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清平樂》海報(劉太后、仁宗、曹皇后)
一、劉太后的權(quán)力之路
劉太后出身低微,本來嫁于銀匠龔美。后來因為家貧而入宮,任職于東宮的宦官將其送給身為太子的真宗。劉太后聰明能干,深得真宗喜歡,史書記載其“后性警悟,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帝每巡幸,必以從。”也就是說她因為總是陪真宗批閱奏折處理政事,真宗在政治上對她也有所依賴。
真宗晚年久病,而皇太子年幼,所以政事便落入劉后手中,她積極在朝中安排自己的勢力,聯(lián)絡(luò)大臣。真宗晚年,丞相寇準立主廢除劉后之權(quán),以太子監(jiān)國。但寇準因酒后失言,被后黨丁謂抓住機會,上書真宗將其貶官。寇準一黨鋌而走險,試圖政變廢后,敗落后,寇準被貶。于是出現(xiàn)了劉后與宰相丁謂共掌權(quán)力的局勢。
(清平樂 劉太后)
真宗駕崩后,年僅13歲的太子即位,即仁宗。遺詔尊劉后為皇太后,“軍國事兼權(quán)取皇太后處分”,劉太后因此名正言順的取得了權(quán)力。劉太后此時表現(xiàn)出極高的專權(quán)欲望,試圖提高自己在朝堂中的威望,行用的禮儀向皇帝的規(guī)格靠近。但是,宋代素以祖宗家法為政治原則,所以劉太后的舉動定然遭到朝臣激烈反對,以參知政事王曾為首的一批大臣與后黨進行斗爭,維護祖宗之法。
《清平樂》仁宗和背后垂簾的太后劉娥
乾興元年(1022年),劉后試圖摒棄仁宗,自己處理政事,于是借口仁宗還是個孩子,每天起床晚,所以單獨接受群臣的朝見。這一舉動在朝堂之上引發(fā)激烈爭執(zhí),最終王曾援引漢代故事,說“東漢故事。皇帝在右、母后在左,同殿垂簾”,用垂簾聽政的方法挫敗了劉后,保證了小皇帝對政治的參與權(quán)。王曾還以漢代呂后,唐代武則天的事跡來警示劉后,勸她一心一意輔助小皇帝,而不要有別的念頭,免得百年之后禍及劉氏一門。劉后大壽時,她試圖讓仁宗率群臣給他行禮,但范仲淹堅決駁斥,說國禮和家禮應(yīng)當區(qū)分,皇帝不能在公共場合行大禮,劉后也只好作罷。
《清平樂》劉鈞飾演范仲淹劇照
劉太后雖然處心積慮地營造她的專制,但是最終還是失敗,因為宋代的制度設(shè)計和祖宗之法中,對于后妃防范十分嚴格,如果有人試圖逾越界限,定然受到群臣的激烈反對。這些法律化的規(guī)定,使劉后破除這些阻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清平樂》劉娥劇照
二、“貍貓換太子”之謎
劉太后在歷史上更為人知的一面,當是《貍貓換太子》的故事。經(jīng)各流派戲曲的演繹,此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是說,真宗晚年病重,劉后與奸臣郭槐勾結(jié),誣陷忠臣寇準,并將李妃所生之子,用一只貍貓換掉然后據(jù)為己子,并將李妃打入冷宮。在寇準的營救下,李妃被救出宮外,但最終她哭瞎了眼睛。最終,經(jīng)包公的英明神武,查明了案情,仁宗與母親得以團聚,劉后則受到懲罰。
某一個劇版的《貍貓換太子》
但這一故事純屬虛構(gòu),這一雜劇出現(xiàn)在元代,到了清代故事框架才完全成型。不過藝人的高明之處在于沒有虛構(gòu)歷史人物,而是就一時代歷史人物而演繹故事情節(jié),最終讓聽眾覺得似是而非,歷史上確有其事。只需仔細核對時間,便知此故事之誤,例如包拯開始做官之時,故事主人公劉太后、李宸妃早已經(jīng)去世。
在《宋史》的記載中,仁宗出生后,“章獻皇后無子,取為己子養(yǎng)之”。可能只是當時皇后受寵,宮中一個正常的行為。仁宗的確也一直視劉太后為生母。在其病重之際,既大赦天下,又下詔求天下名醫(yī),詔回劉太后流放之人,為其祈福。劉太后死后,仁宗叔叔告訴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但幸運的是,丞相呂夷簡在李太妃死亡之后,勸諫劉后以皇后之禮下葬李妃,告訴她紙包不住火,希望她謹慎行事顧全宗族,劉后照做。仁宗為母親更換棺木時,發(fā)現(xiàn)“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銀養(yǎng)之,故不壞。”怒氣因此消減。劉后從而避免了仁宗知道真相后被清算。
《清平樂》為李太妃更換棺木
但這個故事反映的是真宗一朝的權(quán)力博弈以及仁宗朝這一段歷史。在民間小說家和民間百姓腦海中,對于這段歷史也有一段屬于自己的記憶,他們難以閱讀真實的史料,對于真宗末年的真實權(quán)力斗爭,有所耳聞但不知真相,因此流傳這段歷史的另一種版本。
三、劉后、仁宗的母子關(guān)系
仁宗的親生母親李氏本是劉太后為修儀時身邊的一個婢女,意外得真宗寵幸而懷孕,于是劉后便將孩子帶到自己身邊撫養(yǎng)。可憐的李氏則因為恐懼劉后的權(quán)勢,至死也不敢公開這件事情。但劉后對于仁宗,照顧可謂是盡心盡力。仁宗年少繼位,在未納皇后之前,一直居住在劉太后的宮中,由劉后親自照顧其飲食起居,仁宗吃什么都要親自過問,《宋史》記載“章獻禁蝦蟹海物不得進御”,為了仁宗的健康,不讓其食用海鮮。對于小皇帝的教育,她也十分上心。挑選儒臣為其講述儒家經(jīng)典,并且嚴格監(jiān)督其言行,“動以禮法禁約之”,努力使其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
《清平樂》王凱飾演的仁宗劇照
但劉太后也不是一個毫無野心的賢妻良母,她一直把權(quán)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遲遲不肯歸政于仁宗,甚至有過僭越之心,只不過都被儒學士大夫階層扼殺在搖籃里。隨著仁宗的漸漸年長,雖然母親對他的照顧十分周全,但他不甘心只是做一個傀儡皇帝,因此他的心情十分復(fù)雜。但劉后在世期間,仁宗還是盡量維持與母親的和諧關(guān)系。但在劉后去世,仁宗親政后,就立即有所動作。仁宗打壓劉太后重用之人,清除劉太后在朝中的勢力,讓那些被劉后貶黜的官員回京,任用自己的親信,從而來提高皇權(quán)的威信力。而這也是宋朝制度設(shè)計合理的地方,使這一權(quán)力過渡沒有引發(fā)更大的危機。
《清平樂》宋仁宗劇照
文史君說:
宋代的劉太后,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但是個人的意志終究無法戰(zhàn)勝時代的束縛,武則天的機遇再不可求。牢固的祖宗之法和強大的士大夫群體,讓她只能屈服。最終,劉后也不得不自稱為“趙家老婦”,而不能有所僭越。至于小說戲曲中的“貍貓換太子”形象,則帶有很多演義的成分。從整體來看,劉后在仁宗時期,雙方還是維持了一個母慈子孝的局面。
參考文獻:
[元]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
王瑞來:《“貍貓換太子”傳說的虛與實》,《文史哲》,2016年第2期
祝建平: 《仁宗朝劉太后專權(quán)與宋代后妃干政》,《史林》,1997 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