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廣州
有一樣嘢一定躲不過
“濕氣”
如果你最近困了累了
廣東人一般都會說
“你濕氣太重”
順便推薦一波祛濕涼茶、祛濕湯
這就是咱們的廣式生活哲學~
真的不是廣東人敷衍你
廣東省外,初來乍到的朋友
可能很難理解
濕氣是什么
但只要在廣東待上幾個月
就能有所體會
不信,先來個1分鐘自測~
表格內容來源/央視財經
1-2條就是有濕氣
3條及以上說明濕氣比較重啦
要重視一下
#為什么只有廣東人濕氣重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
氣候潮濕
廣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
雨水多,雨季長
離海近,海洋水氣也多
無論哪個季節都甩不開“濕”
夏天濕熱,冬天濕冷
還有回南天
就說在廣州最近的一個多月里
雨一直下
氣氛真的不算融洽······
所以祛濕大計
可以說是廣東人的終身事業了
濕氣纏身的滋味
誰來誰懂~
在濕熱的氣候條件下
廣東人的養生方式
也在全國獨樹一幟
憑借喝涼茶&煲祛濕湯
成為網絡段子的常客
深入人心
在廣州的大街小巷里
涼茶鋪是低調而又貼心的存在
分不清該喝哪一款沒關系
把癥狀告訴老板
就能到手一碗適合你的涼茶
怕苦就最好屏住呼吸
趁溫熱噸噸噸一口氣喝下去
不然就是直沖天靈蓋的靈魂洗禮
涼茶雖苦
但喝完神清氣爽,一身暢快
堪稱“GDDS(廣東滴神)”
不過涼茶真的不是茶
本質就是藥湯
不適合長期飲用
也不適合無事亂飲用哦!
相比之下
煲一鍋祛濕靚湯就溫柔多了
廣東人講究藥食同源
既然涼茶太苦
那就煲成靚湯
一邊吃美食,一邊祛濕
倒也不失為
一種與大自然和解的方式
推薦大家試試下面幾款湯
via.菜菜美食日記
『材料』
茯苓、山藥、蓮子、芡實
豬肚/排骨
『做法』
4種藥材按1:1:1:1配比
每種約20g
加3片生姜
與豬肚/排骨大火煮沸
轉小火慢燉2小時
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祛濕食方,以甘平為主,健脾和胃。其中,茯苓化濕、薏苡仁清熱、山藥蓮子補虛鎮水。
via.陛下開飯了
『材料』
白扁豆100g、瘦肉400g
『做法』
白扁豆預先泡發
瘦肉切塊焯水
兩者和姜片一起入鍋
大火煮沸后慢燉1小時
『材料』
五指毛桃20g、土茯苓20g
豬骨250g、白酒10ml
『做法』
豬骨焯水,材料一起入鍋
加1000ml清水大火煮開
轉小火煮1小時
五指毛桃有一股清新的椰奶香味,作為一味“健脾氣虛,行氣利濕”的中草藥,意外的好吃鮮美。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
新廣東人也在積極探索
更方便、更好吃的祛濕方法
打開小紅書、抖音等平臺
各類祛濕筆記、心得數不勝數
有的把祛濕食材磨成粉,精心配置
有的致力于購買祛濕茶包
在辦公室也要悄悄“卷”起來祛濕
也有的做起了祛濕穴位操
熱衷于祛濕的背后
一方面
說明大家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
是個成熟的大人了
另一方面
也要注意甄別商家的“陷阱”
不要盲目購買無效的產品
如果跟著網上的方法一直沒有改善
還是要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畢竟只有身體好了
才能在廣東更自由地大快朵頤
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