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我喜歡的地方,有文化,有歷史,有風景,有美食。與我最近的,自然是好吃的了。與蘇州城2500年的滄桑變遷相比,變化最小的大概就是蘇州菜了。
北方人對江南菜的印象就是一個甜字,習慣了重口味的北方人,很難用心體會蘇州菜的清鮮和細膩。1980年代中期第一次去蘇州,吃早餐特意去了一家蘇州人比較多的茶樓,點心很便宜,要了滿滿的一桌,可是剩下了也很多,就是因為吃不慣包子餡都是甜的蘇州點心。后來經過的見過的多了,把自己的口味習慣也調整的適應性廣了,再去蘇州的時候,也就能慢慢的體會到蘇州菜的精致和美味了。
個人感覺蘇州菜最大的特點是對時鮮的追逐和堅持。所謂“不時,不食”在蘇州人那里有著很明確的物質表現。沈宏非先生在“蘇州原本是酥州”一文中說道:“比如,元旦你要大閘蟹,春節你要刀魚,清明你尋白魚,“五.一”你點鲃魚,“十.一” 你問鱖魚──無論是在蘇州的飯店還是菜場,這些要求都將無一例外地遭到白眼。念你是游客,也就罷了,如果是蘇州本地人,說不定會在電光火石之間即被鑒定為腦殘,或直接押送精神病院。
又看在現如比食客的貪婪更發達的養殖業的份上,魚也就算了,但是,如果你認為豬肉比較保險──沒聽說殺豬也有季節性的──而在冬天想吃櫻桃肉,夏天要吃蜜汁火方,春天點一份荷葉粉蒸肉,在任何一家對自家老品牌尚存有幾分榮譽感的飯館里,遭到當面或者背地的鄙視,都是一樣沒商量的。
一碗面、只是一碗湯面,甚至不要爆鱔、鹵鴨以及燜肉之類的任何澆頭,總不會有自取其辱之虞了吧?
也不完全對。既是湯面,則面湯有白湯和紅湯之分,分別代表著春夏和秋冬這兩大不同的系列。如果你亂點紅白,照樣會蒙受違法“亂季”之冤屈。
就連鮮肉月餅,蘇州人也堅持只在中秋前后發售,不像上海那樣,一年四季年中無休。當然,也比上海好吃得多。至于甲魚,蘇州人只吃春節的“菜花甲魚”,過了春天的甲魚,即成“蚊子甲魚”,也不是不能吃,但最好關起門來偷吃,千萬別讓熟人撞破。應時則貴,失時則賤。
以上這些,還是按季或按月分的普及版,從前,在講究的蘇州飯館,凡是離土的蔬菜,只要一隔夜,就只能喂雞了。”
按照這樣的描述去品嘗蘇州菜,物產之精美、選料之精當、制作之精湛、烹飪之精妙之四精,蘇州菜的美妙內涵也就能逐漸的體會到了。這段時間,凱賓斯基飯店正在舉辦蘇州美食節,請來了蘇州金雞湖凱賓斯基大酒店的中廚行政副總廚許國雄師傅駐店烹飪蘇州名菜,不出京城也能享受蘇州美味了。前幾天慕名去了凱賓斯基飯店龍苑餐廳,嘗了許師傅的幾道蘇州菜。
芡實河蝦仁。芡實又叫雞頭米,每年10月成熟,正是應季的時鮮。蝦仁取自陽澄湖,估計是那些大閘蟹的口余之物,二鮮合為一盤菜,芡實是剛下市的,蝦仁是現剝的,你去想象這份新鮮的滋味吧。
金牌扣肉。肉切成很薄的片,味道醇厚,口感滋潤。墊在肉片下面的筍干,被豬油浸潤的香死個人喲。超喜歡這道菜。
蟹粉獅子頭。一般般,主要是獅子頭的口感不太好,過于糜碎了,失去了該有的口感。湯汁很不錯,拌一點米飯吃,香潤至極
松鼠鱖魚。很失望的一道菜,這本是蘇幫名菜,因宴會的需要,做好后分而食之,一整條魚在分割的時間里,失去了熱度,隨之也就沒有了口感。再有就是芡汁的甜度也不好,有點酸了。
香煎糯米鴨。我喜歡這道菜。要是溫度再高一點味道會更好。分餐制就是有這個問題,本該保持的熱度因分餐而丟失,味道也缺失不少。
蟹粉珍珠米。蟹粉很不錯,珍珠米是什么不知道,肯定不是大米。
蘇式魚元盅。魚丸綿軟細膩,但是沒有了魚肉的感覺。吃了兩口就放下了,倒是把湯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