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長長的Email回復
(剛才在整理電腦文件的時候,偶然發現2個多月前的一份長Email。內容有點意思,也有點典型,主要是針對碩士研究生。再聯想昨天和一位在讀的某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聊天,說導師讓其寫綜述,可之前他連綜述是什么都沒有聽說過。可見現在碩士研究生培養水平相當參差不齊……)
××同學的Email
您好!在小木蟲論壇看到您發的帖子——《×××××××××××》,感覺您是一個負責的編輯,這在國內核心期刊算是比較罕見的。懷著崇高的敬意以及學習的目的向貴刊投了一篇論文(編號××××),這篇論文的投稿困惑我很久。
我是一個普通院校××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研究的課題為××××××,為A、B和C的交叉領域,跟我的專業有點不搭邊,由此寫的論文投稿也遇到很多困難。我投了本專業A在國內比較牛氣的雜志——《****》,被編輯直接退稿,理由是與雜志報道的范圍不符合,建議轉投B科學類雜志。于是我又改投B專業××××學報,又被編輯直接退稿,意見也是選題與本刊不符,建議改投C類期刊。于是我又改投C專業《××學報》,初審又被編輯拒稿,理由是不是本刊報道的范圍。這下我就郁悶了,一篇論文被國內雜志這樣推來推去,我到底該投哪類雜志?在網上查了半天,包括逛了小木蟲論壇,聽了蟲友的建議,近期,鼓起勇氣投了國內某核心期刊,謝天謝地,總算通過編輯初審,送外審了。過了一個月,外審回來了。一看外審意見,我頓時石化,外審專家對于我們專業來說就是外行,他甚至不懂什么是×××××,胡亂就找了幾個理由拒稿了。哎!這編輯找的外審專家!不懂我們領域也給審稿了,而且給的理由讓人不信服。我覺得我們國內期刊編輯找的外審專家都存在這個問題,明明是外行,還答應審稿,讓人哭笑不得。
我給您發的這封郵件的目的是希望我這次投《湖泊科學》,能讓我論文水平得到提升,結果倒是無所謂。我的導師是個領導,平時比較忙,也沒時間管我們,甚至沒時間修改我們寫的論文,論文一直是自己在琢磨,所以論文只有在投稿的過程中得到專家的意見,修改后,提高檔次。我最多的一次拒稿為7次,最后第8次終于被核心期刊錄用,當時的心情是無法形容的。所以我希望能得到李老師的幫助,仔細審核我的論文,給我提較為詳細的意見,這樣投稿才有意義。希望李老師能滿足我的要求,將無比感謝!期待得到您的回復。
——————
××同學好!
(下面是我針對你的Email疑惑的答復,我盡量寫得比較寬泛一些,有些內容你現在可能看不太懂,沒關系,你的未來之路還很長,希望這些答復對你有些用)。
1 關于投稿和選擇期刊:
由于國內研究生的畢業要求,核心期刊在很多專業都是相當“核心”的。這種核心有人為因素,也有長期圈內的科研工作者的認同;而后者對核心期刊的形成、威望乃至退稿率、發表都是有相當影響的。正如你所感悟的那樣,想投行內最好的專業期刊,但是往往這些期刊退稿率都非常高,那么像你論文這樣的交叉和小眾讀者,初審被權威的核心期刊退稿是非常正常的。你說有一次投了7-8次,跌跌撞撞,這對于新的研究生來說往往是常態,一方面是缺乏導師、師兄師姐的指導引導,另外一方面對所“研究”(注意我用的是引號)的專業也是從一摸黑開始的,小心翼翼的話可以摸著石頭過河,但是走彎路、費工費力甚至事倍功半或者前功盡棄的也很常見。你提及的那些期刊,譬如《××科學學報》、《××學報》等都是專業頂尖的學術期刊,不入他們的法眼很正常。這就涉及到一個定位問題,你對自己的論文的定位,哪些讀者可能會對你的論文感興趣?而哪些期刊發表過類似的相關論文?這些期刊的口碑如何、是否核心?需要你在閱讀文獻和閱讀擬投稿的期刊過刊中去體會。很遺憾,盡管你的論文涉及的是××的模擬、驗證,但是從《湖泊科學》的角度來說,肯定是不太適合接受類似的論文的,因為我刊的讀者往往不會對這種****感興趣,這從我刊過刊發表的論文就能看得出。你的論文屬于工程技術示范或者技術運用的體現,因此建議投往一些側重技術應用和應用基礎的**工程類期刊(我不太了解你們學校的具體核心期刊要求,否則倒是可以推薦一二)。這種A/B/C的交叉研究,我不否認你的確也做了一些成果,可能投往一些不太牛叉的期刊或者那種大而全的期刊才可能被發表。
2 關于審稿和退稿:
審稿是決定一個學術期刊質量的靈魂和標志,沒有之一。無論是SCI還是國內的學術期刊,一般都是視審稿系統為核心和生命。但是,的確在國內不少比較牛的中文刊以及一些不怎么樣的核心期刊,對于初審以及審稿流程的控制和把握都是差強人意,甚至令人失望的。這從小木蟲無數的控訴貼就可以略窺一二。很多研究生在人生的第一次甚至前幾次投稿中受到像你這樣的不公正待遇的很多,也有太多的研究生選擇習慣、容忍,甚至以為這是常態。應該說,比較牛的中文核心期刊,在送外審的過程把關還是相對比較正規和嚴格的,同時也有太多太多類似你遇見的那樣情況——搪塞,不替作者著想,不嚴格,不認真,甚至審稿人完全亂評一氣……但是對于年輕的研究生,我還是希望你們要相信有公正有學術有熱心奉獻的審稿/有對你裨益頗多的審稿意見/甚至有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編輯隊伍存在,否則對學術界的失望或者偏見充斥了年輕研究生的頭腦,是無法繼續走這條路的(呵呵,扯遠了,哪行哪業不是這樣呢?)。對于一篇兩篇你的論文而言,也許是靠“人品”,也許是時候沒到,也許你還沒有真正感悟到做學問的妙處和境界不夠,小木蟲也有太多貼感謝審稿專家和審稿意見的(盡管以外文期刊為主)。在我這個小小的《湖泊科學》這里,我盡量保持一顆負責的心和替研究生著想的出發點,但是對于審稿對于退稿也無法做到100%的公平公正公開,因為這是中國,你我呼吸的都是差不多的PM2.5濃度空氣,很難凈身度外。
3 關于論文寫作:
不知道你有沒有認真看過有關科技論文寫作的專著,有關IMARD以及論文關鍵之前言、討論部分的撰寫技巧?其實只要你有數據有想法有原創,寫論文就是類似古代的八股文。可惜99.9%的研究生并沒有領悟到這點,有時間因素,也有趕鴨子的因素。首先,前言部分需要重點考慮的就是8個字,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文獻調研閱讀后就是選擇性的圍繞自己的想法組織。還有就是要考慮讀者,你的論文(潛在)讀者他們已經知道什么,希望從你的論文了解到什么,以及你是否真正了解他們(編輯、審稿人也是讀者)的需求?格式規范之類屬于小技,很容易模仿,但是背景知識的掌握和讓讀者認同你就是這行業的內行卻并不容易,比如,對于A方面你可能熟悉一些,但是對于B方面似乎不了解,而顯然你的論文發表在純技術類期刊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對于擬投稿的B(工程)類期刊讀者,你如何說服他們認同你就是讓他們感興趣而且是“圈內人”?目前你的論文這方面缺陷還比較多,前言部分讓B行業的人一看就是你是外行,對于×××××的認知,以及對于××××的描述不少都是讓B專業的人不忍卒讀的。××××××××。多看看中外文文獻,為什么××××關于××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再退而反思自己的論文,××××××,選題意義無形中就打個折扣,那么在此基礎上如何說服讀者認同本文還是有創新有發表價值呢?時刻記住,想發表的論文寫作的過程就是說服讀者的過程,對于本文而言,你需要告知讀者×××××××××研究的意義何在?本文對哪些讀者可能有啟發或者有借鑒?千萬不可閉門造車,自說自畫,這在討論部分撰寫時也要時刻注意這點。
4 關于你的論文:
上面的很多話可能未必現在能真正領會或深刻體會。具體到你這篇論文來說,有至少有以下方面是需要提高的(除卻那些格式規范以及圖表表述方面的以外):
——文獻閱讀和篩選能力有待提高:不是所有在知網或者萬方數據能查閱檢索到主題詞關鍵詞的論文都是能拿來佐證或者被引用的,要甄別篩選,不可以訛傳訛。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權威的核心期刊對參考文獻有明確的要求,或者說編輯很容易從你引用的文獻(哪些文獻,來自哪些期刊……)就幾乎能判斷你的論文缺陷或硬傷在哪。因為在一堆魚龍混雜的文獻基礎上撰寫你的論文凝練你的選題意義,甚至拿來佐證你的思路,會讓懂行的讀者判決立下。
——前言部分對××/××方面的表述太不專業,尤其是第一段的內容。
——對本文的選題意義凝練不夠明晰,選題意義究竟是什么?對讀者有何幫助或裨益?
——討論部分缺少,文章流于報告性,你模擬得出的圖表的意義在哪?對×××××、×××××××有什么價值?另外,本文的不足是什么?本文未來如果進一步做下去,接下來做什么?
——至于格式規范/圖表表述方面的不足,恕我沒有逐一列出。這些也比較重要,也有太多的可供參考的模仿的學習的文章/貼或者經驗,《湖泊科學》網站上也有一些……
當然,這些要求對于一個碩士研究生來說很多是苛求了,即使是對于博士生來說,也許都是奢望。這也是為什么從社會從生態系統來說,定位/錯位永遠存在,不同的期刊處在不同的位置,不同水平和境界的作者投稿不同級別或檔次的期刊,甚至不同層次的研究生在閱讀不同水平的期刊論文。
希望你做一個聰明的選擇者和適應者,同時也是一個善于利用不同位置的期刊/編輯的有思想有主動選擇和判斷能力的研究生。
羅嗦了這么多,希望能盡量回答你的提問或疑惑。
祝
學業進步!
信息來自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