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決定結局,性格決定命運。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性格好和壞的一面,只是有的人的性格更適合在事業上的成功,有的人的性格更有利于風花雪月,有的人的性格更有助于家庭的團結,有的人的性格更有利于結交五湖四海的朋友。
所謂命運的注定,一切的一切都來自于人的性格本身。
一位高僧說:有大福報的人,往往會有兩個性格特質,看看你有嗎?
一、能吃得了虧
高僧說:一個人只有能吃得了虧,才能享得了福。
《梵網經》上說: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行為方式正好與之相反,他們想的是怎樣去占別人的便宜,又怎會去主動吃虧呢?
不過,卻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極為推崇“吃虧”這兩個字,比如一代高僧弘一法師。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非要自己吃虧呢?
弘一法師認為:人必須要有“吃虧是福”的胸襟和氣度,這也是人生的處世哲學。很多人之所以能夠在險惡的宦海和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做到明哲保身、全身而退,靠的就是這一點。
他是這樣說的:“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他的意思是:通過一個人能不能吃虧,就可以看出他是君子還是小人。
此語簡直就是一語中的。
我們姑且放下君子與小人不論,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試問:一個事事占便宜,一點兒虧都不吃的人,又怎能和別人共事、相處呢?這樣的人又怎么能成就大事,享大福呢?
在我們周圍,有人老把眼前利看得很重,結果是失去了永遠的利益。
其實,對于真正的精明人是寧吃眼前虧,而換來人生的大勝利。
在弘一大師眼里,虧和贏是相對的,但也是互補的,人生不可能一輩子都不吃虧,這次吃虧了,不代表永遠吃虧,而且,因為你的寬容和大度,會使得很多人對你有好感,從另一方面看,其實你得到了更多。所以,為人處世,凡事應敢于吃虧。這樣,很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好事或許就會接踵而至。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吃虧是福”啊!
二、虛懷若谷
高僧說:虛懷若谷,自謙有得。“虛”并不是真的弱,更不是害怕別人,而是利用一種低調的方式待人處事。
江河之所以能納百澗之水,就是因為身處低處。做人也應如此,只有將自己放低,才能吸納別人的智慧和經驗。
宋·汾陽善昭禪語:一條青竹杖,操節無比樣。心空里外通,身直圓成相。渡水作良朋,登山堪依仗。終須撥太虛,卓在高峰上。
弘一法師說,這首詩暗藏了“和光接物”的禪意!
大師解釋說,“和光接物”就是只以一種虛懷若谷的心態與人友好相處,唯有這樣才能去除心中的煩惱與顧慮。
虛懷若谷是一種自謙,然而很多人卻缺乏這種自謙,尤其是一些稍有點成就的“人物”。
他們中很少有人會說:全憑機遇好,才得以享此地位榮譽。或者,即使口頭謙虛,那心中的尾巴,卻早已翹到天上去了。這些人往往是粗俗淺顯、無大智慧之人,建樹也會戛然而止。
弘一法師認為:有實力而不顯耀實力,是智者的處事方法,古人常講驕兵必敗也是這個道理。而那些敢于正視自己成就,以一種自謙和矜持的態度對待人生的人,才能夠真正攀上人生之巔。
古語云:上善若水。水比石頭軟,然而它卻能將石頭擊穿,人們倘若能夠擁有這種虛懷若谷的心態,也同樣能夠克服眾多困難。
毋庸置疑,一個虛懷若谷、自謙的人,其人緣一定差不了,其運氣自然也差不了,好福氣必定會圍繞在其周圍。
朋友們,請仔細想想:目前自己是否有”能吃得了虧、虛懷若谷“這兩個性格特質呢?
如果有,那小編我就要恭喜你了——你是一個有福之人!
- The End -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