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影視劇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功勛卓絕、有情有義的漢武帝形象,毛主席的“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更是將漢武帝的形象拔高到歷代帝王的最高典范。然而,回望歷史上漢武帝的形象與評價,卻存在較大差異。
漢武帝影視形象
一、正史中的漢武帝形象
漢武帝是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7歲被立為太子,10年后登上皇位,開始了他長達54年的統(tǒng)治。西漢王朝從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建國,到公元8年王莽代漢建立新朝,一共經歷了12位皇帝,歷時210年,漢武帝一人統(tǒng)治時長就占據了整個王朝的1/4。
《楚漢傳奇》中的漢高祖劉邦
從統(tǒng)治才能來看,武帝無疑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物。即位之后,為了有效地統(tǒng)治,在文化上罷黜百家,確立了儒家的至尊地位,使儒家學說在封建社會一直屹立于正統(tǒng)地位。
在諸侯王問題上,他采納了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就是將諸侯王的勢力越分越小,直至最后采用酎金奪爵。想當初,他的父親漢景帝想要解決諸侯王做大的問題,結果引發(fā)了七王之亂,差點毀了大漢基業(yè)。所以說,漢武帝的治國能力,絕對不是蓋的。
《漢武大帝》中的漢景帝
在對外開疆拓土方面,漢武帝的事跡更是為世人所津津樂道。他從元光六年(前129年)開始反擊北邊匈奴,一改昔日漢朝對匈奴的防守弱勢地位。其中的河南之戰(zhàn)、河西之戰(zhàn)和漠北之戰(zhàn),將匈奴逼退至大漠以北,為西漢邊境帶來了較長時間的安寧。同時,他派遣張騫等人出使西域,使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不斷向外輻散。
漢武帝還很有經濟頭腦,他采用均輸、平準之法,有效調控市場物價,還通過鹽鐵官營以達到國家聚斂財富的目的。
反正史書的記載中,漢武帝的人設就是雄才大陸。
《大漢天子》中的漢武帝
二、市井中的漢武帝的形象
漢武帝作為一代叱咤風云的大漢天子,民間各種傳說自然很多,且時間先后不一,有的是在他生前就廣為流傳,而有些是在他離世后在市民中相傳的。這些市井小說在流傳過程當中總是會被人為地打上感情烙印,所以它們的真實程度會大打折扣。
(漢武帝 劇照)
在魏晉時期,道家求仙是時代的主題,當時漢武帝的形象也并不是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為世人敬仰,反倒更加凸顯他的愛戀故事與求仙過程。
漢武帝幼年金屋藏嬌的典故婦孺皆知,但是翻看《史記》《漢書》等正史,卻不見對此事的任何記載。這件事在《漢武故事》當中倒有詳細的記載。這個情節(jié)或許真的是年幼的漢武帝干的,但也有可能是阿嬌母親為了促成劉徹與阿嬌的婚事故意編造的,還有可能是身邊的宮人們杜撰出來的。最終,這個故事流傳到民間,婦孺皆知。
影視劇中的陳阿嬌
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都是以追求長生不老著稱的帝王。當時武帝重視和信任的方士很多,有李少翁、繆忌、少翁、欒大等等,武帝對他們的寵信超過了朝中大臣,武帝甚至還指使方士詛咒冒犯過他的大臣。
但是漢武帝的求仙活動一無所獲,多次被方士蒙騙,還死不悔改。但在民間傳說當中,漢武帝的求仙活動卻是獲得了上蒼的回應,比如說他身患重病之時得到神君的治療才漸好,東方朔是作為謫仙人出現(xiàn)在他身邊的,等等。
民間傳說的記載當中,漢武帝在求仙過程當中時時保持謙卑、誠惶誠恐、荒誕不經的姿態(tài),這與正史當中描述的威嚴的天子形象很不一樣。
三、漢武帝晚年悔過之謎
后世對漢武帝的認識多來源于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在書中司馬光用了六卷的筆墨對漢武帝的一生進行了詳實的介紹。《資治通鑒》記載武帝在前期銳意創(chuàng)新,不斷向外開疆拓土,但連年征戰(zhàn)使得國內的百姓怨聲載道。在征和四年(前89年),漢武帝幡然醒悟,在輪臺下罪己詔,并且下令遣散了眾多方士,表明漢武帝的治國方針從前期的“尚功”轉向“守文”,司馬光說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禍”,使西漢王朝的歷史得以延續(xù)數百年。
近年來,北大教授辛德勇在《制造漢武帝》一書中,一步一步推翻前人的說法。
首先,有關“罪己”的記載,在《史記》與《漢書》正史當中都不見記載,而所謂“輪臺詔”也是在《漢書·西域傳》當中才有記載,其中的“悔遠征伐”字樣,看起來更像是漢武帝因為在西域戰(zhàn)爭受挫后所作出的戰(zhàn)略調整,而不是整個國家戰(zhàn)略的完全更移。班固沒有把這份詔書放在《漢書·武帝紀》當中,可見他也不認為這份詔書是治國理念的一個轉折。
影視劇中的漢武帝
其次,我們要看到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鑒》時的史料取舍。《資治通鑒》為什么叫《資治通鑒》,這個書名是宋神宗賜的,就是為了“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司馬光在寫《資治通鑒》的時候旁征博引,他用的史料都標明了出處,那些對武帝的描述未見于正史的材料,多出于《漢武故事》。
那《漢武故事》可靠嗎?《漢武故事》應成書于南朝劉宋時期的王儉,這本書怪異離奇、荒誕不經,實在不宜作為史料來使用。以嚴謹著稱的司馬光為什么要選取這種史料呢?很可能是因為與王安石一派相爭,為了更好闡釋他的政治主張,而且通過塑造一個勇于改過自新的漢武帝形象,對于勸諫宋代帝王及時改過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文史君說
我們常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某種程度上,這句話確實反映了不同的主觀意識,對歷史事實的修改過程。漢武帝作為一代風云人物,形象顯得撲朔迷離。后世的史家將他稱頌為一代雄主,而方士們則將他追捧為信仰方士能夠太平興國的典范,尤其在魏晉神仙思想的渲染之下,他的形象更加充滿玄幻色彩。在民間非主流的話語中,漢武帝的形象總是被嘲弄。
叱咤風云的帝王形象,卑微求仙者的形象,迷途知返的悔過形象,這些都是漢武帝的真實形象嗎?或許都是,也都不全是。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13年版。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2016年版。
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09年版。
辛德勇:《制造漢武帝》,中華書局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