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汗水浸濕的急救服 疲憊又不甘的背影…… 6月21日, 鄭州市二院醫生朋友圈熱傳的一張照片, 感動了許多人!
這個背影,屬于鄭州市二院急診科急救員王云峰。
近日,王云峰和同事接到120指令,出發去搶救一名忽然失去意識的23歲小伙。
到達現場以后,他們發現病人已經沒了呼吸心跳等生命體征。兩人立即實施心肺復蘇術,輪流按壓著小伙的胸膛,對著他的嘴吹氣。
當天的氣溫高達三十多度,從現場施救到返回醫院的一個多小時,他們揮汗如雨,但從未放棄。
抵達醫院后,病人被送入搶救室。又一個小時過去了,醫生走出搶救室,宣布病人失救……
當時,王云峰緊繃的神經立即渙散,手肘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墻上,臉龐扭向一邊。同事發現他心情低落,便拍下了他的背影。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王云峰仍然有些哽咽:“我的年齡比他大不了幾歲,他的父母剛把他培養出來,可是……”
作為醫護人員,
眼看著病人逝去卻無能為力,
該是多么的沮喪和難過......
希望這件事能給我們敲響警鐘!
身體10個地方疼痛
要警惕心梗
胸痛是心梗最顯著的癥狀,但是臨床數據顯示,有一部分心梗患者的癥狀不典型,其表現也不是典型的胸部疼痛,而是身體一些其他部位的疼痛。
這種其他部位的疼痛,經常會被病人忽視,同時,也會經常導致誤診或漏診,所以極具致命性,對于心梗患者而言,十分危險。
1、心前區疼痛
如果出現突發性的心前區壓榨性疼痛,持續20分鐘以上仍然不能緩解,并且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嘔吐、惡心、瀕死感等癥狀,就要考慮是心梗。
2、前胸、左肩、左腋下疼痛
心臟病會導致左臂和左肩疼痛,有時也會反射到右臂。疼痛一般為鈍痛,而不是劇痛,通常僅限于前臂內側,有可能放射到小指和無名指。尤其是伴有胸悶、氣緊時,更要警惕心梗。
3、胸骨后、頸部痛
平時有冠心病史的人,如果出現胸骨后、頸部疼痛,呈陣發性脹悶痛,有明顯的胸部緊迫感,并可牽引或放射至肩臂部等處,應警惕是急性心梗。
4、后背痛
有研究發現,男性急性心梗發作癥狀很明確,主要是持續胸痛和大汗;女性患者則主要是放射痛、后背痛、惡心嘔吐多,胸痛和大汗相對少見。
5、上腹部疼痛
沒有明顯原因的氣喘,突然脈搏過快、過慢或不齊,四肢發冷,感覺“胃痛”等,也應警惕急性心梗的可能。
心臟病引發的“胃痛”,有壓迫、灼熱或擠壓感,有的可擴散到左肩、背及左上臂內側。
6、頸部痛、咽喉痛
嗓子疼、咽喉部辛辣感也是心梗的一種非典型表現。咽喉和心臟的神經由同一節段脊神經支配,當心肌缺血、缺氧時,產生的酸性物質及多肽類物質,會刺激神經產生疼痛,并擴散至咽部神經。
若突然出現喉部堵塞感并伴呼吸不暢、大汗淋漓等癥狀,又無哮喘或上呼吸道感染,就要考慮心梗。
7、下頜痛、牙痛
少數情況下,心梗可以表現為牙痛或者下頜痛,但它往往不僅僅有牙痛,多數會伴隨其他表現,包括胸痛、肩膀痛、出冷汗、瀕死感等。
另外,這種牙痛還跟運動相關,人在靜止狀態時并不痛,一走路、運動就會疼痛,或是疼痛不止。
8、偏頭痛
有一種說法是,偏頭痛和心臟異常都是自主神經系統失衡的結果。還有人認為,心梗表現出偏頭痛,是由于心梗前血管痙攣期伴發腦血管痙攣所致。
9、左下肢、左腹股溝疼痛
突然左下肢劇烈地疼痛,并出現胸悶、憋氣及出汗,應警惕急性心梗。
10、無痛性心梗
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或腦血管病史者,如突然發生無誘因可尋的咳喘、胸悶、氣短、急性心衰、嚴重心律失常、暈厥及惡心嘔吐等表現,要想到發生無痛性心梗的可能,立即就診。
60歲以上的健康老年人應定期體檢,以減少完全無癥狀性無痛性心梗的漏診率。
夏季心梗高發
10大“魔鬼時刻”尤其要當心
夏季心梗高發,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急救醫學中心主任王立祥表示,心梗高發有10大“魔鬼時刻”,要尤其當心!
1、如廁
不少中老年人大便不順暢,用力排便時,腹內壓增大,血壓迅速上升,甚至可較平時翻一番,這都會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在如廁時切忌用力過猛,大便不順暢時,可通過藥物等方式輔助排便。
2、洗澡
洗澡時全身血管擴張,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長時間待在密閉缺氧的環境里,很容易引起大腦和心臟缺血。
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不要在飽餐或饑餓的情況下洗澡,洗澡水溫應與體溫相當,時間不宜過長,最好在他人幫助下進行。
3、酒席
酒精會引起大腦興奮,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并可誘發心律失常。對于心腦血管疾病者則會誘發冠狀動脈痙攣或急性心梗。
建議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別喝酒,同時注意清淡飲食,別暴飲暴食。
4、棋牌
打牌、下棋時久坐不動,情緒突然激動時,血壓會一路飆升,心率增快,容易誘發心肌缺血。
建議有冠心病疾患及中老年人在進行打牌、下棋等娛樂時,適當起身活動,利于血液循環,不宜長時間久坐不動。
5、電視
長時間看電視會使情緒激動,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冠狀動脈痙攣,致使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建議看電視控制好時間,睡前別超過半小時,不看內容過于刺激的節目。
6、游泳
冠心病患者游泳時受到涼水的刺激,也容易引發血管痙攣,出現冠狀動脈缺血而誘發心肌梗死。
建議身體健康的中老年人進行游泳鍛煉前做好熱身,完全活動開身體,同時要選擇水溫適宜的地域,避免低水溫的刺激;冠心病患者最好別游泳。
7、吸煙
吸煙會促使動脈硬化,也會增大心梗的危險。另外,吸煙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痙攣,導致血管閉塞,發生心梗。建議所有人都能認識到“吸煙有害健康”,吸煙者盡早戒煙。
8、晨起
早晨起床,人從“半休眠”狀態蘇醒,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腦血管破裂,黏稠血液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
這就是專家廣泛認同的“魔鬼時刻”。晨起在床上活動四肢后再緩慢坐起。
9、鼾睡
睡覺時“打呼嚕”是一種具有潛在危險的高發性疾病,睡眠過程中反復出現呼吸暫停,在低氧血癥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況下,可導致夜間急性心肌缺血,嚴重還會誘發急性心梗。
建議睡覺打呼嚕的人盡早治療,排除風險。
10、悲傷
悲傷情緒無法排解時,交感神經系統會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動脈收縮,降低心臟泵血功能,進而引起如心痛、氣短和休克等癥狀。建議保持心態平衡,切忌過喜過悲。
心梗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高發人群要注意
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心梗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以下都是心梗的高發人群:
1、“三高人群”
運動少、暴飲暴食、吃的太油膩,是我們現代人的通病,從而造成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人群的增多;
而這些疾病恰恰又是心梗的加速器,這幾項因素基本能夠提示心臟遲早會出現問題。
2、吸煙人群
吸煙的不良后果大家都非常清楚,不光會使血管變硬,還會誘發肺癌。
心梗正是由于長期吸煙造成了動脈的硬化,導致血管閉塞,臨床有很多案例顯示,一些心梗的患者正是在吸煙時發作的。
3、經常加班的人群
在中青年人群中,心梗高發于一些腦力勞動者居多。對于工作狂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有的人工作起來幾天都不好好休息一下,這種沒有規律、過于勞累的生活,非常容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從而誘發心梗。
4、壓力過大的人群
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堆積在一起,往往會使人感到精神緊張,這個時候,身體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導致血管收縮,心跳加快,引起心梗的發作。
自己或身邊人突發心梗,
你該怎么辦?
當可疑心梗發生,需要“牢記兩個120”:
一是要撥打120急救電話,
二是要在120分鐘內實施溶栓或血管介入治療,這才是真正能救命的措施。
1、撥打120急救電話。這意味著,不要自己走動或自己駕車去醫院,而是安靜的等待急救車到來,減少活動從而減少心臟負擔是最好的現場急救措施。
2、早期實施溶栓或血管介入治療,使血管再通,能挽救瀕臨壞死的心肌,降低死亡率。這需要急救車第一時間轉運到有資質醫院的胸痛中心,獲得最佳治療。
3、而一旦患者突發失去反應和呼吸或僅有瀕死喘息,即為心臟驟停,目擊者需要即刻實施心肺復蘇,并尋找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進行使用。兩者結合起來,能極大提高心臟驟停的存活率。
心梗的最佳救治時間,
是在120分之內!
120分鐘以內,
你的心肌壞死面積還不會很大,
超過了120分鐘,
心肌壞死面積就超過一半了,
等到6個小時,
壞死面積到就到80%-90%了。
就像一個蘋果一樣,
爛了就救不了了......
如果您家人或朋友遇到心肌梗死癥狀,
請及時撥打120,
送到胸痛中心,
醫生會給您開啟胸痛綠色通道程序,
要比找熟人管用、順暢。
心梗急救微電影
▼
出品:中國醫師協會
心臟驟停后,
如果能在黃金4分鐘內做心肺復蘇,
患者的成活率會高很多!
體外自動除顫器,
輕巧便攜、易于操作,語音指示
自動完成心電圖分析和除顫,
普通人也能很快上手,
為患者在醫護人員到達前爭取搶救時間
從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科普是有溫度的、
關鍵時刻是能救命的!
請把這篇正確的科普轉給更多的人看到,
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學會這些急救技能
關鍵時刻能救命!
不要再讓悲劇發生了!!!
本文來源于:新聞夜航、健康時報、急診夜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