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告訴我們:十分聰明用七分,十分福氣享三分。
如此,便會擁有“十分人生”。
1
十分聰明用七分
也許,很多人都會有這個疑問:論才智,論計謀,論勤奮,自己都不遜于他人,為什么成功的總是別人?
《紅樓夢》中有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人生,并不總是賺得越多,就越成功。
李嘉誠這樣叮囑兒子李澤楷:“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只懂追逐利益,為眾;懂得利益分享,方為王。
人若是過于精明、算計,結果往往是,賺了眼前,卻輸掉未來。
到底怎么樣的人生,才更賺呢?
人的一生,給別人借過時,實際也是在給自己修路。厚道的人,人生之路便會很寬、很長……
《增廣賢文》說:“十分聰明用七分,留得三分給兒孫。 ”
父母非常聰明,子女卻愚鈍不開竅,古往今來,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可謂英明神武,集萬千才華于一身,他們的聰明才智勝出常人數倍。
可他們的兒孫,卻有些不堪,很難找出幾個出類拔萃的,真應了那句名言:“高處不勝寒”。
人,要學會糊涂,聰明不可用盡,留三分給自己的兒孫,才好。
2
十分福氣享三分
馮夢龍《警世通言》中有這樣的故事:李甲與杜十娘一見傾心,不想李甲在船上受人誘惑,將杜十娘賣與一富家公子,杜十娘心灰意冷,投江自盡。
李甲非惜福之人,真心實意的愛情,他不珍惜,結果人財兩空。
人一生的福報是有限的,如果不珍惜而肆意浪費,就像透支的信用卡,早晚要還回去。一旦福報享盡了,就只剩痛苦。
懂得惜福之人,懂得珍惜眼前人,眼前事,不會得隴望蜀。
《增廣賢文》說:“良田萬頃,日食三斗;廣廈萬間,夜宿一床。”
縱使皇親國戚,縱使富可敵國,一生能享受到的,也寥寥無幾。
人生不過百年,不可能享盡世間所有榮華富貴;要懂得知足,要惜福。
大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見弘一法師中午飯只吃咸菜,問道:“您不嫌這咸菜太咸嗎?”
弘一法師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見弘一法師只和一杯開水,夏先生又問:“您怎么只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法師笑笑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弘一法師曾告誡眾人:“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二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
曾國藩也這樣勸誡后人:“家門太盛,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人人須記此二語也”。
懂得惜福之人,吃飯果腹就行,穿衣避寒即可,其他的,并無特別講究。
懂得惜福之人,并非不懂享福,而是懂得細水方能長流的道理。這也是平淡生活之人,常常高壽的原因。
惜食惜衣皆惜福,修孫修子在修身。
十分福氣享三分,幸福生活萬年長。