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人均GDP居各省區第一位 |
2010-01-27 |
有關中國經濟走勢“L”“W”“V”等諸多形態的爭論終于在數據面前漸趨一致,2010年1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全年“成績單”顯示,2009年———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最困難”一年成功“保八”,實現了V形反轉。緊隨其后,各省(市、區)的2009年GDP也相繼發布。據初步統計發現,截至1月25日晚,已公布上年經濟數據的省市區GDP增速大多在8%以上,其中21個省市GDP增速高于全國8.7%的平均增速。 廣東GDP總量繼續領跑全國 在目前公布的省(市、區)中,GDP增幅超10%的省(市、區)有20個:內蒙古、天津、重慶、四川、安徽、陜西、湖南、吉林、湖北、遼寧、江蘇、西藏、云南、江西、寧夏、貴州、河南、海南、北京、青海。另外,未明確查證數據的黑龍江、廣西、甘肅等省區,其各自地方媒體近期報道中都提及增速會超10%。照此推算,2009年,全國七成省份GDP增速在“十”以上。 在已公布信息的省(市、區)中,內蒙古、天津增速居前兩位,兩者GDP總量分別為9700億元、7500.8億元,各自增速達17%和16.5%。有分析稱內蒙古高增長的“最強動力”來自煤炭,其煤產量超過山西,居全國之首;天津則得益于濱海新區的開發,帶動了整個天津的經濟發展。 廣東以GDP總量39081.59億元,繼續領跑全國。 東部地區出現增速分化 作為全國經濟總量最大的東部沿海地區,由于經濟外向度相對較高,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比較大,GDP增速對此也有明顯反應。 上海全年GDP總量14901億元,不過8.2%的增幅最小,比全國平均水平還低了0.5個百分點。這比2008年9.7%的增速回落了1.5個百分點,而2008年的增速又比其上一年回落了4.6個百分點。上海在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后,又連續兩年增速減緩,且低于兩位數。 廣東2009年GDP增幅為9.5%,高出全國0.8個百分點。但受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廣東全年增速尚未恢復到正常水平,低于改革開放以來平均增速4.1個百分點,低于“十五”時期平均增速3.8個百分點。廣東省統計局表示,廣東經濟回升步伐超出預期,快于全國。 在東部12個省(市、區)中,江蘇GDP總量34061.19億元,比“老大”廣東少了5020.4億元,排名暫列全國第二,增幅12.4%。江蘇省工商聯主席李仁曾分析,江蘇經濟在基數大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活躍的民營經濟助力。到去年十月底,江蘇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比全省包括國有、外資在內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高5.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占比達到49.5%。 加上規模以下大量的中小企業,再加上第一產業、第三產業中民營經濟的比重,江蘇民營經濟占全省經濟的比重肯定超過了一半以上。 來自浙江省統計局數據,浙江2009年GDP總量達228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296.3倍,年均增長10%。其中,1979年至2009年年均增長13%。浙江人均GDP由1949年的72元增加到2009年的44335元(約合6490美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107.7倍。其中,改革開放31年年均增長11.8%,是國內各省(市、區)中人均GDP增長最快的。經濟的快速增長,大大增強了綜合實力,浙江經濟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力迅速上升。2009年,浙江GDP總量列廣東、江蘇、山東之后,居全國第4位;人均GDP列上海、北京、天津三個直轄市之后,居全國第4位和各省區第1位。 安徽躋身“萬億俱樂部” 2008年,北京、福建、湖北和湖南4省市集體進入“萬億俱樂部”,今年安徽也成功晉級,成為全國第14個GDP總量突破1萬億元的省份。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安徽的GDP總量就達4512.9億元,增幅達11.8%,當時有專家預計,只要下半年加把勁兒,安徽很有希望躋身“萬億俱樂部”。全年統計數據看,安徽GDP達10052.9億元,增速進一步放大為12.9%。分析認為,這得益于安徽省進一步的工業化水平,全省工業化率由2008年的39.3%上升到2009年的45%左右,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988億元,增長22.6%,居全國第二、中部地區首位,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左右。 統計發現,內蒙古2009年GDP已達到9700億元,按其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速度,2010年GDP總量突破萬億大關幾率非常大,有望成為下一個躋身“萬億俱樂部”的省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