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汀
來源:消化客 Gut Guest
前日,小編的藍朋友參加單位組織的體檢,竟然查出有輕度脂肪肝!!!小編著實嚇了一跳,因為他可是個小編羨慕得不得了的瘦子,身高175cm,體重65kg,BMI21。小編摸著肚子上的肥肉很是惆悵,看來是要去做個體檢看看自己有木有脂肪肝了。。。
于是,小編重新關注了這個平時不太重視的疾病,沒錯,脂肪肝就是一種病。目前,我國脂肪肝的發病率高達15%,卻有很多人認為脂肪肝只是一種亞健康狀態的表現,不予重視。他們不知道的是,嚴重的脂肪肝可導致脂肪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有心甩掉脂肪肝的朋友就同小編一起來看看如何對付它吧。
脂肪肝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醫學上講的脂肪主要包括甘油三酯和膽固醇,而引起脂肪肝的主要是甘油三酯,再通俗一點講,我們食物中的葷油和植物油主要就是甘油三酯。肝臟是我們人體中糖、蛋白質、脂肪等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中心器官,但它并不是脂肪的儲存器官,正常的肝臟內僅僅含有少量脂肪,約占肝臟體積的4%~7%。所以甘油三酯一經合成,就要釋放入血液,參與全身的代謝。脂肪肝發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肝臟對甘油三酯的合成、轉運以及消耗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導致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積在肝臟內,結果就形成了脂肪肝。在顯微鏡下,脂肪肝患者的肝細胞就猶如一個吃撐了的胖子,外形圓滾滾。
脂肪肝主要分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有多年的飲酒史,我們醫生診斷酒精性脂肪肝的一個標準是男同胞們每日飲酒精量超過40g,女同胞們每日飲酒精量超過20g,飲酒時間超過5年(酒精(g)=飲酒量(ml)x度數x0.8)。如果在短期內大量飲酒(每日100-200g,持續10-12日)也會導致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險因素更多,主要包括脂肪高熱量膳食結構、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征及其組分(肥胖、高血壓、血脂紊亂和2型糖尿病)以及病毒性肝炎。其中,肥胖與非酒精性脂肪肝關系最為密切。這就是小編困惑之所在了,藍朋友明明不胖,為什么也得了脂肪肝呢?于是,小編查閱了資料,發現 “瘦子”也會得脂肪肝,問題就在于我們所謂的“瘦子”可能并不瘦。與歐美人的“大塊頭”不同的,中國人不少是“四肢細,肚子大”,可能體重并未超標,但腹部脂肪或者說內臟脂肪已經超標。這種人屬于腹型肥胖,與胖子一樣容易得脂肪肝。因此,腰圍比BMI更能預測脂肪肝。
對于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戒酒是最基本的,因為乙醇本身和它的衍生物乙醛可使肝細胞反復發生脂肪變性、壞死和再生。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數預后良好,一般在戒酒和治療1個月左右,肝內脂肪減少,輕者數月后消失,重者一到兩年消失。酒精性肝炎預后較差,但如能及時禁酒和住院治療,多數可恢復,死亡率僅1.5%~8%。酒精性肝硬化的預后不良,據統計約有50%左右的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在5年內死亡,有5%的病人可轉化為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需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肥胖患者每日熱量攝入需減少500~1000千卡(漢堡,炸雞,啤酒等你最愛的食物的熱量可在任何一個有關營養的APP上獲取);改變飲食組分,建議低糖低脂的平衡膳食,減少含蔗糖飲料以及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人并增加膳食纖維含量;堅持有氧運動(慢跑,游泳等),每周4次以上,累計鍛煉時間至少150 min。對肥胖性患者而言,雖然減肥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必須有度,即要有一個合理的目標。目前認為,半年內減重10% 較為合適。若每個月減重超過5千克,將會導致肝功能異常和增加發生膽石癥的危險性。這主要是因為減肥實際上也是一個脂肪動員的過程,脂肪動員過快過猛,超過了機體的代謝能力,脂肪就會到處“跑”,跑到肝臟、心臟等處,危害更大。
對于減肥6-12月體重仍未能下降5%以上的患者,可謹慎選用胰島素增敏劑(二甲雙胍、吡格列酮、羅格列酮)以及他汀類等調脂藥物。是否該使用保肝抗炎類藥物,在我們醫生中也是有爭論的。目前認為保肝類藥物主要用于以下情況:肝功能異常者;肝功能正常,有以下情況:1.肝活檢提示有肝硬化,特別是伴有進展性纖維化,2.合并有代謝綜合征,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3.其他疾病治療用藥可能會導致肝損害。保肝類藥物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好啦,寫了太多,希望伴有脂肪肝的朋友,包括小編的藍朋友能夠早日甩掉脂肪肝,也希望小編能早日甩掉肚子上的肥肉,遠離脂肪肝!
更多消化醫學原創作品,請瀏覽江蘇省人民醫院消化科微信平臺《消化客》 專欄,投稿郵箱gutgue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