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和尚不是不吃肉,而是不吃葷,那不吃肉是從誰開始的呢?

游本昌扮演的濟公

在大多數人的固有印象里,和尚是不能吃肉的,《西游記》中一心口腹之欲的豬八戒,總在取經路上被師父批評,《活佛濟公》中說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濟癲和尚,也一向被視為和尚界的荒唐代表。這些影視作品中的和尚角色,無疑佐證了和尚不能吃肉這一點。

但事實上,早期的佛教是允許吃肉的,只不過到了豬八戒和濟癲和尚的年代,僧人禁止食肉已經成為了佛家戒律。

一、佛家戒律

和尚的戒律之一是不食葷腥。今天的葷通常指雞鴨魚這些肉食,但最初并非如此。

“葷”字的偏旁是草字頭,可見“葷”本與植物有關。事實上,葷最早的時候音同熏,意思是氣味熏人的植物。《本草綱目·菜部》談到“葷”時,講“五葷即五辛,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其中“道家以韭、薤、蒜、蕓薹、胡荽為五葷;佛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為五葷”,大抵都是一些氣味濃烈的調味料,和肉類并無干系。佛家認為吃五葷耗散人氣,有損精誠,所以戒葷食。

至于“腥”,其實和今天的葷更加貼近,指的是雞鴨魚肉等肉食。佛教通過“托缽乞食”來修行,托缽乞食的所得具有偶然性,和尚并無挑剔的余地,因此早期的和尚,只強調不殺生,而不禁止吃肉。

不過,早期佛教對和尚所吃的肉有一定要求,必須是“三凈肉”。何為三凈肉呢?“一我眼不見其殺者,二不聞為我殺者,三無為我而殺之疑者”,即為三凈,也就是不在自己面前被殺掉的動物、不是專門為自己殺掉的動物、沒有因自己而死的動物,它們的肉就是三凈肉。

此外還有“五凈肉”,在“三凈肉”的基礎上增加了“鳥食”和“自死”兩項。所謂鳥食,就是弱肉強食下被鳥獸蠶食的動物;所謂自死,就是自然死亡的動物。

而僧人不能吃肉的傳統,是從南梁開始的。

二、不吃肉

南梁開國皇帝,即梁武帝蕭衍。蕭衍早年是南齊的臣子,以門蔭入仕,官至雍州刺史。后因東昏侯蕭寶卷驕奢淫逸,誅殺重臣,蕭衍便擁立南康王蕭寶融為帝,起兵討伐蕭寶卷,并于永元三年(501年)攻陷南齊國都建康。中興二年(502年),蕭寶融禪位于蕭衍,南梁建立。

年輕時的蕭衍可稱文韜武略,博古通今,稱帝后他也勤于政事,著述繁多,私德上廉潔勤儉,幾近無可挑剔,后人認為“歷觀古帝王藝能博學,罕或有焉”。但這一切贊譽成就,都是他在不沉迷佛教的時候取得的。

蕭衍原本儒釋道三家并用,但晚年篤信佛教,自稱“三寶奴”,甚至置江山于不顧,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舍身”,即為佛法而獻身,也有離開俗世,皈依佛門的意思。蕭衍分別在大通元年(527年)、中大通元年(529年)、中大同元年(546年)、太清元年(547年),四次到同泰寺出家為僧,滿朝公卿每一次都得以上億的錢將他“奉贖”出來。也因此,蕭衍被人稱作菩薩皇帝。

天監十六年(517年),蕭衍下詔,規定宗廟不僅不能用活的牲畜來祭祀,還不能用干肉和酒類,所有祭祀用品都用蔬果代替。后又援引《涅槃經》《楞伽經》等諸多教典,頒布《斷酒肉文》,以“佛法寄囑人王”為辭,即以護法國王的身份,先自為誓,禁絕酒肉。命令“若復飲酒酣肉不如法者,弟子當依王法治問”,表達了他主張蔬食維護戒律的決心。

蕭衍撰寫《斷酒肉文》后,舉辦了千余人大法會進行唱講,并當眾宣誓,會后有僧尼不服禁絕酒肉這件事,以“律中無斷肉事及懺悔食肉法”為依據,對蕭衍進行反駁。為了制服這些僧尼,蕭衍又進行了一次御前會議。

這次御前會議由他親自發問,由莊嚴寺法超、奉誠寺僧辯、光宅寺寶度三位大僧人主講,三位僧人遵照梁武帝的旨意,給出了僧尼必須禁絕酒肉的結論。從此以后,南梁僧尼斷肉成為傳統。但在北方地區,依然允許僧人吃肉。

直到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周武帝宇文邕令儒釋道三教進行了大規模的論辯,后又以“三不凈”為由裁撤佛教,進行了大規模的滅佛運動。“三不凈”,即佛主釋迦牟尼娶妻生子不凈、僧人食肉不凈、佛教徒各法派互相攻擊不凈。

北方僧人遭逢大難之后,開始主動改變自己,修改佛門戒律,將僧人不得吃肉添入其中。此后在中原的廣大地區,僧人不吃肉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并作為佛家戒律一直流傳至今。

三、吃肉的和尚

中原大地漢傳佛教的和尚因梁武帝蕭衍一紙詔令,從此茹素,但在中原之外的廣大地區,諸如南傳佛教、藏傳佛教的和尚,雖然不主張殺生,但也不要求純素。

南傳佛教,也即上座部佛教,廣泛分布于東南亞地區的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老撾,以及南亞的斯里蘭卡。南傳佛教繼承了僧人化緣的傳統,或是由僧人托缽乞食,或是由附近人家輪流送飯,出家人對所得的食物不能挑剔,因此所得食物隨緣而食,并無禁止食肉的規定。

藏傳佛教,也即藏語系佛教,俗稱喇嘛教,廣泛分布于中國藏族和蒙古族聚居區,以及蒙古、不丹、尼泊爾和印度的錫金邦、喜馬偕爾邦等地。藏傳佛教因教徒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青藏高原之上,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環境嚴酷,又有嚴寒、凍土等因素影響,適宜生長的作物少之又少,因此日常生活中不禁葷食。但在特定的時間、場合,如修觀音法門、藥師法時,仍然要求身口不得有異味,不得食肉。

日本的佛教傳自中國,最初也是不吃肉的,但平安時期,日本佛教出現了一個特殊的教派——凈土真宗,凈土真宗主張“肉食妻帶”,即和尚可以吃肉和娶妻,但在當時,這種流派只是佛教的小小分支。一直到明治維新時期,明治政府為削弱佛教的影響力,規定僧人可以自己決定娶妻、吃肉和蓄發,國家不把僧侶當作特殊群體對待,自此日本佛教的僧人不必茹素,日本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佛教文化。

需要知道的是,不同流派的佛教雖然對吃肉一事持有不同的態度,但對吃肉這一行為本身并不褒揚,且無論是藏傳佛教還是南傳佛教,對漢傳佛教不吃肉的行為習慣,都表達了正面的態度,認為不食肉是虔誠修行的一種表現。此外,佛教對弟子為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殺生食肉的行為,也是絕對禁止的。

文史君說

漢傳佛教僧尼吃素是一種特殊的歷史文化現象,其真正貫徹與普及以梁武帝蕭衍《斷酒肉文》的頒布為標志,而漢傳佛教未輻射到的地區,也因當地特殊的文化傳統和地理環境,產生了獨特的佛教文化,對吃肉一事,也有著不同的態度。

參考文獻

熊遠濤:《佛教僧尼斷肉淺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

夏德美:《論梁武帝的<斷酒肉文>與佛教中國化》,《煙臺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春風小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酒肉和尚現象試釋
和尚化緣是因為寺院缺少食物嗎?
素食文化:斷酒肉令以身作則 千古一帝萬世流芳
和尚化緣到葷菜怎么辦? |
饕餮中國︱“素菜”何以在中國菜中自成一派
佛教分餐制和禪茶素食溯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犍为县| 汨罗市| 建始县| 韶山市| 甘南县| 宾川县| 岚皋县| 新化县| 沛县| 呈贡县| 江源县| 雷波县| 珲春市| 米林县| 吴江市| 宁波市| 平顶山市| 奇台县| 金堂县| 兰西县| 津市市| 西峡县| 嵩明县| 澄江县| 璧山县| 山阴县| 资溪县| 隆回县| 湘乡市| 平潭县| 南澳县| 磐安县| 永清县| 万全县| 仙桃市| 浏阳市| 福建省| 朝阳市| 泰兴市| 蛟河市| 辽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