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古鎮荊紫關
管理提醒: 本帖被 幽州黜陟使 從 【歷史地理】 移動到本區(2010-04-04)
豫西南有個邊陲名鎮,古色古香的古街道,三省民俗民風的匯聚,充滿了獨具特色的魅力,吸引八方游客慕名前來。這就是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
古鎮見證——明清一條街
“西接秦川,南通鄂渚”的荊紫關,歷史上曾是豫鄂陜三邊地帶最繁華的古老集鎮。如今,從位于該鎮政府西一里外的明清古街上保存完好的店鋪,我們依然可見當年“車船輻輳,商賈云集”的熱鬧景象。
現存的800余間明清古建筑成了古街留給后人的歷史見證,它是我國北方目前保存完好的鄉鎮古建筑群。古街分為南、中、北三條街,南北走向,長達五華里,街道有丈余寬,用鵝卵石堆砌而成,幽雅明朗,干凈而別具風格,房舍沿街的門面,用木板嵌成,晝抽夜閉,便于做生意。商戶多是一進幾院落,兩側有對稱的廂房,廂房后墻高,前墻低,一面坡水,使狹窄的空間得到充分利用。這種木板嵌墻、雕梁疊錯、檐牙高啄的南方建筑在北方十分罕見。在古街的周圍有不少歷史遺跡,清初船工為祈禱神明保佑平安而建的平浪宮、為紀念大禹而修的禹王宮、明清商人往來交易的山陜會館以及關門、萬壽宮、飲馬橋、清石橋等古建筑,千姿百態,各呈異彩,深受中外游客青睞。
漫步在古街道上,昔日的繁盛依稀可見,眾多的竹木、肉食、服裝、布料等專業市場,尤其是做工精細的布鞋、竹席,備受青睞。除了商業的繁榮之外,旅游業也日漸升溫,旱船、秧歌、三省戲展等民俗文化的展演,讓古街增添了新亮點。游客們時常能見到一群青衫皂鞋的漢子,抬著一頂艷麗奪目的轎子,里面坐著女游客,參與古代娶親場景的表演。每到那時,鼓聲、嗩吶聲與人們的笑聲匯聚成了交響樂,在古街的上空回蕩,游人仿佛回到了古老的年代。
三省風情匯聚——白浪街
出古街北關門西1公里,是該鎮又一處獨特景地——“一腳踏三省”的白浪街。據專家考證,在中國版圖上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0余處,而唯獨在這條小小白浪街上,三省均設有基層政府: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湖北省鄖縣白浪鎮和陜西省商南縣白浪鎮。三鎮間相距均為2公里左右。這里因地理位置的特殊而被稱為“豫之屏障”、“鄂之門戶”、“陜之咽喉”。
在白浪街的中央、三省交界之處,聳立著一座三角形的三省界碑,碑身的三面分別鐫刻著“河南”、“陜西”、“湖北”三個省名和簡介。碑的底座是空心的,里面有一塊石頭,人稱三省石,一腳踩上去,便是“一腳踏三省”了。在三省碑以東500米處,三省人民又建起了友誼廣場,高高聳立的友誼塔成了三省碑的完美補充。
在這個小小白浪街上,融匯了三省不同風情。這里有以古都洛陽為代表的黃河文化;有以雄奇三峽為代表的長江楚文化;還有以古都西安為代表的秦晉文化。單看那些民房,可管窺到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湖北人把房子蓋成馬鞍形,陜西人的房子是前低后高,河南人則將房子建成了平面屋頂。走在街上,游客可以同時聽到河南豫劇、陜西秦腔、湖北漢劇。可以聞到從農家飄出的陜西羊肉泡饃、河南胡辣湯、湖北三合湯的不同香味。隨意走進一居民家,游客可以聽到三省不同的方言,因為分屬三省籍貫的家庭組合在當地已屬常事。
更有趣的是,在白浪街掏出手機打電話,無論打到哪一個省都算是長途。因此,常住街上的居民有些家便安裝了三部電話,以方便與近在咫尺卻不同省屬的親友聯系。剛到當地的游客,往往同時收到三省移動電話服務公司發來的問候短信。三省文化風情的獨特匯聚,使白浪街和明清一條街成為游客的必選地。
[ 此貼被此情可待在2006-12-13 22:14重新編輯 ]
描述:荊紫關
圖片:荊紫關1.jpg
描述:荊紫關
圖片:荊紫關2.gif
描述:荊紫關
圖片:荊紫關3.gif
描述:荊紫關
圖片:荊紫關4.gif
描述:荊紫關
圖片:荊紫關5.gif
描述:荊紫關鎮明清一條街
圖片:荊紫關鎮明清一條街.jpg
您正在看的文章來自歷史帝國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原文地址: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php?tid=11146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