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梅
百花頭上占春魁
仙質疑從天上來
想是與雪君有約
遲遲不見花開消息
疏影樓頭問起居
邇來詩思復何如
知君多為梅花瘦
我比梅花瘦有余
綠情紅意兩相逢
扶春來遠村
初開已入雕梁畫
未落先愁玉笛吹
人立梅花月正高
小窗細嚼梅花蕊
吐出新詩字學舌
三十六鱗隨浪化
玉笛梅花吹不落
夜來獨坐靜聽月
覺后把酒閑品花
夜靜時聽吳剛斧
風過人帶桂花香
依窗修竹云疏影
對戶清梅雪掩香
花前得句覺詩香
風過瓶梅筆硯濃
雨洗風梳竹增色
霜鋪月照梅添香
月移梅影橫窗瘦
月做主人梅當客
橫斜竹外一枝梅
幾欲揮毫無一字
曾經潑墨有千行
簾卷西風吹菊瘦
窗隔冷雨筆花殘
梅心自有三分傲
竹骨從來九成嬌
寫盡天下事,孕盡古今梅。
梅花萬里外,片雪一冬深。
筆酬千殤離別苦,取來瘦字寫成詩。
四五疏梅橫雪臥,兩三漁客踏歌行。
雪松梅園香唱曲,吟成佳句齒含香。
彈墨離歌琴帶淚,常為梅遲盼月寒。
凈月寒梅雪里紅,雪讀梅心香萬縷。
南鄉子
生怕倚欄桿
閣下溪聲,閣外山。
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
暮雨朝云去不還。
應是躡飛鸞,月下時時整佩環。
月下漸低霜又下,更闌。折得梅花獨自看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識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猶余雪霜 態,未肯十分紅。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一枝梅花開一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瘦影相伴酒自斟
月蘢明,窗外梅花瘦影橫,
殘雪枝頭君認取,自有清秀旖旎。
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夢想西湖處士家,只恐江南春意減。
海之韻音畫網
http://www.52hzy.net/海之韻音畫論壇
http://www.52hzy.com/點擊這里教你學制作靜心聽禪
誰人心中沒有一處山水田園?誰人愿于世俗紛爭中勞頓一生?
紅塵中奔忙的人們,辛苦疲憊之余,總是想往淡泊寧靜,想往禪意人生……
常喜云水禪心意境:空山鳥語兮,人與白云棲……常喜田園詩詞寧謐: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可我們終是紅塵俗子,每日在熙熙嚷嚷的灰色樓宇間穿梭,日出而往,日落而歸,疲累困頓麻木了心智,世情淡漠蒙蔽了真心,抬眼望,人生旅途漫漫,如何排遣,如何解憂,安然從容渡一生。
紅塵三千丈,一念唯在山水間……
一直想逃離世俗的憂煩,做一個隱逸之人,過一種舒心透氣的生活。找尋一處山水田園,安放踟躕的心靈,找尋宿命的皈依。
心中常無事,便是人間好時節。若得空閑,懷揣清心一顆,一壺酒,一溪煙,一張琴,來往山水間,坐臥云起時。雖無陶潛、陳繼儒那般才華八斗學富五車,能在春耕秋收,自給自足中過一段與世無爭的日子,也很美。朝來蒔花草,夜靜聽蟲鳴,日子如白云一樣不受羈絆,心頭常有清涼的山風輕撫,卻也平淡樸實,恬美自在。
喜歡飲茶,常坐松下石桌旁,煮一壺茶意乾坤。看嫩綠的茶芽在沸水中浸潤,輾轉,舒放,沉淀,散香……那是一種怎樣的清和雅韻啊!
茶盞潔白清新,杯底有暗花隱現,茶湯馨香沁心,琥珀通透惹人愛。最是那一顆飲茶的心,無語無聲,安靜沉淀到極致。一心在茶,一念在茶,雙手捧杯,溫香暗傳,心是安暖的,味蕾是沸騰的,微啟朱唇,小酌半盞,你可聽到了心底的泉聲涌動,你可嘗到了雨露陽光浸染的滋味?
蘇軾說:從來佳茗似佳人。茶中禪境,竟有絕世佳人般的娟美靜好。
詩僧皎然說: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花開見禪意,茶中見佛性。一盞茶,凝聚了天地靈氣日月精華,茶湯清和,潤澤,剔透,給人以心曠神怡之境。一顆品飲的心,由此清醒,真實,冷靜,心由此有了禪定,不為外物所擾。淺斟慢飲間,眼漸明,心漸安,回首時,始覺天地寬。
你若是愛茶之人,品得一顆水云心,方知,佛家的禪,不可說,只能以心來悟。
生活的終極是平淡——
空靈的山水國畫,只有水墨的交融,卻從中渲染出層次萬千。點,線,面,刻畫萬物不外乎這三個層面。自畫作中筆墨的氣韻流暢,構圖的立意布局,畫面的風格意境可以看出一位畫者的氣度襟懷,眼界高低,學識涵養,執著勤奮。
一幅畫,或高遠,平遠,深遠,或軒宇,山亭,茅屋,令觀賞之人心生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便是畫品的極致!
畫者與觀者,原本不相識,今古不相干,卻能透過紙背找尋心之共鳴,這不得不說,是藝術魂靈的境界升華。
畫者追求畫境的虛靜,淡遠,蕭疏,荒寒,給觀者以靈魂的撫慰與靜心妙悟,自超脫的胸襟中體會生命的意義。
暮春的花謝,深秋的葉落,都是一種寂然之美。當韶華隱去,當寒霜臨至,你可嗅到漫山秋菊淡香。那些山林中默默生長的植物,無力扭轉乾坤之手,靜靜的選擇了坦然接納,霜風過后,更見成熟蘊涵與灼灼風致。
最愛青山白云素朵,悠悠出岫,不亢不卑,舒緩有致,隨風,隨意,隨緣……
一朵云,心中總是蘊著雨。俗世里素心的女子,何時修得云一樣的情懷,紅塵風雨中含著眼淚奔跑,卻是微笑著的,眉間一彎,有如初的溫暖,即便風潮洶涌,心,終是坦然的,安靜的……
生活已太多煩憂,熙熙囔囔紛繁瑣碎中,唯有修得一顆靜心,自尋心中桃花源,生命才會增添靈動,更具意義。時時保有一顆柔軟心,有一顆發現美和一顆善于欣賞美的心靈,眼中常見美的事物,手中常做美的事情,你的心便不再受年齡界限制約,孩童一般,追尋不輟,通透清澈。
一代宗師李叔同說: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這是一個人修心修禪的最高境界。
對于名利,放緩腳步不再追逐,跌跌撞撞中總是滿處心傷,順流逆流,走過才知,它的盡頭卻是虛妄一場。花有開落,月有缺圓,天宇中默默運行的自然法則尚且如此,人為螻蟻,放開襟懷,學用禪心看世界。
敢于直面痛楚,善于接納生活中的缺憾,取舍與抉擇都隨緣吧!不悲不喜,不慍不怒,知道有得必有失,懂得利與弊共存,凡事都有兩面性,生命本無常,人心又何必窄小狹隘。放下,看淡,不經意間便風清云淡,迎接你的是又一片海闊天空。
這世間從來不存在完美與圓滿——
花看半開,酒飲半酣,茶至半盞,食取半缽,也是一種美妙的禪境。不貪心,不妄求,安心自在的惜取當下,靜心修得禪心之妙。
好茶是為了更深刻的友誼而存在世間,清和警醒,明鏡自鑒;好花是為了更多蒙塵的心靈洗盡塵埃,祛除煩憂;好畫是為了更多淡泊的心來瞻仰高山偉岸,靜水流深,將自然的簡潔內斂化為心中襟懷,以達自悟,自省!
自然處處禪意,生活處處禪心,人生,就要像林清玄先生所說:“生命沉苦時要加一點清涼的菊花,激越時要加一點內蘊的普洱;在苦中猶有向上飛揚的心,在樂里不失去敏銳深刻的態度。這樣,生命的茶才能越陳越醇,越泡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