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經是指病理性連續3個月以上的月經不來。如果婦女年滿18歲或第二性征發育成熟2年以上尚未見初潮者,稱為“原發性閉經”。此種多因先天性生殖器官異常所致,故較難治療。可采用中醫治療閉經。那么中醫治療閉經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耳針治療:
使用耳穴療法治療疾病,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臟腑、經絡、肢節發生病變,都會通過經絡的傳到作用,從耳廓是上的所屬點反應出來,因此可通過壓痛點壓耳穴或耳穴埋針等也對閉經的治療起到較好的作用。
取穴:子宮、卵巢、皮質下、內分泌、神門、交感等。
二、艾灸治療:
艾灸治療是使用艾絨制成的艾柱、艾卷直接點燃,或加以不同的間隔物,在相應穴位施行熏蒸治療疾病的常用方法,其取材簡單,方法簡便,臨床應用廣泛,在閉經的治療中也起著較好的作用。因艾葉具有振扶陽氣、燥濕逐寒、溫經行血、通經活絡等功效,將其制成艾絨點燃,火力溫和持久,透達經骨經脈,發揮治療作用。下面介紹幾種方。
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腎俞。脾胃虛弱加胃俞、中脘;肝腎不足加命門、陰谷、腰夾脊。施術:將鮮生姜切成直徑月2cm的薄片,用針扎數孔,分別置于所選穴位,然后將艾條放在姜片上,再點燃艾條頂端,使局部有溫熱舒適感,當局部感覺燒燙時,換另一艾條,每穴灸5-7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三、刮痧治療:
刮痧治療是用牛角制成的刮痧板或邊緣光滑的湯勺、銅幣或硬幣在施治部位上順序刮動的治療方法。臨床刮痧方法在閉經治療中也有較好的療效。
刮痧部位:1.背部背俞、脾俞、肝俞、命門、腰陽關;2.腹部上脘、中脘、下脘。關元、歸來。3.下肢部血海、三陰交。
四、拔罐治療:
拔罐治療是以罐為工具,借助熱力使罐吸附在穴位或其他部位的皮膚上而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的一種治療方法。
1. 取穴:脾俞、胃俞、肝俞、腎俞、命門、腰陽關。施術:采用單純拔罐,以閃罐法分別拔在所選穴位上,留罐10-15分鐘。隔日1次,5-10次為1個療程。
2. 取穴:關元、歸來、氣海、中極。施術:可針刺后拔罐或用單純拔罐,留罐10-15分鐘。隔日1次,5-10次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1.皮膚過敏者、全身枯瘦者或皮膚失去彈性者、劇烈抽搐、煩躁不安者忌用;2.重度貧血、有出血傾向者、妊娠婦女的下腹部與腰骶部及婦女月經期禁用。
治療閉經的方法很多,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