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新聞 時間:
2013年,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熱點此起彼伏。站在2014年的門檻上,展望新的一年,一些將對世界及地區產生重大影響的國際懸念有待一一解開。
退出量化寬松,
引發金融動蕩?
隨著美國就業好轉、經濟回暖和財政緊縮影響減退,美聯儲去年12月18日宣布從明年1月開始將月度資產購買規模削減100億美元,邁出了退出量化寬松的第一步。
如果美國經濟復蘇保持當前勢頭,美聯儲明年將不斷擴大削減購債規模,這可能導致全球熱錢大舉回流美國,對于全球經濟尤其是新興市場來說,可能引發的負面沖擊不可小覷。明年新興市場會否爆發新一輪金融動蕩,將主要取決于美聯儲退出節奏等諸多因素。
外國撤軍,
阿富汗會否更亂?
自美國2001年10月以反恐為由發動阿富汗戰爭以來,12年過去了,阿安全局勢仍未根本好轉。2014年阿富汗將迎來總統大選和外軍撤離的關鍵時間點,當地局勢會否更趨惡化值得關注。
按計劃,北約將在今年撤出全部駐阿作戰部隊,只留下8000至1.2萬人,其中多數為美軍。盡管美國急于簽署旨在為美軍繼續駐留提供法律基礎的《雙邊安全協議》,但卡爾扎伊總統卻表示簽署時間可能要推遲至總統大選后。美軍駐留問題的糾葛以及美俄等國的明爭暗斗,讓阿富汗未來局勢充滿了不確定性。
敘利亞危機,
會否迎來轉機?
去年以來,敘利亞局勢一波三折:從年中反政府武裝大舉進攻首都大馬士革等大城市,到政府軍反攻節節勝利;從西方決定向反政府武裝提供武器,到后來逐漸改口;從美國以化武為由準備對敘動武,到緊張局勢因敘政府愿銷毀化武而化解。
化武危機雖已解除,但沖突仍在繼續。聯合國宣布,敘利亞問題國際會議將于今年1月22日在日內瓦舉行。這將為平息該國戰亂提供一個難得的契機。但這次會議也面臨不少不確定因素,左右敘局勢的未來。
伊核問題,
緩和能否持續?
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去年11月24日在日內瓦就伊朗核問題達成第一階段協議,這被視為伊核談判僵局的重要突破——自屬于溫和保守派的伊朗新總統魯哈尼上臺以來,伊朗不斷釋放積極信號,并在核問題上作出實質性妥協。
今年上半年將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時間段:根據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的合作路線圖,伊朗承諾3個月內執行6項實際措施。這些協議能否得到切實履行,將直接關系到伊核問題的走向。
日本右傾,
安倍會走多遠?
在去年7月的日本參議院選舉中大獲全勝后,執政的自民黨與公明黨聯盟同時控制了國會參眾兩院,這也讓安倍有更大可能在右傾道路上越走越遠。
自上臺以來,安倍政權對內執意謀求修改和平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對外試圖拉攏美國和東南亞國家,構筑所謂“對華包圍網”。由于修改和平憲法在國內遇到較大阻力,安倍政權希望避難就易,先于2014年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日本是否邁出這一步,不僅關系到其自身是否可能重蹈軍國主義覆轍,也將關系到東北亞地區緊張局勢會否進一步升級。
政治過渡,
埃及能否過關?
埃及去年局勢可謂風起云涌,震驚世人。而根據埃及修憲委員會通過了一份新憲法草案,該草案將在今年1月中旬付諸全民公投。以新憲法為基礎,埃及明年將迎來政治過渡進程中的兩件大事:議會選舉和總統選舉。埃及政局目前暫時平穩,但未來仍有許多疑問:兩次選舉能否如期舉行?在穆爾西及其代表的宗教勢力遭受重創的情況下,世俗派和宗教勢力的較量會如何演變?軍方在未來政治格局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