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安溪鐵觀音
“鐵色皺皮帶老霜,含英咀美入詩腸。舌根未嘗天真味,鼻端光聞圣廟香。”春意漸遠的5月,是安溪鐵觀音春芽最俏麗之時。夏氣日濃的5月,是安溪鐵觀音春茶上市的高峰。放眼望去,茶園里、作坊內、市場上,茶葉采摘、制作、收購一片繁忙……陣陣茶香隨風飄,直叫游人生醉意。
高山云霧出好茶
“安溪人真好客,入門就泡茶”。5月茶季,循著FONT color=#000000>鐵觀音的茶香,走進任何一戶農家,忙碌的茶農必會停下手上的活兒,拿出家中最好的茶葉來招待遠方賓客。他們端著清一色不銹鋼的巨型茶盤,配上古銅紫砂壺茶盞,沿襲“沒有三杯不成禮數”的風習,勸茶款款,言笑晏晏。走時還不忘送上幾包,正所謂“高山云霧出好茶,清風明月共君飲”。
安溪茶藝表演
地處福建省東南部的安溪縣,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最大的烏龍茶主產區,素有“中國烏龍茶茶之鄉”的美譽。史料記載,該地產茶始于唐朝,興于明清,盛于當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專家研究發現,安溪鐵觀音的生長對土壤、海拔、降水、濕度等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要求非常嚴格。即使在栽培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品質最好的鐵觀音也只能產于安溪。當然,安溪鐵觀音的特定品質不僅來自于其特殊、優越的地理環境,更來自于其嚴格的采摘要求、制作工藝及審評方法。
早在西漢,人們就發現茶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最佳飲料。《神農本草經》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鐵觀音的認識越來越全面。近年來,經國內外尤其是日本科學家研究證實,鐵觀音中的化學成分和礦物元素對人體有著特殊功能,如抗衰老、抗癌、抗動脈硬化、減肥健美、防治糖尿病等。
茶葉故里探發源
在熱情好客的茶農家里,一邊喝著剛剛出爐的鐵觀音,一邊聽茶農講述鐵觀音發源的古老傳說,又是何等的愜意!
一是王說。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王士讓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泡茶供奉觀音菩薩。一夜,王士讓夢見山崖上有一株散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采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他去山崖上,果然發現了一株茶樹,于是采下一些芽葉,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鮮爽。王士讓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樹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后,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樹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托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
二是魏說。相傳,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安溪西坪松林頭茶農魏蔭精于茶作且信佛,晨昏必以清茶3杯敬奉觀音大士,一夜夢見觀音指引,見得一株奇異茶樹。翌晨,循夢境,果然在打石坑石崖峭壁上,發現了如夢中所見茶樹,異于它種。遂采回試制,香味超凡,于是精心壓枝繁育,并移回家中,用鐵鼎悉心栽培,采制成茶,形、色、香、味、韻均顯極優,聲名遠播,奇為觀音所賜,又茶緊結沉實似鐵,故曰鐵觀音。
關于鐵觀音的發源,究竟哪種說法更確切,今人已無從考究,也不必考究,因為其實質都是勤勞智慧的安溪人千百年來堅持種茶、制茶、研究茶、傳播茶的寫照和縮影。在他們的努力下,如今,“安溪鐵觀音”已擁有《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樣》、證明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多重“身份”保護,聲名遠播。
文化之旅讀安溪
清水凈手,端正儀容,備好茶具,彈奏古箏,以中國傳統音樂撫平游客的心靈——在安溪魏蔭鐵觀音文化園里,茶藝小姐向游客們邊展示著茶藝邊款款介紹說,“鐵觀音是魏蔭受觀音夢中點化栽制而傳,品魏蔭鐵觀音,必須焚香敬觀音,奉請觀音菩薩保佑大家,家興業旺,健康吉祥。”這只是安溪茶文化旅游的一個片段。近年來,安溪把茶與文化有機結合,推出了中國茶都茶文化旅游、清水巖宗教朝圣旅游、鳳山森林公園旅游、龍門生態旅游和縣城“大龍湖”水面旅游等五大旅游體系,形成具有茶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整體,并與富有茶鄉風情的安溪茶藝、茶歌茶舞、茶詩茶聯等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中國茶都茶文化旅游。茶與儒、道、佛的境界相互滲透,儒家之禮、佛家之養、道家之閑,在茶的氛圍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如今,這一線路已經成為中國三大茶文化旅游黃金線路之一。
春末夏初的5月,當你走進安溪時,你會發現,這里到處是茶的海洋、綠的世界,茶文化景觀遍布,茶葉的芳香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