耗量,同樣追加一定數量的額外損耗。服裝單耗的規格計算法可以歸總出一個常用公式:(上衣的身+縫份或握邊)乘以(胸圍+縫份)+(袖長+縫份或袖口握邊)乘以袖肥乘以4+服裝部件面積。
⑸、樣板計算法
選出中間號樣板或大小號樣板各一套,在案板上劃定面料幅寬,把毛份樣板按照排版的規則合理套排,最終,把尾端取齊,測量出版長兩端標線總的長度間距,除以參與排版服裝的件數得出服裝的單耗量,注意追加一定數量的額外損耗。
⑹、計算機排料獲得
可以按生產需要,把裁剪計劃中所有樣板讓計算機進行自動排料,在工作窗口的右下角顯示服裝的面料利用率、版皮總長、單耗量,注意追加一定數量的額外損耗。
服裝用料補充說明:計算有陰陽格子的面料單耗時,服裝單耗量需在原計算獲得數據的基礎上額外增加一倍半的格長量;有倒順格子的面料需增加二倍半格長的需用量。
2、針織服裝用料計算
針織服裝用料計算主要采用重量和面積兩種方法作為換算的標準。
(1)、主料計算
成衣單位用料面積=∑(門幅×段長)÷〔每段長內成品件數×(1—段耗率)〕=平方米/件
(2)、服裝面料單位面積的重量(克/平方米)乘以服裝需用面積數等于每件服裝的用量重量。
(3)、輔料計算
由于羅紋坯布拉伸性好,很難以平方米干重來計算考核單件用量,企業一般用羅紋加工機針數及所用紗線品種作為計算依據,確定每平方米的干燥重量,然后,計算每件成品耗用各種羅紋坯布的長度及重量。
領口的羅紋長度=(領口羅紋規格+0.75cm縫耗+0.75cm擴張回縮)×2(層數)
袖口的羅紋長度=(袖口羅紋規格+0.75cm縫耗+0.75cm擴張回縮)×2(層數)
褲口的羅紋長度=(褲口羅紋規格+0.75cm縫耗+0.75cm擴張回縮)×2(層數)
(4)、整件服裝成衣輔料用料=成品各零部件耗用坯布面積總和(包括裁耗)
(5)、用料計算中有關參考數據資料
名稱 | 棉 | 羊毛 | 真絲 | 苧麻 | 亞麻 | 粘膠 | 錦綸 | 晴綸 | 滌綸 | 維綸 | 氯綸 |
回潮率 | 8.5 | 15 | 11 | 10 | 12 | 13 | 4.5 | 2 | 0.4 | 5 | 0 |
(6)、用料計算
排料完成后(注意分段計算的原則,在不同門副上分開排料的,必須分開計算用料面積,然后相加得出總用料面積或重量)和完成前兩種方法。
新手上路,個人經驗,請大家多指教,互相交流.
包裝材料計算
一、紙箱面積計算
生產中對包裝紙箱成本的核算是按面積來計算的,單位為平方米,紙箱面積計算公式為:
(L+D+0.08cm)×(D+H+0.05cm) ×2=紙箱面積(平方米)
說明:L——紙箱長度;D——紙箱寬度;H——紙箱厚度。
二、塑料包裝袋成本核算
服裝包裝用塑料袋的價格計算可以套用如下公式:
塑料袋價格=L×D×塑料袋雙層厚度(絲)×塑料噸原料價格
說明:L——塑料袋長度;D——塑料袋寬度。
常用服裝用線量計算方法介紹。
生產縫紉用線量的核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公式計算法”
縫紉線的用量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例如面料的厚度,面料的軟硬,線跡的種類,線跡的密度,線的粗細,線的張力,機器壓腳壓力大小等。這些因素經常發生變化,因此要十分精確地計算出用線量并非容易。目前普遍采用比率法對用線量進行估算。
所謂“比率法”,就是根據實際總結出各種條件下車縫一定長度的布料,縫紉線的消耗量(長度m)與車縫布料長度(m)的比值,然后利用這個比值估算實際產品的用線量。
例如實驗時車縫長度為C米,縫紉線的消耗長度為L米,那么L/C得到一個比值E,即E=L/C。這個叫做“縫線消耗比”,有了這個比值E,就可以利用它估算實際用線量。也就是用所需車縫的線跡長度乘以這個比值,即
L=C·E
式中:L-用線量;
C-車縫長度;
E-縫線消耗比;
用比率法估算用線量,首先要通過實驗求出比值E。實驗的方法有兩種,即縫線記長法與縫線定長法。下面分別做介紹,
(1)、縫線定長法
首先作好實驗的準確工作,既選擇性能良好的縫紉機,按實際要求的工藝條件調整好各部位機構,并準備好規定的面料及縫紉線。然后量取一定長度的縫紉線(例如1m),量時前端要留出0.5的余量。將量取的這段線用明顯的顏色作好標記,再纏繞到線軸上,纏好后按實際操作要求用這段縫紉線在選用的面料上進行實際車縫,直至表有顏色的線全部用完為止。最后取下車縫的面料,量出標色線段實際車縫的長短,從而可推算出每米線跡的用線量,即得出比值E:
2)、線跡定長法
實驗的準備工作與上述方法相同。然后直接用規定的縫紉線和面料按實際操作要求進行車縫,車縫至0.5m以上。車縫后在線跡的中段量取一定的長度(20cm以上),段線跡用剪刀剪下來。最后將這段線跡中的縫紉線拆出來(小心不要將線拆斷),測量線的實際長度。
E=
對于平縫線跡,由于線跡上下線結構相同,如果使用同一種縫紉線,則可只實驗上線用量,總用線量是上用線量的2倍。其它線跡由于上下線結構不同,要分別進行實驗,得出上線與下線的用線消耗比率,然后再求出總的用線比率。
表2-19中列出了不同工藝條件下縫紉線消耗比的一些參考數值。
表2-19 縫紉線消耗比值E參考數據
下面列舉估算實例。
例:估算一件服裝的用線量。
已知:采用平縫線跡,線跡密度為8針/2cm,面料厚1mm,縫紉線為9.8tex×3(60英支/3),車縫長度全件衣服共6.5m
解:根據表中提供的數據可知:E=2.73
所以:L=E·C=2.73×6.5即一件衣服的用線量為17.45m。
2、“比率計算法”
將一段縫線的構成結構剖面用圖表示如下:見圖8-1
圖8-1 縫線結構剖面圖
根據幾何圖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我們可以推斷出如下計算公式:
2C + 2(T+D)= 2(C+T+D)
說明:C——單個線跡針距;T——縫線厚度;D——縫線直徑。
例如:當C =0.2cm;T=0.1cm;D=0.1cm時,一米長的縫跡需用縫線長度計算方法為:100cm÷0.2cm×2(C+T+D)=100cm÷0.2cm×2(0.2cm +0.1cm +0.1cm)=400cm
3、“定長法”
利用測線儀或縫紉設備自帶的側線裝置測量線軸的線量長度或作業的用線量,記錄樣品服裝的用線量,得出單件成衣的用線量,根據生產計劃,計算縫線計劃需用量。
4、“定重法”
“定重法”即縫線定重制。用測重儀器測量一軸3000米縫線在縫制一件服裝前后克重的差量,得出一件服裝的用線重量。根據單位軸線的總長與克重的比值,得出每克縫線的長度,然后,計算得出成衣的用線長度量,在安排生產用料采購計劃時,追加額外損耗
縫紉用線量的簡單計算方法:(標準針距、面料厚度)
1、 平縫:長度×3倍+5—10%的損耗。
2、 鏈式單線:長度×4倍+5—10%的損耗。
3、 雙針繃縫:12倍+5—10%的損耗。
4、 三針五線18倍+5—10%的損耗。
5、 三線:12倍+5—10%的損耗。
6、 四線:16倍+5—10%的損耗。
7、 五線:20倍+5—10%的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