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新聞 時間:
信息時報訊(記者 李楠楠 通訊員 靳婷)心絞痛表現就只在心臟部位嗎?近日記者從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獲悉,越來越高發的非典型心臟病需引起注意,和典型的心臟病表現在心前區疼痛不同,非典型心臟病疼痛的表現更隱蔽,甚至可能是牙疼、脊椎疼或胃疼。所以,有心臟病史的患者,除了注意典型癥狀外,也需注意非典型癥狀,提防心肌梗死。
個案:胃痛癥結原來在心臟
張阿姨今年61歲,已經有十余年的胃炎病史,她經常有胸悶和上腹痛等癥狀,間斷服用胃藥,近1個月癥狀加重,以為是胃病犯了,未加注意,隨后在外出旅游途中,出現心肌梗死,經搶救才保住了性命。
專家表示,中老年人一旦出現上腹、牙齒、下頜、頸間等這些不典型心臟病的癥狀呈陣發性疼痛發作時,應提高警惕,特別是在季節交替等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本案例中的張阿姨,在此前就醫時做一個心電圖檢查,就會發現問題所在,從而避免心肌梗死的發生。
解讀:三成病例的癥狀屬非典型
“心絞痛是心肌梗死發生前的典型信號,也是心臟求救的信號,此時及時干預則有助于避免發展為心肌梗死。”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
每個人神經反應不一樣,相比傳統的心前區疼痛,非典型心臟病疼痛放射部位不同,心絞痛可能表現為下頜、四肢、頸肩部、上腹部疼痛,有的表現為咽喉部緊鎖感,易被誤診為牙痛、頸椎病、胃炎、急性膽囊炎和胰腺炎等,從而忽略了最佳治療時間。
據不完全統計,幾乎每十個病例中,就有三例為非典型心絞痛。所以,除了關注典型的心絞痛癥狀,也要注意這些不尋常的表現,如果家里老人有心臟病史,又出現了上述的非典型癥狀,則要及早到醫院做心電圖,避免心肌梗死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