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0日,聯合國發表公告稱,印度人口超越中國的時間節點大約在2024年4月中旬,并預測印度人口將在2064年增至17億。
與普遍低生育率、甚至陷入人口負增長的東亞、西歐國家相比,印度在過去的20年中,人口保持著穩定增長,而拉長時間坐標,從二戰后世界經濟復蘇的1950年代開始,印度的人口同樣維持了穩定的線性增長。
隨著19世紀英國對印度殖民統治的穩定,印度有了明確的人口統計。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個歷史時期印度的人口規模,探究一下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是怎樣煉成的。
1950年代以來的印度人口增長趨勢
一、19世紀之前的印度人口增長
大約4000年前(公元前2000年),古印度河文明繁盛期,印度半島人口為400萬至600萬。
1526年,突厥化的蒙古人鐵木兒的后裔巴布爾在印度建立起了莫臥兒帝國,16世紀,莫臥兒帝國逐漸強大并統一了印度半島,鼎盛時期的莫臥兒帝國控制了今天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絕大部分土地。作為一個中央集權專制國家,莫臥兒帝國對各地實現了有效統治。公元1600年前后,莫臥兒帝國的經濟產值僅次于中國,位列世界第二,占比約22%。經濟的增長帶來了人口的增長,1700年,莫臥兒帝國的人口達1.5億,帝國鼎盛時期人口規模接近2億。
其實,早在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率領船隊來到印度。160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隊到達印度西海岸的蘇拉特地區。但是,由于莫臥兒帝國的強大,歐洲基督教殖民者只能以點狀建立貿易點的形式擴大對印度的影響,前后花費超過160年的時間,才逐漸完成對印度半島的滲透并建立統治。
17世紀,英國使團覲見莫臥兒統治者,申請貿易特許權
18世紀中葉,印度半島因自然因素糧食歉收,加之帝國衰退期沉重的稅賦,爆發了多次大規模饑荒,僅1769-1770年的孟加拉大饑荒就導致超過100萬人死亡。加之莫臥兒王朝對內頻繁爆發平亂戰爭,對外又頻繁發生抵抗歐洲殖民者的戰爭,在歐洲殖民者完全占領印度半島初期,印度人口數量對比18世紀初有所下降。
英國報紙刊登出的1769-1770年孟加拉大饑荒的圖畫
二、19世紀的人口穩定時期
18世紀印度人口逐漸增長恢復過億的人口規模,但整個19世紀到20世紀20年代,印度的人口都處于緩慢增長狀態。
哈佛大學社會學家金斯利·戴維斯的研究顯示,自 1800 年以來,印度的人口在大約50年的時間里幾乎保持不變,約為1.25億。
1881年,印度人口已增長到約2.5億,同時期中國的人口數量約4.2億。1881年的人口統計數字維持到了1921年。這一時期印度本土并未發生大規模戰爭,其人口增長顯著地受到其他因素的掣肘。
那這個因素是什么呢?
英國殖民前期,雖然由英國人帶來的貿易增長帶動了印度經濟增長,但印度的農業生產力卻停滯在封建統治時代,導致人口增長超過了農業生產力發展,隨著偶發的自然災害和傳染病因素降臨,印度人口極易陷入凈減,饑荒的頻發一度甚至讓部分英國殖民者認為,印度這片土地的生產能力已經被開發殆盡。
1891至1901年,印度經歷了一個饑荒和大規模瘟疫、瘧疾同時爆發的時期,印度人口在這期間凈減少約40萬。
1901至1911年,當饑荒結束,印度又迎來了一個人口快速增長期,短短10年時間,印度人口增長了約1580萬。
進入1910年代,印度再次爆發饑荒、瘟疫和瘧疾,僅1918年大流感就導致約1400萬人喪生。
1918年印度大流感期間的印度醫院
三、人口快速增長時代來臨
走出大流感陰霾后,從1921年開始,印度人口就開始了延續至今的持續增長。
1921至1951年是英屬印度人口的高增長時期,在此之前,印度半島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高的人口增長。
1921至1931年,英屬印度人口凈增2760萬。
1931至1941年,英屬印度人口凈增3940萬,1931年英屬印度的人口年增長率為0.0028%,到1941年,這一數字達0.004%。
到1951年,原英屬印度人口達到3.61億,比1941年增加了4200萬。
1921至1951年的30年間,英屬印度人口總計增加了1.09億。
印巴分治后,印度聯邦人口為2.25億,后續由于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二選一的印度土邦絕大部分選擇印度,印度國家人口在50年代初為約3億。
之所以1921至1951年只能被算作高增長,這是因為印度人口真正意義上的爆炸式增長發生在50年代以后,即便印巴分治后兩國間大小戰爭不斷、印度國內宗教極端勢力不時挑起事端導致大規模死亡。
獨立以后,印度在美蘇兩大陣營之間左右逢源,獲得了大量實物和技術援助。美國不僅直接對印度進行糧食援助,還為印度農業加持化肥和灌溉領域資本投入,印度糧食產量大幅增加,消除了饑荒對總人口增長的威脅。
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和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
1951至1961年,印度人口增長7810萬。
1961至1971年,印度人口增長1.09億,增長率達24.8%。
1971至1981年,印度人口增長1.376億,增長率較上一個10年繼續走高,達25%。這一時期印度政府已經開始重視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但收效甚微。
1981至1991年,印度人口增長超過2億,總人口達8.46億。
2001年,印度人口突破10億,進入21世紀,印度人口增長有所放緩,但依然高于東亞和西歐國家。
文史君說
現代印度國家起源于古代印度河文明,印度半島人口隨著半島經濟的發展逐漸增長,經年累月增長到千萬、億萬。歷史上由于自然災害、人為戰亂、衛生醫療等因素的影響,印度半島人口也經歷過銳減,并且直到20世紀,英屬印度人口增長仍深受自然因素影響。但是1921年以后,印度迎來了持續的人口增長。印巴分治后,印度分得絕大部分人口,印度人口在20世紀下半葉以更加驚人的速度增長,最終將在2024年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參考文獻
Tim Dyson, A Population History of India: From the First Modern People to the Present Da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Kingsley Davis, The Population of India and Pakistan,1951.
Mytheli Sreenivas, Population Bomb? The Debate over Indian Popul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ORIGINS.
(作者:浩然文史·And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