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財政部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財政收支情況,跟幾位朋友天南地北聊天的時候,突然間有人說廣州真的落后了,其他人聽了都有點兒愕然,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他看著我們驚訝的表情很淡定地說,難道你們沒有注意到嗎,今年一季度各個城市的財政收入排名,廣州排在了第11名,遠遠低于上海,北京,深圳,甚至杭州,重慶,武漢,南京等城市排在廣州前面。
真是這樣嗎?
后來我搜索了一些相關的數據發現,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的確這樣。
廣州的財政收入沒有排進前十名,剛剛好排在第11名。除了剛才提到的城市,甚至連蘇州,寧波,天津,武漢等城市都在廣州前面。
今年第一季度廣州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僅476億元,而排在全國的第一位的上海達到2518.2億元,是廣州的5.27倍。
如果我們往前回溯幾年,其實在2018年的時候,重慶,杭州,蘇州,天津本身就已經排在廣州前面。但是當時排在廣州后面的南京,武漢,現在已經成功超越了廣州。
但是,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排在前十位的所有城市都屬于二級財政。
排在第一位的上海,排在第二位的北京,還有第七位的重慶,第九位的天津是我國的四大直轄市,理所當然的屬于二級財政。
深圳排在第三位,但它是計劃單列市,寧波排在第六位同樣也屬于計劃單列市,也是二級財政。
杭州,武漢,南京是十五大副省級市之一,同樣屬于二級財政。
即使蘇州作為一個普通的地級市,也是屬于二級財政。
偏偏廣州屬于副省級市卻是三級財政,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一個城市的財政收入其實比較復雜,面對著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財稅收入劃分,排在前十名的二級財政城市,只需要上繳中央稅收即可。但是廣州屬于三級財政,不但要上繳中央的稅收之外,還要向廣東省上繳稅收。
而且不同的省會城市即使同樣是三級財政,各自上繳到省里面的比例卻有不同。比如長沙、成都、西安等城市,跟廣州一樣屬于省會城市,而且也是屬于三級財政,但他們的上繳到省里的比例是低于廣州的。
我們常說的北上廣深,現在大家已經默默地感覺到,廣州拖后腿了,這個排名應該改成“北上深廣”,甚至如果只說“北上深”,沒有了廣州,問題也不大。
除了財政收入上比較低之外,廣州還有一個劣勢,就是房價比較低。
也許跟很多其他城市比較起來,廣州的房價并不低,但是與同為一線城市的北京、上海、深圳比較起來,廣州的房價低太多了。
但是這一個城市與城市之間相比的劣勢卻成為了普通老百姓可以松一口氣的優勢。
這就類似于廣州的財政收入,雖然明顯低于很多兄弟城市,但是卻默默地為廣東省的其他經濟不發達城市貢獻了自己作為老大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