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尿酸癥是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密切相關的代謝綜合征,被稱為“第四高”。近年來,此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且,高尿酸癥患者往往也合并有其他“三高”。 何為高尿酸癥 要了解高尿酸癥,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尿酸。 據哈醫大四院內分泌三病房主任閆爽教授介紹,尿酸是人體內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人體內每天產生的尿酸和排出的尿酸,是個相對恒定的值,約2/3經尿排泄,另1/3由腸道排出,或在腸道內被細菌分解。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特別是富含蛋白質和嘌呤的食物攝入增加,人群中高尿酸血癥發生率逐年遞升。當尿酸生成增多或尿酸排出減少時,均可引起血中尿酸鹽濃度增高。血尿酸值超過420μmol/L時,即可確定為高尿酸血癥。 痛風為高尿酸癥最常見表現 痛風是高尿酸癥最常見的表現,是體內尿酸過多、尿酸鹽結晶在關節處沉淀的結果。它與一般關節炎的區別在于,不僅疼痛,還伴有患處紅腫、發熱。 痛風疼起來毫無征兆,突如其來。起初一年只發生兩三次,每次只持續幾天,疼痛部位僅限于大腳趾關節。當高尿酸得不到控制時,疼痛發作會越來越頻繁,癥狀越來越嚴重,逐漸波及到指、趾、腕、踝、膝關節等全身關節,尿酸結晶不斷沉積,慢慢地形成了結石一樣的痛風石。痛風石逐漸增多,體積增大,關節就會永久性畸形。 閆爽提醒大家,痛風在冬季尤其高發,原因是冬天氣候寒冷,進食火鍋等熱、燙食物的機會增加,使人們無意中攝入了更多嘌呤。 無癥狀小心腎損害 并不是所有高尿酸癥患者都會患上痛風癥。一般來講,如果血尿酸高卻沒有關節痛,病人不需要服藥治療,但為了預防痛風癥發生,應少吃含嘌呤多的食物,多喝水。 但是,有一部分病人的尿酸鹽結晶會在腎盂、輸尿管或在腎小管及腎間質沉淀,形成腎結石。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會出現浮腫、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壓、貧血等腎功能受損害的表現,最后發展為腎功能衰竭,甚至導致尿毒癥(大量服用止痛藥也會提高腎衰竭的危險)。 多喝水、減少嘌呤攝入量 閆爽建議,人們應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控制好尿酸水平。 首先要多喝水。每天喝8~10杯開水,足夠的尿液量有助于尿酸排泄,可降低尿中的尿酸濃度,預防尿道結石。 其次,飲食上要多吃嘌呤含量少的食品,如蔬菜、牛奶、水果、堅果和海藻等。少吃肉類、豆腐等。盡量不吃動物內臟、海鮮等。 第三,要少喝酒,少喝汽水。這是因為酒精和果糖會與尿酸搶奪被排出體外的機會。 此外,還要保持正常體重,避免體重急劇下降,因為這會破壞肌肉組織及短暫性地提升尿酸濃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