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象征紫禁城
辛亥革命后,溥儀仍坐據紫禁城,小朝廷里面,清朝禮儀一樣不少,民國時期寫成的《復辟始末記》也說,清朝滅亡后,“清室遺老,以擁戴故君為職志”,有君主有臣下,這堆人聚在一起整天罵民國,商量復辟,“無日不默祝暗禱”。其后這些人就緊鑼密鼓進行了一系列復辟活動。
一、滿懷希望的復辟激動期
辛亥革命之后,親王溥偉、善耆,貝勒載濤,江寧將軍鐵良等皇族貴族,迅速聚集在一起,組成宗社黨,該組織以八旗子弟為下層,以滿族權貴為骨干,以復辟大清為中心,其動作之活躍,儼然為民初之最。
左起:鐵良、溥偉、載濤
宗社黨雖成立得很倉促,但他們財力雄厚,復辟熱情極高,所以勢力遍布極廣。尤其在京師直隸、龍興之地東北、武昌首義的湖北,宗社黨根基最深厚,他們以這三地為基地,觸角向外延伸,很快沿海諸省、西北內陸都“有黨人的活動痕跡”。
宗社黨首領溥偉、善耆端坐青島,遙控全國黨人活動。1912年,溥偉聯合川島浪速,策劃了第一次滿蒙獨立,籌建北清帝國,打算以龍興之地為根基再度揮師中原。此事因袁世凱積極干預而失敗。
善耆
同年,宗社黨另一頭目允升進入蒙古,與沙俄勾結,一度打算拉攏民國地方軍閥,以沙俄為后援,但活動失敗了。
1913年夏天,溥偉三顧茅廬,請來了前清老臣陳毅、于式枚等人,共同策劃了癸丑復辟,該次復辟拉攏了軍閥張勛,但事情敗露,宣告失敗。
此后袁世凱為復辟造勢,宗社黨等遺民居然幻想袁世凱是良心發現,要還政于大清。他們通過種種手段,連上了袁世凱的線,答應袁世凱復辟大清之后“復還袁氏內閣總理之任”,“大清皇帝封項城(袁世凱)為王爵,世襲罔替”,儼然把他當成了新版吳三桂。但是袁世凱自己當皇帝的心思很堅定,堅決不同意,這事兒也就不了了之了。
至1917年張勛復辟之前,宗社黨等人活躍異常,雖然多次復辟全都失敗,但仍滿懷希望,堅持不懈。
袁世凱
二、張勛進京,復辟的高潮
袁世凱死后,清遺民三步齊動。允升回龍興之地東北,拉攏奉系,準備伺機而動;康有為等人在京師策反馮國璋;上海的鄭孝胥則拉攏一批文人為他們搖旗吶喊、出謀劃策,《鄭孝胥日記》就說“馮等已一致舉龍旗復辟,十五六日可宣布”。
鄭孝胥
在這緊鑼密鼓的活動中,有人主動加入了復辟陣營,此人就是張勛。張勛曾參與了1913年的癸丑復辟,但被扼殺在搖籃里?!稄捅偈寄┯洝氛f張勛“受恩深重,不可忘也”,他的軍隊為不忘皇恩,堅持前清發型,稱“辮子軍”。張勛主動聯系了遺老們,表示全力支持。張勛的加入,給復辟活動提供了巨大的軍力支持。
張勛
在1916年,張勛、陳毅、劉廷琛等人合謀,要縱橫軍閥,舉國一致,光復大清。為此張勛多次樂此不疲地召集各地軍閥在徐州開會,商討復辟事宜。通過開會,張勛合法地成為了十三省盟主,取得了名義上優先統合全國的資格。
至1917年6月,張勛進京,此后康有為等文人也入了京,文武圣人會師,距復辟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7月1日,張、康二人將睡夢中的溥儀抬上龍椅重新登基,改元宣統九年。至此時隔6年,大清似乎重新登上了歷史舞臺?!榜Y驅九陌看龍旗”,在京城的滿清遺老見龍旗重新懸掛在紫禁城上,都痛哭流涕。
張勛
但是好景不長,兩天之后的7月3日,段祺瑞組成討逆軍,反攻京師,12日就攻入京師,由此丁巳復辟失敗,大清又亡了。此后宗社黨基本銷聲匿跡,但宗社黨頭目仍在活動。
段祺瑞
三、悲憤蕭索復辟冷藏期
丁巳復辟的失敗把遺老們打擊得不輕,這次復辟,遺老們可謂準備齊全,投資巨厚,但仍然失敗了。而辮子軍的失敗,又讓遺老們喪失了唯一一支支持復辟的正規軍。復辟的軍事基礎碎成了渣。大多數遺老或接受了現實、閉門不出;或自甘墮落、吃喝玩樂、混吃等死。
至20年代,溥儀終于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也想光復大清,所以此時以溥儀為核心又聚集起了一批遺老,這些人就是內心強大、生命不止、斗爭不熄的的鄭孝胥、羅振玉等文人遺老。
溥儀
1924年舊貴族金梁給溥儀上了《列舉賢才折》,向溥儀推薦了30多位復辟必用的人才,以補充人才不足的困局,這些人多為舊宗社黨成員,因此計劃龐大,時人稱之為“甲子復辟”。
可這一年,馮玉祥進北京了。
馮玉祥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皇上連個落腳之地都沒有,何談光復?民國不守約定,致使皇上蒙塵,流落在外,這無疑打了所有遺老的臉,遺老們斗志復燃,為解救皇上四處奔走。由此復辟之事又被提上日程。
馮玉祥
四、勾結日本,行為變質
20年代的中國進入軍閥大混戰時期,有錢無兵的滿清遺老,對各種軍閥都進行了投資拉攏,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再經過一系列失敗的挫折,滿清遺老思考原因,他們不認為清朝已經告別了歷史,反而認為是中國軍閥反復無常,敵人民國太過強大, 必須引用外援。諸多外援中,只有日本和大清同文同種同帝制,地緣相近容易獲得援助,所以他們跪倒在日本天皇的腳下。
清朝遺老
至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溥儀就是在一干遺老的簇擁下登上日本船只去東北的。而日本人捏準了溥儀等人復辟的渴望,遂加以利用,以華制華,扶植他們成立偽政權,將他們樹立為擋箭牌。
其實從他們勾結日本的那一刻起,他們的行為就完全變質了。他們的復辟行為由中華民族內部的權力之爭,變成了勾結侵略者的敵我矛盾。所以他們即便成立了政權,也必然不能成為他們理想中的“國家”。
溥儀
文史君說
王國維曾說:日本非徒以皇上往日之余尊,亦且視為中國將來之共主,凡在臣僚,誰不慶幸?連大國學家、大文人尚對日本如此認識,認為日本會尊重溥儀,會維護溥儀的地位和尊嚴,會幫大清復辟,何況一般遺老!這就造成了遺老們對日本一切行為的根本性誤讀。清朝滅亡是歷史的必然,歷史給過清朝自救的機會,但它沒有抓住。因封建愚忠或不想放棄舊有特權,遺老們遂對清朝心心念念,直至墜入日本人的彀中,成為漢奸萬劫不復,這也是時代的悲劇吧。
參考文獻
《復辟始末記》,上海譯文出版社,1917年。
程太紅:《清遺民復辟活動論略》,《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9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