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跟我學中醫》專欄第497期內容,感謝您的支持與分享!每天學一點,健康生活常相伴!
中醫的郁證與西醫的抑郁癥類似。郁證的發生主要為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應依據臨床表現,辨明其受病臟腑側重之差異。郁證以氣郁為主要病變,但在治療時應辨清六郁。一般來說,氣郁、血郁、火郁主要關系于肝;食郁、痰郁主要關系于脾;而虛證則與心得關系最為密切。實證病程較短,表現精神抑郁,胸脅脹痛,咽中梗塞,時欲太息,脈弦或滑;虛證則病已久延,癥見精神不振,心神不寧,心慌,虛煩不寐,悲憂善哭,脈細或細數等。治療原則應以理氣解郁、調暢氣機、怡情易性為主。實證,首當理氣開郁,并應根據是否兼有血瘀、痰結、濕滯、食積等分別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濕、消食等法。虛則補之,或養心安神,或補益心脾,或滋養肝腎。虛實夾雜者,又當兼顧。
辨證論治
01
肝氣郁結證
證候:精神抑郁,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胸脅脹痛,痛無定處,脘悶噯氣,不思飲食,大便不調,苔薄膩,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暢中。
方藥:柴胡舒肝散加減。
02
氣郁化火證
證候:性情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口苦而干,或頭痛,目赤,耳鳴,或嘈雜吞酸,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瀉火。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
03
痰氣郁結證
證候:精神抑郁,胸部悶塞,脅肋脹滿,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行氣開郁,化痰散結。
方藥:半夏厚樸湯加減。
04
心神失養證
證候: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多疑易驚,悲憂善哭,喜怒無常,或時時欠伸,或手舞足蹈,罵詈喊叫,舌質淡,脈弦。
治法:甘潤緩急,養心安神。
方藥:甘麥大棗湯加減。
05
心脾兩虛證
證候:多思善疑,頭暈神疲,心悸膽怯,失眠,健忘,納差,面色不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
治法:健脾養心,補益心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
06
心腎陰虛證
證候:情緒不寧,心悸,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口咽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養心腎。
方藥:天王補心丹合六味地黃丸加減。
其他治法
1.精神治療
除藥物治療外,精神治療對郁證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疾病,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促進郁證好轉、痊愈。
2.輔助治療
心失所養,心神惑亂可出現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在發作時,可根據具體病情選用適當的穴位進行針刺治療,并結合語言暗示、誘導,對控制發作,解除癥狀,常能收到良好效果。一般可針刺內關、神門、后溪、三陰交等穴位;伴上肢抽動者,配曲池、合谷;伴下肢抽動者,配陽陵泉、昆侖;伴喘促氣急者,配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