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21日,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杜馬鎮,人們辨認遇難者遺體。 |
聯合國調查小組的報告確認在敘利亞有人使用了化學武器,不管使用者是敘利亞政府軍還是反對派,都切切實實地給當地人造成了巨大殺傷,化學武器幽靈血腥浮出也再次勾起人們的慘痛回憶。把化學物質作為武器在戰場上使用,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就有了,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包括后來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等,都曾使用過這種非人的武器,給對手造成巨大殺傷。
敘利亞的化學武器問題引發巨大國際關注,聯合國的報告確認當地的確有人使用了芥子氣,可是未確認是哪一方使用的。美國則指稱是巴沙爾方面使用的,并聲稱隨時可以對敘利亞目標發動軍事打擊。化學武器是一種極具實戰價值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力僅次于核武器。由于其獲取的技術門檻較低,殺傷破壞力較強,一般被稱為“窮人的原子彈”和無聲殺手。
一般來說,化學武器是一種有毒的化學物質,通過爆炸的方式來輸送或釋放,比如通過炸彈、炮彈或導彈等。化學武器威力巨大,使用時能對目標造成巨大殺傷,會在受害人身上造成恐怖的反應,包括窒息、神經受損、敗血癥以及皰腫等。早期的化學武器是用霰彈筒釋放的毒氣,如今,則主要是用炸彈或炮彈攜帶的液體,其成分主要是芥子氣或沙林毒氣,被使用后會在空氣中揮發,形成霧狀物。從技術上說,這些化武不是氣體,而是液體浮粒。
化學彈藥的殺傷效率是高爆性彈藥的2.3倍。其次,化學武器具有多效性。使用不同的毒劑品種,通過呼吸道中毒和皮膚滲透中毒等不同的生理反應,可以產生不同的戰略戰術效果。同時,化學武器還具有大面積的殺傷和滲透效應,可以使地域內的大面積目標或是隱秘目標,產生中毒效應。另外,化學武器具有生物的專一性,它只殺傷生物,而不損壞建筑物和技術裝備。化學武器也有致命的弱點,它的使用嚴重受制于氣象、地形、地貌、時間、天候等自然條件。在一戰中就出現過意外,由于風向的突然變化,本來自己一方施放的毒氣云團,反而襲擊了自己的陣地,造成了致傷事件。
百年幽靈 一戰時化武上戰場
現代意義上的化學戰和化學武器,應該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算起。1914年10月,德軍和法軍在戰場上開創了使用刺激性毒劑的先例,標志著化學武器正式走向歷史的舞臺。從歷史上來看,化學武器取得了空前的戰場效果,所以,當時有人把化學武器叫做“終極武器”。一戰中各國總共使用了12.4萬公噸化武。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亞也使用。二戰期間,日本在中國大量使用化學武器,據美國專家估計,日軍在中國戰場使用毒氣戰2000多次,造成軍民10多萬人死亡。日本投降前夕,侵華日軍為了掩蓋罪行,將大量化學武器就近掩埋或遺棄。
二戰以后,埃及是首個使用化武的國家,1963年埃及介入也門內戰,并投放了芥子氣以對付躲藏在山洞中的敵人。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開發并貯存了大量化學武器。
中情局解密文件稱,前蘇聯在入侵和占領阿富汗時曾使用過化武。20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期間,薩達姆政權曾用芥子氣和神經毒氣對付伊朗軍隊,造成對方大量傷亡。
二戰后,赤裸裸的大規模毒氣戰很少見,但化學戰并未絕跡。在朝鮮戰爭中,美軍就曾用B-29轟炸機在北朝鮮控制的地區投放光氣炸彈和芥子氣,無差別地殺傷朝鮮軍民。著名的上甘嶺戰役里,中國志愿軍也曾遭到毒劑手榴彈的襲擊。
慘痛教訓 一戰致130萬人死亡
化學武器在戰爭中被大量使用,給人類造成過非常慘痛的教訓和災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使用了約54種化學戰劑,造成了約130萬人的直接死亡。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使用化學武器達2000次以上,造成近10萬中國人死亡,化學武器的遺毒至今仍然沒有肅清。
美國在越戰中也使用過植物殺傷劑,還有催淚劑,造成越南居民150多萬人中毒,3000多人死亡,500多萬公頃的土地和森林被污染。
在越南戰爭中,越共在東南亞叢林神出鬼沒,讓美軍非常頭疼。為此美軍用飛機在越南10%的土地上播撒了7000多萬升落葉除草劑(即橙劑),以強烈毒性讓樹木枯萎,企圖讓越共游擊隊失去叢林的掩護。這一舉動造成數萬平方公里森林污染,也對野生動植物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越戰結束后,越南有數以千計的落葉劑受害者,癥狀包含呼吸道與皮膚的病變,以及胎兒畸形,受害的越南民眾到目前為止仍在尋求美國的賠償。
兩伊戰爭中,伊拉克至少對伊朗發動過200余次化學武器襲擊,大量使用了芥子氣和神經性毒劑,造成了伊朗大量人員傷亡。
鮮為人知的是,當時,伊拉克薩達姆政權使用化學武器的行為,曾得到美英等西方國家的默許和幫助。實際上,化學武器最開始的生產使用都是由西方國家引起的,所以西方國家有生產、儲存和運用化學武器的原罪。
化武公約 禁止各國使用化武
1899年的海牙協定中,各簽字國一致同意,不使用窒息性或有害氣體。可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法英相繼撕毀該條約,紛紛在戰爭中使用了化學武器。
1997年,經常聯合國大會批準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嚴格禁止生產和使用化學武器。
《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是國際社會第一個全面禁止、徹底銷毀化學武器的多邊條約。目前,該條約已經成為全球不擴散體制和國際裁軍活動的一個典范。該條約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求各締約國禁止使用、生產、購買、儲存和轉移各類化學武器,銷毀本國境內或丟棄在別國領土上的化學武器,拆除所有化學武器生產設施,或將其轉為他用。條約要求各締約國,提供有關國家的化學武器庫、武器裝備及銷毀計劃的詳細信息。公約還規定了任何擁有化學武器的國家應該在10年之內,全部銷毀其所擁有的化學武器及生產設施。
公約規定如發現違反公約的行為,公約執行理事會可要求成員國予以糾正,給予懲罰或制裁。如情況特別嚴重,將化學武器用于戰爭,或是殺傷平民等,可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及聯合國大會進行處理。
從公約的規定可以看出,對于此次敘利亞境內發生的化學武器襲擊事件,最終決定權和處罰權在聯合國安理會手中。美國若繞開安理會對敘利亞采取行動,是違反公約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