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會經過口腔、胃、腸道等一系列的“處理器”,最終變成食物殘渣,形成糞便,然后排出體外。
對此,很多人可能有個疑問:明明食物都是香噴噴的,為什么便便卻是臭的?
而且有些人的大便更是“臭得要命”,自己都忍不住要捏住鼻子,甚至打開門窗也遲遲不能散去。這又是怎么回事?
為什么大便會有臭味?不同氣味的便便中預示了哪些疾病信號?能否直接從臭和不臭中分辨出誰的身體更健康?
01
大便氣味的來源
大便氣味是腸內環境惡化的證據。有的人拉屎沒什么氣味,有的人拉屎卻可以臭得整個房間都是。
構成大便或者屁氣味的主要成分是甲基吲哚和吲哚。腸內細菌會使食物殘渣發酵或者腐敗,以制造大便,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產生甲基吲哚和吲哚。
此外,消解過程中產生的硫化物、氨氣、甲烷也會讓氣味更重。一般來說,健康人的大便不會特別臭,除非有時吃得肉食特別多。
排便時間太長,總感覺排不凈,于是就坐在馬桶上刷屏,看手機、看電影.....
02
大便特別臭可能是這3個原因
一般來說,大便并不會特別臭,而如果某段時間大便“臭得出奇”,很可能與以下3個原因相關:
1、肉吃多了
便便的氣味,主要是食物決定的:比如,魚、肉、蛋、奶這類高蛋白食物攝入過多。
高蛋白食物進入腸道后,在腸道細菌發酵下形成的便便,會比吃蔬菜類食物形成的便便臭很多!再加上,有些人做菜時,口味都會比較重,這難免會讓大便更加“氣味濃烈”!
因此,飲食不當,就會自帶一股“人畜退避”的濃烈臭味,連自己都會被熏到!
2、排便不規律
一般來說,便秘的人排出的便便更臭。因為糞便,在腸道待久了,在腸道菌群的不斷作用下,難免就會散發出連主人都辣眼睛的“陳年老臭”~
3、腸道菌群失調
正常狀態下,腸道有益菌多于有害菌,腸道環境健康,排出的大便也不會特別臭。比如新生兒腸道內99%都是有益菌,他們的便便就基本沒臭味。
一旦平衡被打破,有害菌占優勢時,一方面容易引發便秘,導致糞便長時間停留在腸道中,增加臭味;另一方面會產生大量的糞臭素、硫化氫、吲哚等物質,導致大便“臭得熏人”。
03
怎樣才算便秘?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什么是便秘,如何判斷便秘?便秘是一種癥狀,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過,只不過有偶爾、經常、持續的不同。
便秘的幾種表現:
大便次數少,每周排便次數少于6次;
大便干結,硬呈球狀,俗話說:羊屎球樣;
排便困難、費力,排便時間延長;
排便不盡,便后仍有便意。
不管是以上一種還是多種表現,都屬于便秘,不過每個人的排便規律不同,有些人可能是2天才排便一次,但是沒有糞便干結、排出不暢等不適癥狀則不屬于便秘范疇。
04
大便有這幾種氣味要小心了
便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分,長期未能排出的糞便會在結腸里進行重吸收。同時,被吸收的還有電解質等其它物質。
大便的氣味,也可能是健康的“鏡子”,反應著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比如:
刺鼻酸臭味的大便可能是消化不良、食滯造成的;
惡臭味大便,如果在沒有高脂高蛋白飲食的情況下,如果大便惡臭,可能提示慢性結腸炎等疾病;
黑便伴有腥臭味,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且量較多,鮮紅的血液在腸道中經過氧化變成了黑色;
水樣便伴魚/肉腐臭味,可能是腸內有較多血液或黏液分解的表現,需考慮急性腸炎伴消化不良
大便氣味可能成為提示消化道健康的“晴雨表”。但應注意的是,僅憑大便有臭味與無臭味,無法直接判定是否與腸道健康相關。即便是專業人士,仍需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表現、糞便顏色或性狀等參數、糞便培養、結腸鏡等影像學檢查結果,才能對疾病做出正確診斷。
05
怎樣才能讓大便不臭?
除了及時治療胃腸道疾病、保持腸道健康,飲食、運動與排便方面的良好習慣也有利于大便除臭。
1、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
選個固定的空閑時間,無論有沒有便意都去廁所蹲3~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便會在那個時間段產生便意,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
2、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① 少吃“三高飲食”
高糖、高脂肪、高淀粉飲食,可促進有害菌大量繁殖,抑制有益菌生長,繼而打破腸道菌群平衡。如果對糖類、高脂食物特別渴求,也可能預示腸道菌群失調。
② 適當多喝水、多吃膳食纖維
多喝水,能保證大便中有足夠的水分,不至于糞便太干難以排出。建議低身體活動水平下的女性每天至少飲水1500ml,男性1700ml。
膳食纖維一方面能吸收水分、促進腸道蠕動,加速糞便排出,改善便秘;另一方面可以作為益生菌的“口糧”,能促進益生菌生長,維持腸道功能。像粗雜糧、筍干、韭菜、金針菇、菌藻類等都富含膳食纖維,可適當多吃。
3、正確的上廁所姿勢
排便姿勢:蹲便比坐便更有利于便便的排出。如果是坐便,可以通過腳踩板凳的方式將臀部抬高,也能利于排便。
排便時間:3分鐘以內是最好的,千萬別超過10分鐘。要做到這點,大部分人只要不把手機帶到廁所,就能做到了……
4、經常做提肛運動
提肛運動其實就是收縮肛門的運動,通過鍛煉肛門肌肉,可以讓排便更順暢。
最后,給大家分享6個好習慣,幫助排便更通暢!
適量運動,促進腸道蠕動,避免久坐;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排便時別太用力,特別是老人家和心臟病患者;
排便時專心點,別玩手機(看沐浴露上的說明書也最好不要);
多吃蔬菜、水果、全麻谷類等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多喝水;
避免長時間精神緊張。
平時注意保持一個好的心情,不要暴飲暴食,盡量做到不吸煙不喝酒,可以多吃一些粗糧或和一些蔬菜瓜果,這樣就可以遠離腸道疾病的困擾了。
(高質量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