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之下,從小就懂得怎樣去做一個受歡迎的小孩。
對于孩子們來說,“討人喜歡”“惹人愛”似乎是對他們的最高褒獎。
但是,沒有父母會去教給他們什么樣的“關愛”行為是不能接受的,在面對那些讓人感到不舒服的 “關愛”行為時該怎么辦。
最新一期的《奇葩大會》請來了“女童保護”的負責人,她為我們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
過去的四年,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案件有1401起,受害人數超過2568人;
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數據來看,2013~2016的四年間,全國法院審結的猥褻兒童案有10782起,平均每天超過7起;
然而,這曝光的數字,卻只是冰山一角,專家預估每一起案件浮出水面,背后至少有七起。
從2014年到2017年連續四年公開報道的兒童被性侵案例,均大幅高于2013年,這體現了兒童被性侵現狀的形勢嚴峻,也反映出社會各界的關注度提升。
而教孩子保護自己,避開這個世界的險惡,是大人必須教給孩子的求生技能。
01
怕孩子小不教他們防范意識
可壞人不會等孩子長大
大多數人不愿把人性想得過于黑暗,更不愿讓孩子去面對;
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人心的復雜,因為罪惡的衍變總會讓家長們防不勝防。
父母將孩子交給學校,希望他們好好學習快樂成長,可是學校不安全。
2013年5月,海南省萬寧市的6名小學女生集體失蹤,經調查這6名小學女生是被學校校長及萬寧市一政府單位職員帶走開房;
而這6名女孩被找到時,看上去都迷迷糊糊的,有的女孩手、脖子等出還出現青腫,經到醫院檢查,6名女生下體受到不同程度傷害。
即使我們教育孩子對陌生人時刻保持警惕,卻也防不住熟人作案。
還記得去年曝光的“南京南站威脅女童”事件,一名男子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猥褻自己8歲的妹妹,他將惡魔之手伸到小女孩裙內不時挪動,長達5分多鐘。
我們不愿惡意揣度人性,可惡人永遠會突破我們認知的下限。
2015年發生在福建南平的兒童性侵案件中,受害人是一個僅僅6個月大的女嬰!
她的父母在前面忙著補辦婚禮,而她卻被自己的堂叔抱到后山去玩;
當堂叔抱她回來時,她的嗓子哭啞了,紙尿褲不見了,下體還在流著血;
而她的父母呢,卻無知到不明白發生了什么,還將孩子抱到醫院進行全身沖洗,連證據都沒有留下。
02
一分的預防
大于幾分的后續救治
孫雪梅為大家分享了一則事例,她曾在節目中見過一位來自云南的父親,他13歲的女兒兩次遭遇性侵。
第一次遭遇性侵的時候,女兒曾打電話給父親希望轉學,可父親沒有詢問原因,直接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罵,不愿上學就回來掰玉米;
第二次遭遇性侵的時候,女兒直言“我愿意回去干活,只要你不讓我上學”;
這位父親在向她傾訴的時候,一邊說一邊不斷地捶打自己的額頭,悔恨自己沒有早點給孩子講過這方面的知識,也悔恨自己沒有及時讀懂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可是事件發生后,傷害已成既定,徒有再多悔恨也是于事無補。
我們對兒童性侵的關注,不能只停留在有悲劇發生時,而應該隨時保持警惕,因為性侵害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
對于孩子來說,事情發生前的預防遠比事情發生后的補救,更有意義得多。
即使我們不愿讓孩子面對黑暗,承受他們這個年齡本不該承受得不美好,大人們依然可以用最溫柔的方式,教孩子在快樂中學會保護自己。
1?? 教孩子正確辨識性侵
? 他人不必要卻有意識地碰觸孩子的隱私部位;
? 侵犯者除了去碰觸孩子的隱私部位之外,還讓孩子來碰觸他/她的;
? 讓孩子看裸露身體的圖片等;
2?? 根據孩子的年齡變化進行循序漸進的知識普及
? 兩歲:告訴孩子背心褲衩是隱私部位,不能隨便給別人看或觸碰;
? 五六歲: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告訴他們男女有別,洗澡時也讓同性家長為他們洗;
? 九歲:適當對孩子普及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
3?? 及時關注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變化
? 觀察孩子的身體變化,看看他(她)的內褲,有沒有什么異常;
? 觀察孩子的性格有沒有突然轉變,比如從安靜變暴躁,反之亦然;
? 孩子行為上的異常,如突然哆嗦,或者大聲尖叫,是否經常做噩夢等;
而孫雪梅向我們分享的這兩句防性侵口訣,需要每一對父母牢記并教給孩子,在受到侵犯時學會說“不”,震懾對方并且大聲求助:
“我不認識你,你不要碰我!”
“我還未滿十四歲,你想坐牢嗎?”
我們教孩子防性侵,可以像我們教孩子過馬路一樣的自然,只要你肯多一點耐心與細心。
這則視頻
父母都應該帶孩子學習
▼
0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們都要選擇勇敢面對
為了更好地普及防性侵教育,減少性侵兒童的數量,以孫雪梅為首的百名女記者發起了「女童保護公益項目」,便堅持到現在。
也有人曾經問她,每天面對這么多令人痛苦的事情,不會變得特別負能量呢?
其實她也有過懷疑,也否定過自己。
但當她發現,許多她關注過的兒童性侵案,社會上的輿論一旦過去,事件就很難引起關注。
于是,當「女童保護公益項目」不停推進,孫雪梅看到曾經空白的地方,被越來越多人齊心協力一一補齊,她也明白了繼續堅持的意義。
而每個人的一小點付出與堅持,都會讓我們的孩子少受很多傷害。
今年的3月16日,廣東珠海的一名75歲老漢懷抱女童對其進行猥褻,女童拼命大喊救命,路過的初中生小張和同學合力從老人懷里把女童拉出。老人隨后被警方帶走調查。
我們在保護孩子不受傷害的同時,更應該勇敢站出來制止施惡行徑;
好的社會也出禽獸,但「好」的意義在于,不會讓最弱者獨自面對禽獸,甚至不會將弱者置于禽獸的危險之下。
如果不想面對那抹黑暗,就一定要擁有可以穿破黑暗的光;
有些事要想永遠不面對,就一定要做好完全的防御。
被發現的受害兒童,和更多仍未被光亮照到的受害兒童們,既有權利享受到這種「好」,也是「好不好」的判斷者。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父母最寶貴的禮物,他們都應該被這世界溫柔對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